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部3月26日公布了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等219家企业被命名为新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保利文化集团等165家现有示范基地通过复核,至此,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384家。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通知规定,新一批及保留命名的示范基地示范期为3年,自通知印发之日起计算。其他获得示范基地命名超过3年的企业,不再保留命名。
名单调整折射出新样态 新特点 新面貌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文化产业结构、特征也都在发生变化。本次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是近年来的一次较大幅度调整,也清晰折射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面貌。
此次新命名和通过复核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特色鲜明,质量效益显著,创新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据了解,本次名单发布的384家示范基地,截至2023年末,资产总规模达5.5万亿元,从业人员约50.7万人,2023年营业总收入超1.3万亿元。
专家表示,内容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文化产品内容创作生产、数字文化创意、共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文化空间载体投资运营、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领域精耕细作、推陈出新,是文化企业面临的诸多新课题。
名单有“进”有“出” 标准是什么?
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之中,有219家是新入选的,有165家通过复核保留资格,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没有通过复核进入名单。这样有“进”有“出”的机制是如何考虑的?评选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相关解读。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示范基地名单有“进”有“出”充分体现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
此次命名的219家示范基地中,一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旅融合类的代表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选,充分体现了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新成果。专家表示,有“进”有“出”的根本依据是基于对企业发展是否符合时代特征的评判,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加强示范效应,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