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文章通过两个卖杂粮饼的摊位的故事,揭示了锚定效应在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中的广泛应用。锚定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避免锚定效应,提出提高认知水平和运用理性思考等方法。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科学漫谈#

在城中村的一条街道上,有俩个杂粮饼摊位,老板分别是老张和隔壁的王叔叔,各自经营着自己的早餐生意。

他们是竞争关系,除了卖的饼一样,价格一样,味道一样,就连客流量也旗鼓相当,可奇怪的是,隔壁的王叔叔这边每天能挣到的钱总是比老张的高那么一截,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假设你是一个每天必经这里的上班族小白领,有天早上闹钟也叫不醒装睡的你,然后一看表眼瞅着要迟到了。

你飞快跑去那俩个摊位面前买早餐准备去上班,你来到老张的摊位,这时老板会问你:“加不加鸡蛋”,你的反应多半是:这都几点了,上班迟到,又要扣工资了,为什么我总是迟到,加个鸡蛋多少钱,现在加还赶得及吗,鸡蛋到底多少钱,到底加不加。

你的脑子这时有无数个念头闪过,你也很有可能会说:算了算了,不加了,老板要快。

同样第二天你也快迟到了,但你还是那个惦记吃个早餐的吃货,于是这时候你来到隔壁的王叔叔的摊位。

他会问上一句:大侄子啊,加一个还是两个鸡蛋,同样是心急如焚的你,现在满脑子也是思绪乱飞,想的应该是:这都几点了,上班迟到,又要被扣工资,为什么我总是迟到,加一个还是两个,我的工资好像不足一万只有3000,省一点吧。这时你多半会脱口而出:加一个吧,要快啊叔。

高下立分,与其在加不加鸡蛋的问题上纠结,隔壁的王叔叔一上来就先发制人,直截了当的帮你做出加鸡蛋的这个决定,只留给你加一个或两个的选择,这个现象的背后暗藏着一个经济学原理——锚定效应。对,你被锚定了

锚定效应最初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锚的支配,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

但由于调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后判断向初始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隔壁的王叔叔给你设的锚就是在"肯定加鸡蛋“的前提条件下,加一个还是加两个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客户做出选择加鸡蛋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隔壁的王叔叔的收入自然也就跟着提高了。

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同时邀请了相同数量的俩部分参与者来做上面这个题,要求他们在三秒钟之内做出第一印象的判断,左边公式的参与者平均给出较低的预期数值,而右边的参与者普遍打出了高数值。

左边因为是从1乘2开始的,觉得数值算起来不算大,而右边的由于从8乘7开始,就会下意识的认为后面的数值会越来越大,但其实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是第一印象的巨大区别。

再举个更加坚固的锚的例子,假设有一张很大很薄的纸,请问将它对折100次之后,它的厚度是多少?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几十米或者几百米,但实际的答案,远远比这要大的多。

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那么对折100次之后,它的厚度就达到了惊人的1.27x(10^23)千米!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它是太阳和地球之间距离的800万亿倍!

是不是远超你的想象?为什么我们会将它想得很低呢?

因为我们的想象都来自一开始的那几次折叠,显而易见,一张纸折叠几次也不会多厚,自然会给我们一个很低的锚定值,进而拉低了我们的估计。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一种心理效应,这个原理的运用在于如何下这个”锚“以及下的时机,比如现在的广告就是最好的例子,”怕上火喝王老吉“利用环境条件有关下锚,”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第一次施加诱因不断重复来下锚。“原价5000.现在只要998带回家”利用人们的心理暗示下锚

雷军推出小米手机产品、以及喜茶的排队现象所用的“饥饿营销”在广义上来讲也可以理解为“锚定效应”的作用。

不过这个“锚点”的设定在“热销、难买”的假象上,让消费者觉得人多、难买就是好产品的锚点,买到了就有占便宜的感觉。

如果一个商品上标明商品原价为100元,现价为50元,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这个商品。然而,如果该商品从一开始就标价为50元,人们就不太可能购买该商品。

市场上,经常有商家虚报价格,然后再给点折扣把虚高的价格降下来。这个过程会使买家产生占了便宜的感觉,从而忽略了这个东西本身的真实价值。

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这种方式已经被普遍用于电商平台和各种视频会员网站,商家不仅这样下了一个锚点,还设立了“锚中锚”,就是在打折基础上额外加各种优惠劵。

还有一些高级饭店,可以观察他们的菜单,一翻开往往前几页都是贵的离谱的菜式,特别是一些日料店,什么800的刺身拼盘,1800的龙虾,再往后翻,唉300块钱的牛肉,便宜便宜了,点了点了。

还有那些酒水,上千块的酒比比皆是,大部分酒起码抬价了几倍十倍以上,这根本不是用来卖的,都是一个“锚点”,他们只是为了让你觉得30多块钱买他的饮料和啤酒很便宜的。

但是要是你又非常天真的点了那些贵的离谱的酒水和菜,那老板肯定就更加开心了。这些高档饭店的菜单大多都是请专业的营销公司设计的,他们精于此道。

最能体现锚定效应的就是直播带货,由于我们只能在直播间的一个角度看产品,摸不到闻不到,不知道产品到底如何,而主播在介绍产品的外观、颜色、气味、味道,功能等等产品各种优点,就是一个“锚”,然后在原价格上再优惠又是一个锚。

直播带货一般都在晚上,因为晚上下班了,人们经过一天的劳动会产生自我损耗,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人们将面临认知能力下降、心理控制力减弱、更易做出不理性行为等风险,很容易受到话语诱导。所以俗话说,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晚上的意志力太过薄弱了。

当然锚点效应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现在的好莱坞电影为什么不好看了,那是因为复联系列的好莱坞大片把锚点定的太高了,拔高了人们的期待值。

现在国内还有不少拍摄武侠电影的,但是武侠电影的锚点是90年代的香港徐克导演拍的那些,新生代导演哪怕徐克自己都很难超过他自己导演的那种“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鸿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的意境了,所以拍多少可能都是赔钱货。

锚定理论运用最常见的其实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数字更加容易被锚定效应操纵——用一个目标价格来描述未来,描述得越远越大,那个数字看起来往往越合理。庄家经常利用锚定理论“拉高出货”。

就像某些股票,本身炒作到10元就到到位了,但是操盘者一定要炒到20元甚至30元、40元,然后再把价格打到10元。

此时的10元价格对韭菜的心理来讲就是非常“捡便宜”的价格了,庄家在10元就很容易出货。如果直接拉到10元,对于韭菜来讲这就是最高价,没人敢去当接盘侠。

在谈判场合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先提出高于自我谈判目标的数据,这样才能充分利用锚定效应,从而轻松达成我方谈判目标。

在生活中锚定效应就更明显了,就是对比,你小时候学习好不好不是取决于你考了多少分,而是却决于你最好的邻居的孩子考多少分,长大了,你老婆对你的工资满不满意,并不取决于你赚了多少,而是却决于你老婆的闺蜜的老公赚了多少。

如果你想去相亲聚会,那就带上一个同伴,带的同伴不能太优秀,最好是外观性格等特点都跟你相似,但是比你稍微差那么一点的。因为你想吸引的那些人很难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对你做出评估,但是如哦把你和你的同伴一比较,作为“诱饵”的同伴就会把你提升很多。

这是一种“相对论怪圈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就是现实都以[优秀]作为锚点。

锚点现象有人会把它应用在人生目标身上,什么五年赶超马云,十年超过比尔盖茨,一切主观的步子大了扯着蛋的好高骛远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包括一些企业的团体决策。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想得到更多的东西。

这就好比一个很大的杂货铺,你如果在杂货铺门口说“请给我一些好东西。”结果你肯定什么都得不到。

我们的愿望也是一样,如果你自己就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总是设定那么高大空的大目标,那么只会碌碌无为。

生活中的“锚”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只是在一个参照系内做有限的比较进而做出判断,这样虽然省力,但却容易导致认知惰性和思维惯性,被外界所利用,引导我们做出非理性的消费和决策。

锚定效应就是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懒、贪、装。那么如何避免锚定效应呢?

锚定效应是我们的认知缺陷,每个人都会有,想要减少这种缺陷的出现,就要提高认知水平。

研究表明,知识越渊博的人,受到基础锚定的影响越小;对问题了解越少,就越受到锚定的影响。

遇到陌生的难题,首先运用大脑的理性思考做出基本打算,再去请教别人,不要被自己想法所左右。

完全避免锚定效应几乎不可能,因为人们只是认识到自己所能认识的事物,隐藏在背后的“物自体”永远不可能知道。

举报/反馈

dongyinsheng5

4.6万获赞 627粉丝
一个不爱研究哲学的哲学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