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沈超
3月31日,首届中国胡公文化摄影展在永康拉开帷幕。清明节将近,当地百姓祭扫胡公陵,并通过一幅幅光影作品,走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北宋清官胡则。
这位出生于金华永康的“公务员”,称不上著名的思想家,也不算是杰出的政治家,只是北宋一名普通的官员。但他的故事,千百年后依然为人称颂,甚至百姓纷纷建起庙宇纪念,香火长盛不衰。
为何1000多年后还有人记得胡公、纪念胡公?我们从他身上的几个故事说起。
3月31日,首届中国胡公文化摄影展在永康开幕。胡公文化研究院 供图
一
胡公原名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宋端拱二年(989年)考取进士,是宋代婺州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
胡则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一生做了47年官,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元老,先后在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等十州担任主官,任尚书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权三司使(代理计相)等官职。
胡则画像。
没几年就换个位置,要想留下点政绩,并不容易。电视剧《县委大院》主人公说:“只要你干的一件事能被老百姓记住,那就不容易了”,而胡则47年的为官生涯中,让百姓记住的事远不止一件两件,其中“为民请命”的情怀至今传颂。
宋明道元年(1032年),已经70岁的胡则出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当年,江淮流域大旱,江南地区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但是朝廷依然要征收身丁钱(人头税),连残疾人也不能幸免。
他因此上奏:永免江南十四州身丁钱。当时,不少朝臣抨击胡则,“只顾百姓的粮袋,不管朝廷的钱袋”。但胡则毫不动摇,详述民众之困苦,尽诉丁钱之积弊。宋仁宗为三朝元老的忠君爱民情怀所动,下旨永远免除衢(州)婺(州)两州丁钱。
百姓喜大普奔。
更早些的宋天圣三年(1025年),胡则刚出任福州知州,朝廷准备提高福州的庄田租金。他体察民情,查明事实,上奏劝阻。朝廷同意不加租,后来却又打算将庄田收回变卖,卖价高昂,百姓激愤。胡则再次上奏,可奏章如石沉大海。
胡则第三次上奏时,遭到了部下力劝。胡则知道,坚持上奏会触怒朝廷,但是他更清楚,庄田是众多佃农养家糊口的支柱。在百姓命运与个人前途面前,他毅然选择了前者,并说道,“百姓有疾苦,当官的一定要发声,一味顺从,这个官不当也罢。”
胡则舍官保庄田之举,终引起朝廷重视,下旨租赋减半,宽限三年。三年后又予全免。
手拿乌纱帽,为民请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胡则因此在民间被称为“胡公”,乡里百姓纷纷建起了胡公庙来纪念他。
位于永康方岩山顶的胡公祠。
二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胡公文化的精髓。这也是天下百姓对历代官员最基本、最朴素、最重要的官德期盼。
说到官德,就不得不提政绩。顾名思义,就是从政之绩、施政之绩,指各级行政官员在任期内履行职务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而政绩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谁干事、怎么干事”“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
在造福一方和政绩斐然之间寻找平衡点,绝非轻轻松松能实现,常常是前方有阻力,上方有压力,动辄有风险。
地处杭州老龙井御茶园的胡公馆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宋天圣八年(1030年),68岁的胡则迎来了仕途上最辉煌的时期——他由河北都转运使升为给事中、权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宋代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最高长官。
山西的解州(今运城),是北宋重要的食盐产地,也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当时,解州盐池的盐堆积成山,而百姓却无盐可用。
如何解决盐荒?胡则察访后,提出“盐制改官卖为商销”。然而,在当时重农抑商的社会环境下,这个提议引起了朝中官员的极力反对,认为有辱圣人治国之道,更有人说他是官商勾结。
胡则深知官盐官销利益错综复杂,一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况且,当时他已经68岁,正常情况下再过两年就退休了,是不是还值得领衔改革?
事实是,胡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义无反顾,与盛度、王随一起,再奏《通商五利之法》,言之有据、切中时弊,宋仁宗准奏,新盐政施行。有了市场竞争,盐的价格降了,质量好了,买卖顺了,百姓乡亲得益了。而胡公却因改革得罪权贵,一年后从计相贬为知州。
盐法改革,是北宋第一次经济改革,它冲破了传统观念,使商业得到重视与发展,也启蒙影响了宋代后来的系列改革与文化理念。
胡则为何如此坚韧、坚硬、坚持?因为他深知百姓的民生期待。革故鼎新、为民造福,便成为他一生不懈的自觉行动。
胡公故里。
三
胡则身上,有浙江人“求真务实”“开放图强”的精神。
宋天禧三年(1019年),胡公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在海南遇险,向官府求救。
胡则当即命琼州府贷钱三百万给外商,但遭到不少官员劝阻,认为外商语言不通,不能冒险。
胡则说:人有难,要相帮。外商向大宋求救,如置之不理,岂是大国应有的风度!再说开拓海路,通商四方,利华益邦。
他毅然自己担保,救援外商。后外商回来,返还借贷十倍——三千万!宋真宗听后大喜,表彰胡公胸襟广阔、敢于担当、睦邻怀远、为国争光。
宋天圣四年(1026年),胡则任右谏议大夫、首知杭州。当时,钱塘水患肆虐,百姓流离失所。一上任,胡则即带幕僚和工匠勘察钱塘江,发布的第一道知州令,就是修建钱塘堤防。
水患变成水利,得到了民众拥护,也为后来的另一位杭州知州苏东坡治理西湖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杭州百姓称胡公为“神”,在西湖龙井为他建了生祠。
永康方岩庙会是纪念胡则的大型庙会民俗,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堪称“江南庙会之最”。2011年,方岩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千百年来,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尺往往离不开一杆秤——老百姓的评价。
珍惜民力,为民办事真心实意、躬身而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绝不半途而废。胡公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镜鉴。胡公精神犹如甘泉清风,源远流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