近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2023年全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运行概况”(下简称“该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陶瓷砖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为67.3亿平方米,较2022年下降8.0%。在陶企的淘汰退出方面,2023年,建筑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1022家,较2022年减少4家。
前不久(3月29日),广东陶瓷协会秘书长王卫国在2024年广东省陶瓷行业能效对标及碳控排工作会议上提到广东产区前一年的产量,2023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陶瓷砖产量19.99亿m²,同比增长6.2%;卫生陶瓷产量4956.6万件,同比下降6.9%。
该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运行呈现出前热后冷的情况,与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走势基本一致。上半年,疫情影响的消退和消费的回暖拉动行业经济呈现出整体复苏态势,6月后,市场快速遇冷,企业经营压力急剧增大。从全年情况看,随着房地产“保交楼”工作的推进,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大幅增长,为建陶行业带来利好,尤其对工程端销售起到积极作用。2023年,全国陶瓷砖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为67.3亿平方米,较2022年下降8.0%。
企业的经营情况较2022年分化明显: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在产品、技术、成本、品牌方面占优势的头部企业整体业绩向好,在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缩量竞争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缺乏成本优势、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经营压力更大。2023年,建筑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1022家,较2022年减少4家。
对比全球产区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主要陶瓷生产国产量合计155.42亿平方米,中国占全球产量的47.03%。伴随着其他陶瓷生产国的崛起,我国产量占比从巅峰期的70%以上跌至50%以下。
卫生陶瓷产量方面,2023年,我国卫生陶瓷产量为1.86亿件,较2022年(修正产量1.89亿件)小幅下跌1.59%。自2021年以来,由于国内外市场规模缩减,我国卫生陶瓷产量、出口量连续下降,因国内市场收缩幅度相对更大,产业对外依存度较2021年以前反而有所提升。卫生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373家,减少2家。水暖管道和建筑金属装饰材料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为1349家,较2022年增加80家。
从各产区的竞争情况来看,全国主要产区中,除江西、河北、辽宁、湖北等省份外,其他产区开窑率不及上年。这其中:
广东开窑不及去年,常年开窑率平均在50%左右,产量下滑近10%。
受市场因素和夏季台风天气影响,福建产区生产中断情况较为严重,产量较上年出现一定下滑。
江西是开窑率较高的产区,一方面来自广东的代工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江西本土企业的销售拓展。
受销售形势影响,广西、河南、湖南等产区全年开窑率均不及上年,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陶瓷企业,尤其是多家头部企业广西生产基地,生产线开开停停现象比较突出,产量较2022年有小幅下滑。河北、辽宁、湖北是为数不多生产情况好于上年的产区。山东产量与2022年持平。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共有26家陶瓷企业的超28条新线点火投产,较2022年减少30%以上;新建产线合计日产能超过70万㎡。从统计的数据来看,点火新线日产能大多为3万㎡、4万㎡左右。总体而言,新建产线的数智化水平、节能环保效果较传统产能有明显提升。
上文提到的相关数据均来源自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另一方面,3月29日,广东陶瓷协会也在举办了2024年广东省陶瓷行业能效对标及碳控排工作会议。广东陶瓷协会秘书长王卫国在作报告时提到,2023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陶瓷砖产量19.99亿m²,同比增长6.2%;卫生陶瓷产量4956.6万件,同比下降6.9%。
除此外,他还提到,产品出口总额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9.9%。各类产品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建筑陶瓷出口量669.84万吨,出口额18.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下降3.0%;卫生陶瓷出口量73.33万吨,出口额19.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下降27.4%。
总的来说,中国建陶行业已经进入衰退期,市场虽然在萎缩,但陶瓷经历千年万年而生生不息,新的陶瓷材料和应用仍会层出不穷,关键在于陶企能否发现新的需求,利用好新科技,创造新材料,从而找到行业新的生存空间。
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唯有创新才能获得发展。了解当前陶企最新前沿技术,实现生产降本增效,4月18-22日,亚洲规模最大的专业陶瓷展-佛山潭洲陶瓷展即将举办。本届展会以【不一样】为主题,瓷砖产品展与装备材料展同期举办,12万㎡面积,将汇聚60+国家地区、15w+专业买家/行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