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韬略毕亚军
作者丨毕亚军
地产模范生万科也被拖进了ICU。
病症是缺钱,病根是不好再搞新钱还旧钱。
【1】
万科的债务是比较大的。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总负债1.24万亿元。
但它的短期应付压力其实也没那么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财年,万科的境内外债务到期总额约150.6亿元,未来一年,境内外债务到期额分别为240.8亿元和12.3亿美元。
郁亮高喊活下去,其他同行还不信邪的2018年,万科的债务其实更吓人。当时,它的总负债就高达1.29万亿元,一年内到期的负债更是高达930多亿元。
为什么现在的总债务、到期负债都远远低于当年,却弄得不死不活了呢?
关键还是房子不好卖了。
2018年万科实现销售金额6069.5亿元,2023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761亿,少了2300多亿。
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的情况更严重,前两个月万科累计销售金额才334.7亿元,同比减少了43%。
霜上再加霜的是,这不是万科不努力,而真的是大环境不妙。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TOP100房企的销售总额也只有4762.4亿元,同比下降了51.6%,万科的销售能排第二。
【2】
我一直觉得,看房地产的事情一定要结合现实生活去看数据。我个人就特别重视自己整理的这么一个数据,以及这么两个现实。数据是,2013到2022年这10年,我国商品房一共卖了约130万亿(按年分别是:8.14、7.63、8.73、11.76、13.37、14.99、15.97、17.36、18.19、13.33,单位都是万亿)。选2013年开始算,不只是为了凑个整数10,而是那一年李嘉诚就觉得内地房价已高到太不合理,所以他开始“跑”了。但很多人那个时候都觉得他跑是因为不爱国,甚至唾骂他看空房地产,所以我们的房地产又继续狂飙了10年。这意味着,这130万亿基本上都是李嘉诚都受不了的高房价的房子。这背后的一个现实是:商品房发展至今,基本上是越有钱的越早买房,而且往往是全款或低比例贷款买房(除了炒房的),甚至一买好几套,越相对没钱的则往往是被涨价吓倒了,最后才掏光所有口袋,再加上贷款去买的房。这个数据加上这个现实是什么呢?是这130万亿高价房,可能大多数都卖给了比较没钱的大多数人,而且背后都有贷款。这个贷款的具体数字不太能弄得清,但肯定是大数字。另外,房贷还有个特点:一还就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贷款100万,往往要还出去超过150万,也就是要付超过50万的利息。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相当长的时间,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不会再有什么买房的购买力了。老百姓没什么购买力了,有购买力的又不缺房子,眼看着老百姓没购买力了,炒房不会有什么赚头,他们也不会去炒房。这些综合在一起又是什么呢?是,不只2024,更长时间内,房子可能都是越来越难卖,而且未来房地产开发商还要面临和二手房东争夺市场的问题。我想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二手房供给是大大的增加了。这就让开发商未来的市场表现更加堪忧。房子越来越难卖,要还的钱越来越多,所以说,如果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按现行市场规则:万科可能无法自救。
【3】
无法自救,但万科不能倒下。若它倒下,灾难性影响可能比恒大还大。自救难,又不能倒,矛盾怎么解决呢?
要大家一起帮忙,要在市场和现行规则之外要些力量。比如现在正在做或者被猜测出的一些办法,让债权人展期,让银行再授信,或者深圳国资再给它借钱。但这些基本上不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它的根本问题,是房子不好卖,这些并不能让它的房子好卖。根据万科财报,其流动资产高达1.29万亿元,其中存货高达8147亿元(土地、在建的房子以及已建未销售的房子)。换句话说,只要房子好卖,问题就迎刃而解。无法通过市场卖房子,怎么把房子卖出去呢?两个办法。第一把有限的市场购买力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一些地方录取取消了各种限购政策,但都对一个事情相当保守:依然没有彻底放开房价,无论是涨跌,现在都不能由开发商自己决定,最让开发商受到很大的局限:不能够更灵活的制定销售策略,实现销售成果。所以可以考虑彻底放开房价,让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更好的实现房屋的销售。如果觉得这个办法会带来比较大的社会压力,让买房老百姓遭到损失(事实上,我觉得并不会跌到多惨,如果价格跌到了低于它应该有的合理价值,自然会价值修复价格回归),那或许可以考虑另一个办法:让政府来大规模买房,由政府组建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合理的价格,把它手里一些无法通过市场消化的房子买下来,通过出租等方式经营,甚至做保障房。简单说就是国家先买单,把房子囤起来,用起来,伴随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渐渐好转,国家买的单最后也应该会有的赚。我们的房地产关键问题还是高房价导致的透支。去年有篇文章说,很多人降价也卖不掉自己的房,这是事实。但还有一个事实是:即使降了价,现在还没买房的人,也依然买不起这个房子。透支的问题要解决,基本上都只能用时间换空间。国家买单,就是为开发商买个时间,让它们能活着,活到可以靠市场继续周转的那一天。这当然要付出代价,但不这么做,让万科们垮,代价可能更大。不只万科,其他债务遇险的优质房企,也一样。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