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九溪十八涧是杭州一处有名的景点,小学时,我们春游或者秋游,这是常常要去的目的地之一。但那个时候并不能体会到山水的妙趣,风景的幽静和游客的闹猛大相径庭。
在之后,九溪十八涧便渐渐冷清下来,可能是杭州新开发的景点越来越多,人们对目的地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九溪公交车站也日渐冷清了,杭州的城市交通越来越便捷,原本作为交通枢纽的九溪公交车站的重要性也在渐渐消退。
好在车站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为了杭州历史建筑,这是对时光的挽留,也是对一段历史的见证。本文作者是钱塘泗乡的“土著”,出于对故土的热爱,他用自己的眼光打量着这片土地,挖掘出了许多被时间所湮没的片段和细节。(李郁葱)
正文从这里开始——
寻迹杭城④九溪和遗忘了的徐村
前些时,九溪公交车站成为杭州历史建筑的新闻报道,像一粒石子投进了“老杭州”的心窝,泛起阵阵涟漪。九溪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勾起了钱塘泗乡人的许多回忆。
九溪和十八涧是龙井和杨梅岭群山汇聚而成的溪流的名称,上游的村庄是龙井村和上杨梅岭村,下游的村庄是下杨梅岭村和徐村。从杨梅岭村发源的溪水叫九溪,青山翠绿,流水潺潺,途中汇合青湾、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云栖、渚头等九条支流,人们把它叫九溪。从龙井村流下来的溪水经过了众多的湾,人们叫它十八涧。这就是本地人叫惯了的“九溪十八涧”。
清代文人俞樾所写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把这里的景色描绘到了极致。郁达夫曾在九溪十八涧汇合处的溪中溪菜馆和账房先生对过课——茶馆老翁算账时说:“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郁达夫对曰:“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妙趣横生。
现在,“九溪”这个名称取代了徐村,人们几乎把徐村遗忘了——九溪和十八涧在溪中溪汇合,一直流到钱塘江边的徐村,过徐村桥流入钱塘江,徐村桥头还有许多打鱼人在此卖钱塘江的江鲜。
九溪(徐村)祖孙三代皆为名医
徐村位于九龙岭上,“十龙九斫头,一龙不斫头,赶到长河头”。这个九龙岭就在秦亭山下,据说是当年秦始皇望江兴叹之处。
历史上的徐村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钱塘江边的徐村和范村都是定山北乡最有名望的村庄。
范村是范家集聚地,名人有范伯珪、范叔孙等;徐村是徐姓人家居住地,据南朝宋史记载,“东晋濮阳太守徐熙,自东海南隐秦望山,以医名。子秋夫、孙道度世工其术。秋夫有为刍人医鬼事,宋文帝以道度疗疾为钱塘五绝之一。”徐熙、秋夫、道度祖孙三代皆为名医。
“秦望山头鬼夜呼,吹灯魆魆觅秋夫。葫芦方药传三世,从此江村合姓徐。”这是清胡惟善《定乡续咏》中的诗句。传说中,有一个道士路经秦亭山下徐熙家门口讨口水喝,徐熙非常客气地招待了他。道士喝了水后说,“君子孙当以道术救世,当得两千石。”徐熙得到异人传授医疗秘籍和秘技,得一宝葫芦,葫芦中装着医书宝典《扁鹊经》,从此徐家成了名医世家。
徐熙的儿子徐秋夫更有离奇的故事传于后世。《南史张融传》记载,徐秋夫跟着父亲徐熙学医多年,医术高明,连鬼的病都能治疗。一天夜里,秋夫听到鬼的哭声,便问其为什么哭。鬼说他生病了。秋夫说,我只能看人的病,不会看鬼的病。鬼说,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能把我的病治好。秋夫就做了“刍人”(草人),按照鬼的说法,炙四处,肩甲处针灸三处,鬼就不疼痛了。第二天,鬼化作人形表示感谢,谢完就不见踪影。故事自然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但表达的是徐村徐家医术高明的意思。
徐熙的孙子徐道度的医术也十分了得。徐道度是个瘸子,走路不便,“宋文帝每令乘小舆入殿为诸皇子诊治,无不应验。徐道度官至兰陵太守”。南朝宋文帝尝云:“天下有五绝,而皆出钱塘,即杜道鞠弹棋,范悦诗,褚欣远摹书,褚胤围棋,徐道度疗疾。”
徐道度的儿子徐文伯也是以针灸见长,特别是对堕胎和催产等妇科有专门的研究,为刘宋朝廷看了许多疑难杂症,朝廷非常看重他。
徐村,南宋都城十三个酒库之一
徐村曾有一个码头,是专门管理钱塘江上运送竹木的税务管理场,所以这里也叫徐村“抽解竹木场”,和钱塘门外的松木场一个道理。
徐村还是南宋都城临安府的十三个酒库之一,也就是酿酒厂和酒专卖店,所以,徐村还有一个忙碌的集市,叫徐村市。每年清明前酿酒,秋天时开新酒。开卖前,用竹竿拉起三丈多的白布来做广告。上写“徐村库选到酒匠某人酿造上等醲辣无比高酒”,三五个人扶着老酒和广告前行,前面还有鼓乐、杂技等做先导,围观者不计其数。酒匠则戴着新帽穿着紫衣骑着马,跟在广告游行队伍的后面,以府中所赏彩帛、钱会、银碗驼负马前,谓之迎酒。酒以工匠而出名,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如同一场古代的招商大会,其热闹场景,可以用南宋诗人杨炎正的一首诗来想象:“……八月皇都酒新熟。酒新熟,浮蛆香,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翠翘金凤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年骑。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冉冉沙河市。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谱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珍珠红。画楼突兀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校。”
这里的“新酒熟,浮蛆香”,指的是新酒飘香时,酒缸里酿酒的饭粒像蛆虫一样漂浮在上面。这里讲的酒不是蒸馏酒,而是直接的发酵酒,度数都不高,所以《水浒传》里好汉喝酒都是大碗喝酒,或者直接捧着酒瓮喝。换成是蒸馏酒,那是吃不消的。钱塘泗乡至今还用这个办法在酿米酒,现在过年,我还能喝到一些。
包括徐村库在内的十三库的老酒还要进行赛酒大会,比个高低。高九万有诗云:“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开张。愚民可是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这里的“祠山”和“二郎”就是当年的名酒品牌,好像现在的茅台和五粮液。
当年的开新酒为什么会这么隆重,朝廷为什么这么重视?酒靠粮食酿造,虽然各个朝代政策不一,但都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百姓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粮食紧张时期,酒业就管得紧;粮食丰收,社会安定时,也就相对宽松一些。
南宋时,徐村作为京城近郊酒库,酿酒业特别发达。现在离徐村不远,同属泗乡的双浦地区的酿酒业也特别发达,这可能也是传统行业的继承和发扬吧。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其诗《过南荡一》曾经这样写:“秧才束发幼相依,麦已掀髯喜可知。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诗人到了定山北乡(南荡乡),看到了许多“野酴醾”,一种可以制作酿酒药的花。
我们小时候经常看到酿酒师傅拿着神奇的酒药拌在糯米饭里,拌匀了捂在酒缸里,这也有可能就是“野酴醾”制作的。
九溪车站曾是明星车站
人们都知道,九溪车站到了,九溪景区也就到了。这座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交站,是人们前往九溪的必经之路。这里承载着几代杭州人鲜活的城市记忆。在杭州的公交站点中,九溪公交站独有特色,它的波浪式圆形候车亭和月牙形候车廊,曾获得过建筑业大奖。
圆形亭的设计是为了人车分流,这在当年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如此别致的人车分流站点很少见,是当时杭州城里的明星车站。
九溪车站历经多年依旧保存完好,别致的建筑美感,让车站自带年代的滤镜。近日,杭州市政府公布杭州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九溪公交站台及圆形亭位列其中。
实际上,九溪车站位置所在处,离九溪十八涧的九溪还有好几公里路,还要隔着一个下杨梅岭村。但因为九溪十八涧景点的出名,杭州的4路公交车又是旅游线路,徐村车站也就叫做九溪车站了。
九溪车站对钱塘泗乡人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里是大部分泗乡人进城的必经之地。除了沿江的袁浦东江嘴、外张等村过江乘坐对江闻堰的22路车外,部分龙坞百姓去留下乘坐6路车进城,其余近10万泗乡百姓进城办事,都要经过九溪车站。20世纪70年代,杭州城的人口也就70万人左右,钱塘泗乡近10万人,已经占相当大比例了。
4路车从龙翔桥经过西湖边开到九溪,沿路都是西湖的主要风景点,像湖滨一公园、涌金门、柳浪闻莺、净慈寺、花港观鱼、太子湾、动物园、虎跑、钱塘江大桥、六和塔,还有之江大学(即后来的浙大三分部),都有车站停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风景旅游线路。
与4路车相连接的,是袁浦开往九溪的18路车,周浦开往九溪的34路车,富阳开往九溪的14路车,梅家坞开往九溪的24路车。九溪车站就是大部分袁浦人、周浦人、转塘人和龙坞人进城转车的地方,也是富阳人和梅家坞人进城的唯一通道。
我第一次乘坐汽车也就是乘18路车,是到大诸桥姨妈家拜年。第一次到九溪车站,是和一位表哥去看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那是1970年,我7岁,第一次经过九溪。上学后,学校组织春游秋游,也都会经过九溪,但是乘坐的不是公交车,而是学校包车,九溪车站并不停靠。直到上了大学,每星期都要从城里回家,乘坐18路车和4路车倒成了常态。
星期六傍晚,九溪车站人山人海,人流如潮水一般涌来涌去,车站办公室也没有提前告知下一班车是哪一辆车先发车,只要有人一说,大家都“嗡”一声冲了过去,拼命往上挤,甚至还有许多人爬车窗进去抢座位,因此18路车又被叫作“强盗车”,力大为王。人多到车门都关不上了,车门外还有许多人挤着。驾驶员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开一段路,再猛踩几下刹车,让车里的人塞得结实一些,留出一点空间再让车门外的人进来。
乘坐18路车的乘客,一般要到转塘才会有下车的,近一点的都改坐14路和34路了,或者骑车到九溪。车挤得有时连售票员都没能上来,乘客自己开门关门,更不要说买票了。这一幕,在当时每天下午的乘车高峰期都会发生。
早上上班也一样,18路、14路、24路,一车一车地送到九溪车站,大家都抢着去乘坐4路车。4路车是有序发车的,乘客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嗡来嗡去”。高峰时的4路车也多,一辆接着一辆来,也就不会像18路车那么拥挤了。
九溪车站的挤车“盛况”已成为历史
在泗乡人的心目中,泗乡和外界有两个交界处,一个是九溪,还有一个是牛坊岭。在泗乡人心里,到了九溪就是进城了;过了牛坊岭的梵村人和梅家坞人仿佛要比泗乡人高人一等。
但历史上的钱塘泗乡与城市的交界处是在钱塘江大桥附近的龙山峪。钱塘泗乡有定山南乡、定山北乡、长寿乡和安吉乡四个乡,大部分范围与现在的转塘和双浦重叠。此前六和塔都属于钱塘泗乡的定山北乡范围。
九溪、六和塔后来为什么会从钱塘泗乡划出呢?这也与九溪风景区有关。早在1912年,钱塘县和仁和县合并成立了杭县,九溪、六和塔都属于钱塘泗乡范围。后来,由于九溪十八涧溪中溪景区建设,杭州市和杭县两级政府起了矛盾,当时的省政府把市中心这一块专门从杭县里面切出来,成立了市区(上城区、下城区、中城区等)。1936年,市区在西南与杭县的交界处确定在牛坊岭。从那时开始,徐村、梵村、梅家坞都成了市区,牛坊岭外的人都成了杭县人。
1928年时还没有珊瑚沙,只有钱塘江里的小岛大刀沙,大刀沙划给了市区,后来形成的珊瑚沙也就成了市区的一部分。这也就是九溪、梵村、梅家坞和珊瑚沙人不认为自己是上泗人的原因。
一直到近二十年转塘开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情况大有改变。据杭州市公交总公司文献记载,早在1927年,就有公交车通往九溪。到1929年,湖滨到转塘正式有了4路公交车,这在郁达夫1935年4月5日游龙坞时写下的《龙门山路》中也有所提及。后来4路车终点站有几次改变,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以九溪为终点站的。1965年,九溪开往袁浦的18路通车,1981年,九溪通往周浦的34路通车。一直到1992年,龙翔桥开往转塘的汽车改成了308路,18、14、34路车改成了318、314、334路,进城都到转塘来换乘了,九溪车站的挤车盛况也就成了历史。
多年过去了,如今泗乡人进城,早已不用挤公交了,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车。只是每到高峰期,之江路和之浦路就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彩虹大桥也拥挤得不得了。6号地铁线要从滨江去绕,还要换乘。好在现在紫之隧道已经开通,之江路隧道也在建设中,过江的多条隧道和桥梁也在规划,12号地铁线建设也已经开工……随着转塘和双浦的开发,钱塘泗乡的产业也会越来越兴旺,工作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家门口附近就可以创业就业,对外交通也会越来越便捷。
举报/反馈

杭州日报

6783万获赞 55.5万粉丝
《杭州日报》 官方号
杭州日报官方账号,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