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中医文化已深入百姓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中医元素。厨房中的食物和草药同源,中医的智慧早已融入生活。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历经千年仍文脉不绝。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谈起中医文化很多人总觉得与自己有点距离,或是有点遥不可及,殊不知其中医文化早已深入大家生活中,只是日用而不知也。今天就“中医为通业”这个观点与大家聊聊生活中的中医文化。
一、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中医文化。
中医是医学,但中医也是文化,中医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今天的中医文化是以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为基础,其间充分整合了儒释道的文化要素,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取舍和磨合,结合实际的中医临床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文化。如今早已深入中国的百姓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
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因其所住的地方与医院有一定的距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简单易辨的小病、感冒、咳嗽、摔伤、扭伤等,都是用山里的草药和偏方治理。每家每户多少都知道一些草药的效用,以便于在这些问题上得以及时解决。
我所出生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因为从小与爷爷奶奶们一起生活,耳濡目染了许多中草药的功效和使用方法。遇到感冒发烧就上山上去或是马路边找一些草药回来,有外用洗头的方式,也是内服的方式,十分灵活多变。特别是80、90年代,因家里贫穷加上离镇医院又远,大多数的一些病症都是通过自己上山找药治理好的。后来,我懂事了就追问爷爷奶奶,这些草药方都是谁教给他们的。他们说在古代的读书人都要会中医,把脉问诊,看病抓药都不在话下,他们这一生或许不会以医为业,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家族里有一人知医,就会给家族省下很多银两,同时也能及时给族人们解除病痛,更能令这个家族庞大有声望。
我祖上自然有懂医之先辈。就这样一辈一辈口传心授到了我爷爷奶奶辈,然后我跟随着爷爷奶奶这一代又学到了一点皮毛。虽说早些年并未完全系统的学医,但由于爷爷奶奶们的口传心授,我自然对深山里或是马路边的野花野草都有所了解,最差的也能说出这些草药都能起到什么作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大家都知道冬天受寒了,可以去煮点姜汤喝,这样就可以驱寒,喉咙疼痛可以煮点柠檬蜂蜜水喝。冬天里感觉脚冷了,烧点温水来泡泡脚来驱寒。其实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中医文化,大家日用而不知道罢了。
二、生活中厨房亦是中草药房。
中医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播和发展,其实早已深深注入到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今天的食疗菜谱上的那些药食同源的食物,都是中医文化发展升华的一部分。
如大家每天的餐桌上的一道道菜里,都或多或少的配佐有姜、葱、蒜等配料,从烹饪食物的角度看这些姜葱蒜就是配料而已,平时烹饪的时候就是用以调味祛腥的,其实它们也是中医中药中的一分子,既可以作为食品也有其治病的效用。因为这些配料都多数属于辛温/辛热之物,自然有其温通、疏散等之用处。
居住在两广(广东和广西)的朋友们更有感觉,因所处环境湿度比较大,日常生活里隔三差五就要煲汤喝,还在汤里面加点红枣、枸杞、山药(淮山)、花生什么的,或是加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草药一起炖汤。
相传这些生活习惯是东晋时期的葛洪来到广东罗浮山修道时,看到当地百姓生病没有银两看病,就让当地百姓把这些中草药放到日常的生活烹饪里,炒菜、煲汤等传承下来的食疗习惯。所以,在两广生活的本地人最喜欢久不久就煲点药膳汤,一来可以增加营养改善身体,二来是通过食疗方式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也就是今天所讲的药食同源,就这样在百姓生活中形成了生活习惯。
中医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源三脉之一的一个分支,如今早已深深注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中医文化丰富多彩,以内为本,讲究内外结合。中医文化的性格就是中医人的性格,体现了中医人的思维方式与医学素养。中医文化历经数千年而文脉不绝,因为中医文化早已深深烙入每个人的心中,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

布一,出生于桂西北河池山区,自幼在长辈的熏陶下略知山野花草之用,略通五术之功。五年前系统研习医易之用,借布一学社分享心得与君共勉,一同成长。

举报/反馈

布一学社

5207获赞 2906粉丝
布一,出生于桂西北河池山区,自幼在长辈的熏陶下略知山野花草之用,略通五术之功。五年前系统研习医易之用,借布一学社分享心得与君共勉,一同成长。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