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成海 陈邵华
青岛便利店江湖再掀波澜!2月28日,青岛便利蜂商业运营有限公司昆山路店正式注销。至此,进入青岛市场四年,便利蜂已累计注销百余家门店。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青岛便利蜂仅剩的6家门店已全部“人去店空”,部分已被其他品牌接手。与此同时,全球第二大连锁零售企业罗森便利店则高调宣布进军山东市场,目前已在济南同步开设17家门店。据罗森便利店相关负责人此前向媒体透露,除了在济南继续扩店,下一站的目标或将瞄准青岛。这意味着,青岛便利店市场又将迎来新的“战火”。
2月27日,市北区昆山路,一家便利蜂门店已撤离,店里正在装修。
“咦!这家便利店怎么关门了?”2月26日下午,在市南区东海西路31号保时捷大厦楼下,看到眼前的一家便利蜂大门紧闭,有市民好奇地问道。
记者在现场发现,大门上挂着两把铁锁,张贴着“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邀请函”字样,透过玻璃望去,屋里亮着灯,一些货架空空荡荡。隔壁一家餐饮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门店在春节过后就一直没见营业。
2月26日,海航万邦中心二楼,便利蜂门店早已撤离。
随后,记者在周边多家便利蜂门店也见到了类似的场景。在五四广场地铁站附近,便利蜂颐和国际店门头已拆除,玻璃上贴着“暂不营业”字样,店里空无一物。在世奥伟东大厦一楼,便利蜂香港中路店同样已人去店空。大厦一楼安保人员称,这家店早就停业了。在远洋大厦A座一楼,这里的一家便利蜂已被友客便利店取代。在海航万邦中心二楼,一家便利蜂门店同样关门歇业多时。
2月27日,记者赶到市北区台柳路看到,便利蜂和达中心城B座店已改头换面,变成了一家餐饮店和一家友客便利店。在市北区昆山路15号,位于7080广场一楼的便利蜂门店刚刚拆掉了门头,店内货物已全部清空,现场变成了一处工地。“现在正在装修,下一步要开一家新的便利店。”一位工人师傅说。
2月27日,中联自由港湾大厦一楼,便利蜂门店大门紧闭,店内空无一人。
在市北区新疆路8号中联自由港湾大厦一楼,位于一角的便利蜂门店也处于停业状态。记者看到,店内的一台电视上播放着画面,多盏灯处于开启状态,大部分货架已清空,空地上摆放着多个塑料箱。在崂山区株洲路20号,位于此处的便利蜂创智谷店同样已停止营业。
3月22日,记者再次对便利蜂多家门店进行了回访。时隔20多天,便利蜂创智谷店、中联自由港湾店和保时捷大厦店等三家门店已搬空,门口的招牌全部拆除,其中一家门店还打出了招租启事。在市北区昆山路,此前的便利蜂已变成了一家7-11便利店。
3月22日,市北区昆山路,昔日的便利蜂门店已变身为7-11便利店。
对于便利蜂接连关店,不少顾客感慨不已。“这家便利店的购物体验不错,不仅经常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还提供自助收银服务。”一位市民说。一位网友则评论道:“便利蜂区别于其他便利店最好的就是自助咖啡……”
作为国内便利店行业的一匹黑马,便利蜂进入青岛市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公开信息显示,青岛便利蜂商业运营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20日成立,曾相继开设了上百家门店,遍布多个区市。然而,经历了短暂的火爆之后,便利蜂开始接连败退。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青岛便利蜂已累计注销109家分支机构。
企查查显示,便利蜂已累计注销上百家门店。
据客服人员介绍,具体门店信息以官方微信小程序或便利蜂APP为准。2022年9月,记者登录便利蜂官方微信小程序查询发现,当时青岛门店已缩减至39家。2024年2月27日,记者查询发现,青岛便利蜂仅剩6家门店,分别为颐和国际店、保时捷大厦店、海航万邦中心写字楼店、中联自由港湾店、7080中心广场1号楼店和海信创智谷店,但这些门店均处于“休息中”。便利蜂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上述6家门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以后也不会再营业了”。
3月22日,便利蜂中联自由港湾店已人去店空。
3月19日,记者再次登录便利蜂微信小程序发现,目前其青岛市场仅能查询到颐和国际店、海航万邦中心写字楼店和中联自由港湾店等3家门店,但依旧处于“休息中”。“这些门店确实都撤了。”3月22日,便利蜂总部一位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再次向记者证实了此事。3月25日下午,记者拨通了一家门店工作人员的电话试图了解更多信息,但对方称,“我已经离开,不知道便利蜂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3月22日,便利蜂保时捷大厦店已搬空,店门口打出了招租启事。
事实上,从全国市场看,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多轮资本的推动下,便利蜂一度掀起开店狂潮,甚至喊出了“三年开店1万家”的口号。不料,几年之后,便利蜂开始不断收缩战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便利蜂的门店数量为2800家。然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便利蜂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缩减至2005家。2024年1月初,《华夏时报》报道称,便利蜂门店已从最多时的2800家减少到一千一二百家。
山东优同集团总经理李建国认为,相较于优同等传统便利店,便利蜂的系统更为优化,因其采用了无人销售的方式,完全依托系统管理门店,店员只是负责制作鲜食、补货以及打扫卫生等工作,结算都是由顾客自主操作。“便利店是一个有温度的场景,是一个需要有人与顾客沟通、交流并提供服务的一个场所。”在他看来,如果完全取代人工,用系统让顾客自主交付,这种交易流程就失去了便利店该有的温度,这种服务业态也不太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2月27日,崂山区株洲路,便利蜂创智谷店已关闭。
3月22日,崂山区株洲路,便利蜂创智谷店已人去店空。
事实上,在青岛便利店江湖,便利蜂并不是第一个出局者。早在2021年10月,因自身经营原因,青岛迷你岛门店全部关闭。企查查显示,作为一家外资品牌,青岛迷你岛自2009年成立后,曾在全市拥有上百家门店。然而,面对强手如林的市场,迷你岛最终未能摆脱“倒下”的命运。记者走访还发现,几年前赶来试水的济南一便利店品牌在青岛街头也难觅踪影。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从几年前迷你岛出局,再到如今便利蜂等接连闭店,背后折射的是当前青岛便利店市场“内卷”加剧的现实场景。
一方面,青岛便利店市场历来“龙争虎斗”,外来者想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22日,全市真诚超市、友客、7-11、可好等品牌连锁企业共发展连锁便利店2400余处。
在业界,可好、友客和优同被称为“三剑客”,除了不断深耕青岛,还纷纷向省内其他地市和省外市场扩张。2023年8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可好、友客和优同分别拥有门店数量702家、646家和513家,位居第38位、第41位和第50位。7-11官方信息显示,自2012年在青岛首开第一家店,已在省内六个城市开店近500家。企查查显示,另一家本土品牌罗嘉也在加快拓店力度,目前已开设17家门店。
中联自由港湾大厦一楼,两家便利店紧靠在一起。
另一方面,开店大战此起彼伏,各品牌纷纷出招争夺“热门”地段。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众多写字楼等成了各个便利店品牌争相进驻的场所。在中联自由港湾大厦一楼,7-11和友客两家门店紧靠在一起,大门上均贴着各种促销信息。在海航万邦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便利蜂已撤走,但商场还有一家友客便利店可提供服务。在香港中路远洋大厦A座和B座,各有一家友客便利店驻扎。
同时,一些便利店品牌还争相进驻医院、高校、地铁站等机构和场所。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12月,青岛一家机构的便民超市招租项目受到多方关注。据了解,这处便民超市起始价格为48000元,经过569次报价,最终以665100元成交,溢价率高达1285.63%,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香港中路附近,一家便利蜂门店招牌已拆除。
随着罗森的“杀入”,便利店市场或再燃“战火”。
2月22日,罗森便利店高调宣布正式进军山东市场。3月20日,17家罗森便利店在济南同步开业。罗森(山东)便利有限公司总经理堀江隆一向媒体透露,除了在济南继续扩店,下一站的目标或将瞄准青岛。罗森官网称,未来将以济南为基础,大力发展山东市场,争取尽快达成1000家店铺。
在便利店行业,7-11与罗森是老对手。作为“捷足先登”者,7-11一直在加快青岛及省内其他城市的布局。就在近期,7-11嘉陵江路店、7080中心广场店和中南世纪城店等多家门店相继开业。7-11官方信息称,“2024年,将在威海、淄博、潍坊、东营、济宁五个城市同时开店。”面对罗森入局,7-11下一步打算如何应对?3月22日,针对该问题,记者拨通了7--11客服电话试图采访,但被对方婉拒。
“青岛便利店市场的竞争主要是本土商家与外来品牌的较量。”山东优同集团总经理李建国分析,外来品牌有7-11,罗森也计划到青岛来,本土品牌主要有优同、可好和友客三家。谈及未来打法,李建国表示,优同偏向于街边店和社区店,主要是在一些人流动线上的位置,精准地抓住核心点位去拓店。“同时,在一些夫妻店的赋能上下功夫。”他说,夫妻店的优势在于人工成本低,未来会在鲜食方面,包括产品结构、运营管理以及系统和物流等方向为其赋能。
青岛街头便利店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李建国介绍,近几年,市场竞争加剧,包括优质网点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但人工成本上涨,便利店的收益却不涨反降,整体行情呈现出疲软态势。他认为,相较外资品牌,本土便利店在学校、医院、封闭工厂等特通渠道的优势并不明显,本土便利店品牌要加强对特通渠道的深耕,包括但不仅限于深耕特通渠道的优质点位。“相比于街边店,特通渠道的优势是商圈比较封闭,独家点位市场竞争小,而且消费比较集中,消费力也比较强。”
“罗森便利店进入山东市场的消息,我也关注到了。不过,对于我这样的小店来说,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市南区南森便利店负责人孙经理称,连锁便利店的目标客群以年轻消费者为主,更关注客流量和选址,并且店内商品比较丰富,零食等商品较多。“社区单体店主打酒水饮料,顾客以周边居民为主。”开了3年便利店,孙经理直言,要想真正经营好一家门店,既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我更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她说。
1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便利店业态发展情况概览》显示,2023年,81.4%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16.9%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市场风云变幻,便利店企业如何闯出新路?
山东优同集团总经理李建国介绍,便利店的发展依托于物流,物流能覆盖到的地方才能发展便利店。基于此,便利店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要不断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以及配送的覆盖范围,以此来保证拓店空间。结合消费风向及市场数据,李建国分析认为,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趋于鲜食,便利店每年的鲜食占比在逐年增高,同时,对于健康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也对便利店品牌“从店到家”的物流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赋能传统企业,利用好大数据也是便利店提升管理效率的关键,以优同为例,依托系统数据支持,优同可以管理江苏和山东的所有店面,而且效率更高更快。”李建国说。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指出,便利店的微型经营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消费趋势,其规范化、标准化较为完善,对比路边摊其进货渠道也有品质保障,所以广受喜爱。但是随着便利店店面日益密集,利润空间逐渐薄弱。基于此,在选址等各方面的竞争逐渐加剧,向一线下沉、向基层下沉,是很多便利店品牌挖掘市场潜力,提升存在感的主要举措。“各品牌在多方位拓店的同时,也在兼顾丰富业态模式,导致市场供给方面出现饱和,而当前各方面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如果经营不善,就会出现亏损或者面临闭店甚至退出市场的局面。”
刘教授说,近年来,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在青岛加速跑马圈地内卷加剧,“火药味”十足。他认为,要想胜出,就要在利用好“近场”优势的同时,以主动的姿态顺应市场变化,用业态的差异化来满足市场需求。“品牌加盟,绝不只是利用品牌优势,只需交上加盟费这么简单。”在刘教授看来,臻选加盟品牌时,首先要深入调研其供应链能力、数字化水平及旗下门店运营力等多个方面,选定点位后,还要针对所在区域的顾客群体及目标客户等进行深度调研。“同品牌门店里,这家店好那家店差的情形时有发生。”他表示,好的品牌不代表全区域“通吃”,品牌商应允许加盟商落地创新,加盟商则应结合深度调研,推出差异化的特色业态模式,这才是在内卷中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