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雨霏 刘艳芳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已有10年,随着运动健身的火越烧越旺,运动营养食品也“热辣滚烫”起来。从只是职业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剂到成为大众人群的“撸铁伴侣”;从粉剂到凝胶糖果、液态饮料;从健身房售卖到健身达人直播带货……消费人群、产品形态、销售渠道持续拓展,造就了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2015—2020年间高达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不过,想要稳稳接住“这泼天的富贵”,产业自身还需“强筋壮骨”,消除“软肋”。正如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FHE2024)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所言:当前,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国际交流,推出更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更全面的运动营养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现场气氛热烈

  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

  相较于美国等国家,我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起步不算早,20世纪末才随着健身运动的兴起逐渐发展起来。2016年,GB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实施,运动营养食品有了国家标准。该标准明确,运动营养食品是指为满足运动人群(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群)的生理代谢状态、运动能力及对某些营养成分的特殊需求而专门加工的食品。

  “国家标准定义下的运动营养食品属于特殊膳食食品,覆盖人群以‘全民健身计划’人群为主,可用于满足专业运动领域的营养需求。随着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消费场景不断增加,运动营养食品一词的内涵不断拓展。如今,人们所说的运动营养食品已经涵盖了可以满足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大众健康领域营养需求的多种食品。”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安楠研究员介绍,运动营养食品与合理膳食一起,为整个运动过程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的支持。在竞技体育领域,运动营养食品的摄入以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段、不同时机为主线,帮助运动员进行体能的提升、最佳代谢状态的调动以及疲劳时的恢复等;在国民健康领域,运动营养食品的摄入通常以保持和提升健康水平为目的,贯穿全生命周期、运动或者非运动状态。

  在产品范围愈发广泛的同时,产品分类也愈发细致。在电商平台上,运动营养食品分为粉剂、胶囊、液体等不同剂型,补充蛋白质、运动后恢复、耐力等不同类别,增肌、运动补给、减脂等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包装形式、是否为保健食品等。“产品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针对性,更好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蒙牛运动营养研究分析研究高级经理田芳表示,我国运动人群可分为职业运动员、专业健身教练员、运动健身爱好者以及运动健身参与者等4类,其中,运动健身参与者人数最多且非常庞大。更多的人意味着更多的消费,业内认为,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正从面向运动员的专业市场逐渐扩大为面向大众人群的普通消费市场,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有相关数据佐证。京东健康数据显示,当前,日常化、零食化的产品得到的关注较多,电解质冲剂、代餐、瘦身餐等产品销量增速快,蛋白粉、一周瘦身餐、减肥、西梅汁、黑咖啡是消费者在京东App搜索的TOP5热词。此外,左旋肉碱、增肌粉、乳清蛋白粉、酵素等品类也备受消费者关注。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20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4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2023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约60亿元。

  “国家政策支持、供给端厂家生产能力充足、需求端市场潜力巨大,是我们对当前产业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魏冰说。

  3个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态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科普工作不到位等都制约着产业发展。

  当前,粉剂仍是运动营养食品领域主流的产品形态。“粉剂形式的产品相对来说针对性、专业性较强,可能更适合专业运动员或资深健身爱好者。而对于大众群体来说,除了基本的营养补充需求之外,他们还有减肥、增肌等个性化需求,还会关注产品的风味、包装。”安楠表示,当前,市场上仍然缺少能够在不同时机为消费者提供合理精细的营养补充成分的产品,产品形态也不够丰富。以蛋白质补充类食品为例,运动开始后,人体会逐步代谢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而蛋白质的代谢就意味着肌肉营养(氨基酸)的丢失,这会导致肌肉体积和力量的下降。因此,蛋白质补充类食品是运动营养食品中比较重要的品类。但这一品类的产品,有的含有与营养素缺乏症相关的药物范畴的功能成分,有的含有保护关节、提升免疫力相关的功能成分,整体分类不够清晰;而且每个细化品类中,产品比较有限,理想产品比较“空白”。

  从产品的执行标准看,一方面,标准不健全导致市场存在诸多乱象。比如,当下市售的运动饮料产品,有些严格执行GB2415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有些执行GB15266—2009《运动饮料》,还有一些并不含有营养素的普通饮料产品在“混水摸鱼”贩卖运动饮料的概念。另一方面,一些标准“过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企业创新。比如,咖啡因作为食品添加剂,只被允许添加至可乐型饮料中,其他饮料若想使用,就只能申报保健食品,而保健食品的申报门槛越来越高,这让很多企业进退两难。

  “当前,咖啡因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可使用范围非常窄。”养生堂集团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法规事务总监翟鹏贵直言,“事实上,咖啡因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透彻,希望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咖啡因在普通食品中的使用限制,特别是咖啡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制,重新设定合理的使用量。”

  运动营养食品涵盖范围广、产品针对性强,理想的消费状态是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及目标产品后,再进行选择,这就需要科普工作落地落实。但很明显,当前科普还不到位,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运动时的补水为例,那可绝不是有些消费者以为的“大量喝水”。“水中毒和中暑脱水的表现非常相似。”新加坡国立大学Jason Lee博士说:“运动时不是喝水越多越好,很多人还没有掌握正确的补液方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 Jason Lee博士

  “运动营养食品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魏冰指出,体液流失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逐渐下降、热痉挛等运动性热病发病风险增加,甚至出现恶心、抽搐、精神活动减弱等症状;过度水合则可能导致患运动性低钠血症的风险增加。因此,进行耐力运动时,补液非常重要,而补液方案则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钠、钾、钙、镁是耐力运动中最常见且最主要的补充电解质,钠的补充可帮助运动员减少尿量和提高流体平衡的恢复率,钾的补充可帮助肌肉的收缩、放松顺利进行,钙可调节心脏搏动,维持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冲动的传递,镁的浓度会影响钾离子和钙离子的转运、调控信号的传递。进行耐力运动时,要根据体重变化和排汗量确定补液量,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在运动前、中、后饮用含有适量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

  消费者对于在咖啡因的令人迷惑的态度也凸显了科普的不到位。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阮光锋博士介绍说,《中国消费者咖啡因认知及态度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知道红茶浓缩粉中含有咖啡因,对于瓜拉纳提取物、巴拉圭茶提取物中含有咖啡因,知晓的人则更少。“三成消费者对咖啡因持非理性回避态度,很多人拒绝购买含咖啡因的产品,但他们却会选择饮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表示,对于并不处在孕期和哺乳期以及某些特定健康状况的成年人来说,适量饮用咖啡或茶可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咖啡因能发挥一种兴奋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脂肪代谢,降低疲劳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李可基教授

  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春节期间,电影《热辣滚烫》上映,带火了拳击和减脂,也为运动营养食品产业带来了新机会和新思考。“一个人如何在短时间内减掉100斤并保持健康?除了大量的运动,还需要一份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要有合理膳食,当然也要有科学的营养补充。”魏冰表示,这为运动营养食品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看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营养支持。

  能够提供精准营养的产品一定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持续的科学研究,同时从原料、研发、制造、检验角度保障品质。魏冰提出,企业要加大具有前瞻性的投入,扎实开展基础研究,推进产学研合作,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恒天然在原料领域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包括该原料的营养成分及是否满足人体需求等。我们从来都不是直接为运动员生产产品,而是配合客户开发更符合运动员营养需求的产品。”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蔡小堃表示,只有把前端的科学研究融入产品开发,才能打造出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院Ian Rollo博士提出,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要与其他企业互相学习,也要与学术界加强沟通。“1985年,我们建立了佳得乐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直至今天,很多研究方向都没有改变,例如,通过在补水和营养科学方面的研究、教育、服务和创新,帮助消费者实现最佳运动表现。”

  佳得乐运动科学研究院 Ian Rollo博士

  “在肌肉蛋白质合成的营养优化蛋白质成分创新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β-乳球蛋白的摄入有助于人体对亮氨酸的吸收等,如今,我们已实现了β-乳球蛋白的提纯分化及加工。”阿拉食品原料公司健康营养表现部门总监Troels Norgaard Laursen介绍,大量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公司进行产品创新,也为针对运动员的营养指导提供了依据。

  业界的另一共识是,要在产品风味上花心思,让消费者愿意接受“他们提供的营养”。“专业运动领域的消费者更关注产品的功能成分及含量,大众消费者则更关注产品的风味及口感。”魏冰说。

  对于以更好风味留住消费者,佳得乐早早便尝到了“甜头”。Ian Rollo介绍,1965年,佳得乐推出第一款运动饮料,以帮助橄榄球运动员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了优化产品风味,研究人员在这款饮料中加入了一点碳水化合物,这款饮料因此受到了运动员们的欢迎,并成为他们维持体力的重要工具。在这之后,佳得乐也因这支球队的胜利而名声大振。“更好的风味正在重塑消费者体验产品的方式,让健康的饮食习惯变得更加愉快,也更容易维持。”Ian Rollo说。

  “在推出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魏冰表示,从事不同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会设计不同的产品,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营养支持。这种思路也需应用至大众消费者,企业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相同的优质服务。康比特在开发适用于竞技运动人群、健美健身人群、青少年运动人群、大众运动健康人群、军需人群等不同人群的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致力于打造智能高效的科学训练及健康管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科学化、智能化的运动健身解决方案。

  “作为本土企业,蒙牛进入运动营养食品赛道的时间不久,但拥有很宏大的目标。”田芳提出,蒙牛希望可以为中国运动健身人群打造科学全面的运动营养解决方案,助力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

举报/反馈

中国食品报社融媒体

8.1万获赞 18.3万粉丝
中国食品报社打造的融媒体平台。
中国食品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