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颜源 于娜 滨州报道
3月20日—3月22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本次活动以“奋进新征程 激发心力量”为主题,来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创新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与挑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20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董奇在会上指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板块。建设高质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对此,董奇从专业角度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未来的关键成效取决于对问题的精准把握和原因的深刻分析。比如,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诊疗仍存在就诊意愿低、拒绝求助;不能及时快速转介,病情被耽误;诊疗资源和服务能力不足、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诊疗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
二是坚持政策创新。现在社会心理服务的试点工作基本是在区、县、地级市,但从全省角度,并没有真正的统筹政策,没有真正意义的省级层面试点单位,这个问题不解决,区、县、地级市试点中的很多问题没有能力解决。所以试点必须提高级别,加强省级层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三是坚持方法突破。当前我国在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方法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心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部分已有工具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信度和效度差异较大等,这些问题导致很多数据结果不一、结论多样;数据之间是孤岛,很难进行共享和比较;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判断出现很多不同观点,使得教育干预措施针对性不够,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坚持方法创新。
四是坚持基于证据。对政策和措施实施过程的跟踪,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十分重要。一些方法有效,一些方法无效,一些有效但有副作用,有的成本太高不可推广等,对此相关工作者应该以更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估。
五是坚持科学规律。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出了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大脑出现问题、神经系统出现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专业地理解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重要,要科学有效地干预大脑方面问题,包括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规律,学生脑认知规律,以及教育怎么影响它的规律。相关工作者在未来工作中要强调科技赋能,依赖科技,依赖对孩子脑智发育规律的理解,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董奇指出,脑智作为硬币的两面,一面是神经系统、一面是人的心理系统,二者相互影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业内对它的理解有限,但是根据最新的科学技术,工作人员正在打开它的神秘面纱。
为此,他进一步建议,为科学推进高质量服务体系建设,业内要共同探索脑智发育规律。为此,要努力构建四个体系,包括相关的知识体系、方法工具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体系。他表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疾病问题是很强的专业领域,它的机理、流行规律、预防、检测等,都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是一个极其紧迫的任务。
最后,董奇呼吁:“我们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性水平,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促进亿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编辑:冯樱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