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天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这是与患友互道一句“节日快乐”、与自己道一声安好的重要日子。
之所以选定3月30日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是因为这天也是梵·高的诞辰纪念日。包括梵·高在内,世界上有不少名人,如贝多芬、海明威、丘吉尔等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此该病也有“天才病”之称。
我们身边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究竟在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记者与双相情感障碍群体(“双相”亲历者)对话,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采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贾艳滨,为大家揭开这个疾病的“神秘面纱”。
【与“双相”亲历者对话】
“情绪过山车玩家”互道节日快乐
在一个IP属地为广东,名为“双相躁郁世界”的微信公众号上,聚集了很多双相情感障碍的亲历者,他们互相分享真实的故事,也互相疗愈着。1个月前,公众号上的一篇推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推文邀请双相亲历者在评论区分享如何度过3月30日。近3000的浏览量,有44条留言。在征得公众号主编同意后,记者选取了其中部分留言:
小Z说:去年的“过山车节”,我染了蓝色的挂耳染,我的小伙伴们也都很积极地转发节日宣传图,大家互道“节日快乐”,很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要做驾驭生活的超级大玩家哦!
小A说:除了“过山车”,应该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了。被海水打湿好冷,被火焰炙烤好热。当然也有全身湿透烤火的温暖时刻,就是这样的时刻支撑我一直活下去。今年满27岁了,这是我21岁刚刚得病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生存目标,下一个目标是30岁。
小S说:经历了六年半的时间,我的双相基本痊愈,明天去医院住院调药,应该以后可以只吃一点点或者完全不用吃(药)了。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
一句“我理解”有时候可能救命
经人介绍,记者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小希进行了简单的对话。关于患病经历,小希不愿透露,但她向记者讲述了患病后的困扰。
目前,双相情感障碍与其他五大类精神疾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救治救助管理,确诊为双相后必须建卡上报社区医院,社区会一直跟进。
“平时社区会帮助没有较好医疗条件的患者就医或改善生活条件,有时也会开展心理讲座,逢年过节,社区还会给我们发一些礼物。”小希说。
确诊双相后,小希一直坚持治疗,期间也更换过医院。“双相基本都是药物治疗。很多时候我们想要有人倾听,有人帮助我们疏导心情,不应该只是开开药,要重视心理咨询对于我们的意义。”
小希告诉记者,身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最怕听到的话就是“你想太多了”“想开点就好”。其实根本不是,他们的情绪不受控制、很痛苦,有的时候别人的一句“我知道你特别痛苦,我能够理解”都可以救命。
【与“双相”专家对话】
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时而亢奋时而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躁郁症,是一种既有躁狂症发作,又有抑郁症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双相亲历者习惯自称为“情绪过山车玩家”,因为他们会拥有两种不同类型并且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情绪就像在“坐过山车”,时而亢奋,极度快乐,仿佛处于人生巅峰;时而抑郁,极度悲观。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贾艳滨的门诊中,有一半的病人是双相情感障碍。她介绍,“近年来,门诊中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占总人群50%~60%。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互联网应用、学习压力大,促使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未成年患者增多,实际上更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社会对精神相关疾病更加理解与宽容,让很多未成年人一发病就能及时就医。实际上,很多成年人患者在初诊时,都表示小时候就有情绪问题。”
为什么“双相”会找上他们?
贾艳滨表示,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很多,遗传排在第一位,家族里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孩子出现发育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概率更大。其次,社会因素会诱发双相情感障碍,尤其是生活环境频繁更换、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的人。此外,还有个性易感性。“我们发现,环形气质类型(情绪时高时低)和精力旺盛气质类型(精力充沛、脾气暴躁、长期亢奋)的人,容易患双相情感障碍。”
“性格特质不是发病必然因素,不论性格外向还是内向,都有可能发病,男女性别差异也不明显。”贾艳滨介绍,与抑郁症发作可能受到外界重大打击不同,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可能没有非常明显的诱因。比如,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健康正常的人表现得比较自信,忽略别人的不友好;可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会非常敏感,会认为别人是有意针对自己的,将消极负面的情绪不断放大,进而攻击他人、伤害自己。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目前,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预防复发,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首要治疗方法。
“情绪向两个极端变化,或者同时体验两种状态,是这个疾病最大的特点。药物治疗就以情感稳定剂为主,让患者情绪不高也不低。”贾艳滨表示,药物副作用以及药物效果不佳,是影响患者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一些患者认为,药吃了没用;还有一些患者认为,药吃多了身体变差,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合理用药。
“如果药物浓度高了,病人身体就会出现副作用;如果药物代谢太快,浓度低了,达不到治疗剂量,病人就会感受到疾病带来的痛苦。只有将药物调整到一个稳定的浓度,病人才能既感觉不到波峰副作用,又感觉不到药物无效的状态,所以精准治疗很重要。”贾艳滨表示,除了根据病人的情况精准用药以外,药物精准选择也很关键。
医生可以通过患者口腔唾液或者血液中DNA检测,帮助病人识别出对哪一类药物比较敏感、效果好又没有副作用。“有些药物确实容易让病人长胖,引起泌乳素水平增加、月经紊乱等,所以如果出现一些副作用,一定是药物已经不合适了,这时候千万不能自己擅自停药,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调整用药,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放弃治疗。”贾艳滨提醒。
当药物调整得非常好的时候,这个药物是非常安全有效的,对肝肾功能都没有影响,也不会给病人带来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不会导致内分泌的失调,它与患者是和谐共生的一种状态,它会一直稳定着情绪。
“双相”患者需要心理医生吗?
很想努力地活着,但却控制不住地想要结束生命,这是双相障碍患者遭受的最大的痛苦。在贾艳滨看来,药物治疗很重要,心理治疗也必不可少。将患者情绪稳定在一种平和状态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辩证行为心理治疗。
“我们心理医生不只是会开药,更重要的是教患者辨证看待目前的所在,能够不加评判地感知着自己的现在,能够正念觉知,包括让自己忍受痛苦,勇敢面对、坦然接受自己的人生。”贾艳滨提醒,“心理医生的职责其实就是帮助患者平稳情绪,教会患者如何管理情绪。最重要的管理目标,是让他们减少自我伤害,减少对别人的攻击和影响。”她介绍,门诊中有70%~8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规律服药后,都能够回到学校读书、回到社会工作生活。
患者病情好转,离不开家庭支持。“我的很多病人治疗效果很好,背后都有家人的关照。”贾艳滨提醒,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比一般人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受到一些影响和伤害,作为家人要包容他们,尽量少刺激他们,如果发现复发迹象,要积极带他们就医。平时也不要太多关注他们,他们提出需要时再去帮忙,把握好相处的度。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治愈吗?
“双相情感障碍真的可以治愈。”贾艳滨介绍,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有些青少年患者可能很好地应用自我调整方法,不断自我成长进步,随着大脑发育成熟,他们会慢慢好转,甚至不用吃药。也有一部分患者治疗会一直延续到成年,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但也只需要服用小剂量药物维持。
然而,容易复发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大特征。贾艳滨解释,“双相复发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用药的依从性,以及家人关系密切相关。比如一些女性会在月经前期、妊娠前后、更年期反复发作。一些患者会在家庭发生变故、家人关系紧张、生活环境频繁变化时复发。”
“维持治疗一年左右,复发的概率大概会在70%;持续治疗两年以上,复发的概率大概会降到50%。维持治疗的时间越长,复发的概率就越小。”贾艳滨解释,这是因为患者体验到正常的生活状态时间越长,他就越能找到正常状态的感觉,这个状态会让他更加平和,应对痛苦的方式也会更加的恰当,而不是动不动就攻击、动不动就生气发火。
贾艳滨建议,治疗维持时间越长越好,在青春期发病的孩子一直持续到他结婚、生育之前,再将药物调整到最低剂量,或者停药。对于孕妇则建议孕期依然预防服药,因为一旦复发,对于怀孕有很大的风险。
个案故事
“双相”的他们后来过得如何?
“双相”大学生:
坚持读书未休学,每门课都合格
每年的3月~5月,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复发季节。今年读大三的小刘,前两天来到贾艳滨的门诊,希望医生帮她调整药物。
“她说最近总感觉睡不好觉,与平时不太一样,感觉要复发了就赶紧来医院。于是我给她加了些药物,等过了5月份再慢慢撤下来。”贾艳滨告诉记者,这个患者已经跟了她两年多,来医院复诊10多次了,很高兴患者能够一出现异常就及时就医。
小刘双相情感障碍首次发作是刚读大一的时候。由于离开家住校,感觉很孤独不太适应,就频繁地伤害自己,又哭又闹地想要自杀,被强行送到医院。“她在病房治疗了2个星期调整好了,出院后每次复诊都是问医生能不能不吃药,甚至还偷偷停过药,后来因为病情波动才慢慢开始吃药。她愿意听医生的话,也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
贾艳滨表示,小刘很聪明,每次考试也都合格。现在,她每天早晚都能规律服药,在宿舍也能和室友和谐相处。
“双相”成年人:
停药两年未复发,已组建家庭
今年35的小陈已经两年没有来医院复诊了,但贾艳滨并不担心,“他是两年前通过评估彻底停药的,他的妈妈前两天介绍别的患者来就诊时提到,他现在状态非常好,一直没有复发。”
独生子小陈第一次发作是在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他总觉得父母关系不好,于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攻击父亲,实际上父母关系并没有问题。
“小陈一开始不认为自己生病了,学校辅导员、心理医生都推荐他来看医生,可是复诊过几次就没有再来了。后来过了两三年,他交了女朋友,在女朋友的支持下,开始坚持复诊,坚持吃药。”贾艳滨说道,如今他已经结婚三年也有了孩子,和妻子关系非常好,两年前停了药。
小陈一度向心理医生反馈,在工作中遇到难以克服的让他感到痛苦的问题。经过心理医生的劝导,他开始学着积极应对。“一次他和上司发生冲突非常气愤,想要辞职,思考过后选择理性地接纳,主动和上司沟通解决了问题。”贾艳滨认为,双相患者如果能够学会应对并接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基本上就离痊愈不远了。
“双相”老年人:
确诊20余年,儿孙满堂夫妻美满
贾艳滨一直记得20多年前王女士第一次来就诊时的状态,“她跑到医生诊室,扑通一下就跪了下来,说我多一天都不想活了,这种抑郁的日子太难受了。”如今,已经60多岁的王女士儿孙满堂、夫妻美满。
王女士发病是在更年期,表现为躁郁。“那时候她先生经常出差,她一个人在家特别害怕、特别焦虑,感觉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下去,没有办法正常工作,莫名其妙地心情不好,觉得活不下去,这是她第一次抑郁发作。过了两三年,她又变成狂躁发作,兴奋话多。”
在医院确诊后,王女士一直定期复诊、规律服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王女士的状态保持稳定。如今20多年已经过去了,每次见到贾艳滨,王女士还会提到曾经的糟糕状态,“那时候我好几次都不想活了,如果没有你救我,哪有现在美好的生活。”
A06~A07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张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