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南京秦淮河边,漫步夫子庙步行街,进入江南贡院牌坊,穿越130米的瓦片墙,一米十年,走完博物馆,便阅过近1300年科举历史。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如同一个宝匣,将千年科举历史珍藏其间。

“十载辛勤变化鱼龙地,一生期许飞翔鸾凤天”,江南贡院牌坊两侧的这副楹联由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撰写。明清时期,我国有北京顺天贡院、南京江南贡院两大科举考场。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以始建于南宋的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保护明远楼和飞虹桥等历史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方苞、唐寅、吴敬梓、郑板桥、张謇……明清时期全国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这里,陈独秀也从这里走出,林则徐、曾国藩还曾在江南贡院担任过主考官。江南贡院鼎盛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西周早期出现乡举里选,汉代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施九品中正制,到了隋代,科举制应运而生。科举倡导公平竞争,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有着“至公之制”的美誉。作为考试制度的科举延续千余年,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1905年,张之洞等人上奏朝廷,请求立停科举,延续了近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就此终结。在中国科举博物馆,“为国求贤”“鱼龙变化”“金榜题名”“金陵佳话”和“源远流长”五大展区,将科举历史娓娓道来。

从地面向下走四层至博物馆最底层,再逐级向上参观,感受古代考生参加童试、乡试、会试以及殿试四级考试的心路历程。“虽然所有的展区还没有参观完,才到第三个展区,展出的部分试卷和榜单就已经让我体会到古代读书人经历层层选拔的艰辛,以及金榜题名的巨大喜悦。”从湖北来南京游玩的朱女士说,来到中国科举博物馆,这个春天不虚此行。

江南时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科举博物馆有“科第世家”府邸牌坊、康熙御制碑、光绪二十年大金榜、乾隆十六年小金榜、庄瑶殿试卷五大镇馆之宝。

“科第世家”府邸牌坊是明朝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之物,牌坊与南京明城墙建于同一时期。吴伯宗同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其曾祖吴可为漕贡进士(举人),祖父吴泰运、父吴仪为元代乡贡进士(举人),堂兄吴裕为榜眼。由此可见,吴伯宗家族是名副其实的“科第世家”。

康熙御制碑中,“御制”指帝王所作,“宸翰”指帝王墨迹。康熙帝有感于科场舞弊案时有发生,为了整肃考场风气,1702年在南书房召见江南学政张廷枢等10人,并手书《为考试叹》。

大金榜又称“黄榜”,即进士题名揭晓榜,通常在殿试后三天公布。光绪二十年大金榜上,状元张謇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张謇一生创办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也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创始人,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小金榜是殿试之后,由内阁中书填写,交给奏事处进呈给皇帝御览的名单,皇帝御览之后,交由大内保存。乾隆十六年小金榜中,清代名臣刘墉名列二甲第二名。

庄瑶是清朝嘉庆二十二年二甲进士,其殿试卷共分22折。前六折主要用来写个人及祖上三代等信息,考后为防止舞弊而封住,称之为“弥封”。考生答卷时需要以“臣对臣闻”开头,以“臣谨对”结尾。“臣”字须靠右偏小书写,表示自谦;“皇帝”“圣怀”等须另起一行来书写,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庄瑶当时名列二甲第二十九名,成绩相当于全国第三十二名。庄瑶殿试卷全文1900余字,馆阁体书写,无一错别字,被誉为“完美殿试卷”。

2014年8月11日,中国科举博物馆一期工程正式开放,是全国最大的科举专题类博物馆、江苏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其常设的“文明的阶梯——科举文化专题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江苏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其研学项目年均接待人次达6.6万。

国重斯文,天下至公。时代在变,生活习惯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崇文重教的理念、勤勉学习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的高考制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等,印证了科举在当代社会的合理价值。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举报/反馈

江南时报

4.3万获赞 7772粉丝
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树江南品牌。
江南时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