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认知不同。
所谓的财富、地位的差距,除了少部分的运气使然,更多的,是基于认知水平造成的差距。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认知意识”。
每个人都在被自己的认知控制。
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愚昧,越固执。
这样的人,往往就会陷入自以为是又不思进取的怪圈,最后越过越糟。
作家王世明说:“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也定义了一个人的人生。因此,认知觉醒无异于脱胎重生”。
其实,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结局。
什么是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电影《教父》当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认知突围,才是一个人立于不败的根本,走向更大成功的途径。
有一些人,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没办法继续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其说,这是他们能力的极限,倒不如说,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一直没有提高,从而导致他们遇到了自我发展上的“天花板”。
我们经常对外界事物形成一些不理解的想法,主要因为不了解,而这个不了解就是我们认知上的盲区。
看过一则小故事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的一个弟子,有次请教他一个问题。弟子问:老师,为什么一个人学到的知识越多,越谦虚?而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反而很骄傲,自以为是呢?
芝诺当时回答的是: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地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认知半径只有足够大,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并对未知领域充满敬畏,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也就是说认知低的人,他们活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而越是博学的人,越容易理解别人的看法,就好比站在山顶的人,可以理解站在山脚下的人看到的风景,而站在山脚下的人永远只看到的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认知贫穷的人,是不愿意去接受新思想的,更听不进去别人的想法或观点,所以人就会表现得很固执,而固执的人,往往都自以为是。
鲁迅在《小杂感》里写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句话,让我们思考认知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这些认知形成了我们各自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虽然人性本身的弱点,让我们很难完全规避各类认知偏差。
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常见的认知错觉,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自己透过复杂表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挣脱了“思维牢笼”,就似拨云见日,让你刹那间看透万物的真谛和人生的真相,简直妙不可言。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你看到的一切相,都是内心深处的投射。当你能穿透各种表象而能窥探其本质的时候,你就彻悟了。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找不到答案,而是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满脑子都是“我知道”。
我是青年书颜哥,感恩有你,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