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与凤行》,不出意外是高开低走了。
赵丽颖重回古偶赛道、“星玥cp”时隔七年再次合作,《与凤行》上线之前调子唱得相当高,首播拿下了酷云收视卫视第一,开播次日腾讯站内热度突破3万,开局成绩是达到预期的。
但《与凤行》好像只是短暂地“爆”了一下,腾讯站内热度和收视率持续下滑,网络声量也被同期剧碾压,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翻看该剧的剧评,大部分观众把弃剧的原因归结为“剧情”,这是有些不合常理的,毕竟《与凤行》的编剧是原著《本王在此》的作者九鹭非香。
按照惯例,原著作者担任编剧是所有人都喜闻乐见的,因为“亲妈”更了解作品且更用心,剧本质量也更有保障,但《与凤行》依旧出现了剧情不过关的情况。
客观来说,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出现,只不过《与凤行》在演员、特效、制作都合格的情况下,剧情问题显得格外突出而已,也再次印证了网文作者和编剧之间确实存在壁垒。
但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于,网文作者大批涌向影视行业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甚至加速分化出了长剧赛道和短剧赛道,那么剧集市场究竟能否成为网文作者的下一个掘金点呢?
网文作者涌入剧集市场的现象,是伴随着IP改编热潮而生的。
2011年是IP影视化的一个重要节点,IP改编从经典文学迈向了网络文学,那一年的大爆剧《裸婚时代》《甄嬛传》《步步惊心》都是网文改编作品。
但当时网文作者和影视行业存在很高的壁垒,网文影视化基本都是由制作方购买网文IP后交给专业的编剧来改编,网文作者在整个IP影视化流程中参与感和存在感并不强。
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17年前后,期间IP改编剧经历了一轮井喷式发展,越来越多超级网文IP被搬上荧幕,比如《盗墓笔记》《择天记》《鬼吹灯》,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方面,好编剧可遇不可求,《甄嬛传》是典型的遇到好编剧成就了经典,而《择天记》恰好相反,对原著剧情改动非常大,“毁原著”“魔改”的争议一直存在,甚至影响到了原著的口碑。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内娱进入流量时代,IP改编剧逐渐走向了“唯流量论”,《择天记》就是“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原著是男频文,但为了满足女粉丝和观众做了相当大的改编,导致影视化呈现不伦不类。
虽然“IP+流量”的模式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数据成绩,但质量和口碑却在持续下滑,《择天记》播放量突破300亿,豆瓣评分却只有4.3,IP改编剧成为了“烂片预警”,观众大量流失,内容始终是影视行业的基石。在这种情况下,2017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网文作者开始参与到影视改编中来,一是原著作者对IP确实更加了解,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IP改编的成本;二是“亲妈”魔改的可能性较小,很大程度上能够留住IP粉。
网文作者担任影视化作品编剧一度成为了IP改编剧的品质保障,影视制作方也乐于邀请原著作者来进行IP改编。
《甄嬛传》原著作者流潋紫在2017年担任了另一部改编作品《如懿传》的独立编剧,《步步惊心》原著作者桐华在2017年之后担任过《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长相思》的编剧,包括匪我思存、九鹭非香等古早的女频网文作者都开始涉足影视行业。
IP热催生了大批知名网文作者担任编剧的现象,而影视行业的另一大变动——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则推动了更多腰部作者进入剧集市场。
根据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阅读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作者规模达2400多万。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挤进网文圈,真正能赚到钱的却少之又少,小红书热帖“写了155万字小说都没赚到钱,要继续坚持吗”,评论区能看到太多写了几十万字、几百万字的小作者,收入却没过百元。
网文圈掘金难度越来越大,于是更多非头部作者开始转换赛道,投身暴利的短剧市场,短剧成为了网络写手的再就业赛道。
无论是IP改编热还是短剧市场爆发,剧集市场的变化催生了网文作者大批涌入影视圈。
网文作者当编剧,就一定能写好剧本吗?
网文和剧本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网文是写给读者看的,不需要进行可视化的呈现,但影视剧是视觉艺术,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时需要考虑到画面转换、剧情节奏等各个方面。
所以网文作者和编剧往往存在一定的思维壁垒,毫无剧本创作经验的网文作者是很难写好剧本的,尤其是对于画面情景、空间层次感非常丰富的长剧而言,剧本的创作更加复杂。
一是视听转换可操作性的问题,剧本中的文字要能够被转换为画面和台词,但网文作者在这方面是欠缺的。
以写无限流网文出名的作者薄暮冰轮也尝试过转型写剧本,她创作的《春日浓情》已经在腾讯播出。但在跟组期间,因为缺少现场经验,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在创作剧本时以为很容易还原的画面,真实拍摄很难做到,或者说拍出来不和谐、不好看,这些都需要专业且有经验的编剧才能做到。
二是剧情节奏的问题,网文的节奏一般都会拖得比较长,当剧本节奏太慢就会无聊。
小说纯靠文字来让读者构思画面,所以节奏会稍微慢一些,但电视剧是在已经有画面的基础上走剧情,如果还是按照小说的节奏来就势必会出现剧情容量过低的情况。
《与凤行》就是一个典型,原著文风就属于细水长流的类型,并不适合被影视化改编,更何况九鹭非是直接将原著照搬上荧幕,冲突较少、节奏缓慢,导致出现了剧情平淡无聊的问题。
网文作者小说写得好,但长剧剧本不一定写得好,相对来说,短剧剧本的创作就要简单很多,也更适合网文作者的转型。
一方面,短剧的热门题材和网文热门题材基本重合,最近几年流行的赘婿、复仇、虐恋等题材都是网文界写烂了的,网文作者在对短剧题材的把控更加精准。
另一方面,短剧对剧本的质量要求没有那么高,内容含量低,空间画面和人物关系都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握好“爽点”和“反转”,这对于网文作者来说并不难。
长剧剧本创作的难题在短剧剧本创作中基本不存在,网文作者转向短剧赛道也能如鱼得水。客观来说,网文作者如果想要短期内更稳定的收益,能够靠写短剧剧本来达成,但想要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只能通过长剧剧本的改编创作提高在IP运营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来实现。
网文作者疯狂涌入影视圈,真的能掘到金吗?
进入2024年开始,我们听过太多短剧市场的“暴富神话”,“爆款短剧编剧月入10万”的话题引起了广泛讨论,但事实并非如此,短剧编剧月入10万只是偶发事件。
根据红星新闻报道,目前微短剧市场主要有两种薪资结构模式。
一种是“底薪+奖金”的模式,底薪一般在7000元左右,而奖金则要根据短剧的充值来计算,一般来说充值过百万的短剧,编剧的奖金在千元水平。
另一种是项目合作制,剧本通过审核后会先发一部分完本费用,新人编剧的剧本价格一般在8000-12000一部,项目上线之后会再给予一部分分成,比例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
综合下来,短剧编剧如果能保持一个月出1-2部剧本的频率,月收入大概在1.5万元,虽然和月入10万差距很大,但比起靠读者吃饭、收入不稳定的网文来说,能够拿到固定稿酬并参与分成的短剧编剧收益更稳定。
相较于腰部网文作者来说,头部网文作者更倾向于转型长剧编剧赛道,他们谋求的是更长远的职业发展和更大的利益。在“泛娱乐”“新文创”的概念被提出之后,IP全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处在产业链上游的IP储备和IP创造成了最重要的一环,能够产出优质IP的头部网文作者成了香饽饽。
而网文作者频繁参与影视化改编创作,甚至一些头部网文作者尝试自己投资影视公司,担任制片人,比如《盗墓笔记》IP的缔造者南派三叔、《龙族》的作者江南、古早虐文制造机匪我思存等都创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本质上都是为了在IP开发产业链上拿到更大的话语权。
相比于卖版权,将IP运营交给影视制作公司,亲自参与IP开发显然会获得更大的利好。
目前来看,无论是长剧赛道还是短剧赛道,都比拥挤的网文赛道更有“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