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是古代为一定的政治集团设谋献计的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主人在军事和行政方面出谋划策。中国历史上谋士如云,如果要评选十大谋士,那我想以下人物应在其中。那么,这十大谋士都有谁呢?他们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结局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李斯(前284年-前208年),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方)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曾任秦朝左丞相,司马迁著《史记》,将李斯和赵高并写于《李斯列传》。
李斯早年为上蔡郡的小吏,负责学管文书,后和韩非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后来都成为诸子百家中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李斯学成后进入秦国,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文信侯很赏识李斯,任他做郎官。后劝说秦王政攻灭东方六国,被任命为长史。秦王政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命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国水工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至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议定尊秦王政称号为皇帝。李斯主张郡县制,反对分封制:又主张焚毁民间所收藏诸子百家之书。李斯还参与了秦朝诸多制度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身,与赵高陷害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皇帝,后被赵高所害,诛灭三族。
诸葛亮 (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散文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
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为促成孙刘联盟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开府治理事务,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谥忠武。
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在后世倍受敬仰,故而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陈平(前3世纪?-前178年),西汉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兰考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在楚汉相争时,陈平在项羽手下做谋士。早期被项羽重用,因得罪亚父范增,逃归汉王刘邦帐下。曾多次出计策助刘邦。西汉建立后,任右丞相,后迁左丞相,曾先后受封户牖侯,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反间计”、“离间计”,均出自其手。
荀彧(163年-21214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的政战两略谋臣;著名的战略家和政治家,被曹操称赞“吾之子房”。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敬称为“荀令君”;官至汉侍中,守尚书令,追赠为太尉,谥曰敬侯。
商鞅(? -前338年),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的户籍、法律、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军收复了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部分失地。
但商鞅在变法改革过程中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打击旧贵族,招致极大的怨恨。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正德时追赠太师,谥文成。
范蠡(前536年7月26日楚灵王五年-前448年楚惠王四十一年),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或陶朱公,早年居楚时,尚未出仕,人称范伯。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传说佐越王勾践定计灭吴后与西施泛五湖而去,事见《越绝书》《吴越春秋》。范蠡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
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春秋时代法家代表人物。齐国的政治家,哲学家,周穆王的后代。
管仲虽然仅是齐国下卿,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载有他的生活传记,《论语》中也有几处关于孔子对他的评论,北宋苏洵的《管仲论》也对管仲做出了分析和批判。
张良(前250年-前185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生于新郑。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
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鬼谷子(生卒年不详),王氏,名诩,一作王禅,籍贯存争议,有多种说法。战国时代著名人物,是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后世尊为“王禅老祖”。
相传鬼谷子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在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他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鬼谷子被上天赐予通天彻地的智慧,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形神俱妙,超乎万有,体合自然。
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鬼谷子》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