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雯 (西南科技大学)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建议将法定最低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随着两会的进行,关于我国的生育率和生育政策的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之一。甘华田教授的建议一出便迅速引起了热议。值得注意的是,甘华田教授在提出建议时并非只提到了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还提到了保障新生儿的户籍、上学制度以及降低生育成本等有益于大众的建议。那么为何网友对于甘华田教授的建议仍然不满?(3月6日九派新闻)
实际上,网友是对于甘教授对于生育率降低根本原因的不清晰而不满。甘教授提出“法定结婚年龄调低至18周岁”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我国的生育率,为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殊不知,我国生育率的持续走低,其实年龄并非“原罪”。要想提高大众的生育欲望,改变大众对于生育的刻板印象,从根本上解决生育成本过大以及生育带给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才是首要任务。
在18周岁为最低法定结婚年龄的韩国,生育率的降低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由此可见,降低最低法定结婚年龄很难改变秉持着不婚不育观念的群体的态度,反而极有可能刺激到大众对于生育的看法。研究显示,不婚不育观念的持有群体中,大部分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对于传统的生育观以及传宗接代保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自身事业的发展比较看重。
现代社会,在年轻人逐渐沦为“房奴”“车奴”“孩奴”的状况下,尽管是小康家庭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仍然是变成每天围着孩子转的状态,年轻人逐渐意识到了生孩子对于自身生活的影响。正如甘华田教授所建议的,降低生育成本,保障新生儿的落户以及上学等硬性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对适婚适育群体生育欲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些建议都是从“生育后”的角度出发,对于女性“生育前”的恐慌以及“生育中”的疼痛并不能起到改变作用。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育率持续降低的问题,仅仅是降低法定结婚年龄是远远不够的,此措施只能让那些原本就会结婚生子的人提前做了他们本就会做的事情。切实为女性生育前中后期的生理心理做出有效保障以及降低生育成本,改变大众对于生育的压力才是较为合理的方案。采取得民心的有效措施提高生育率,才能真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