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豫全国代表:陈培莉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幸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卫健委雷海潮主任也作了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目前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推进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专业人员少、素质良莠不齐

精神科医生少,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中精神卫生队伍建设滞后,缺少正规培训,知识体系落后,素质良莠不齐。近几年,通过增加高校精神心理专业招收人数、增设专业点、增加精神科住培基地数目和招收人数、转岗培训等方式的确增加了精神科执业人数,但是注册不代表从事这个专业,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增设了精神专科之后,由于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工作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并没有有效开展。

解决办法:国内的规培系统开始较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精神科规培系统,对在职从事及将要从事精神心理学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培训,使之达到同质化水平,让转岗过来的人真正有能力从事精神科。提升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薪酬水平,使其获得职业吸引力。

2. 综合医院对精神心理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精神病人管理的特殊性,很多地方设立独立的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发展落后,对精神医学专业不了解,有些领导甚至还有一些畏惧心理,害怕精神科发展大了会给医院管理造成负担,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识别度低,缺少基本的治疗理念,导致各个科室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误诊漏诊或者久治不愈,反复就诊、住院,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

解决办法:制定明确的精神卫生政策,确保政府对精神卫生问题高度重视,分配足够的财政预算支持精神卫生服务。

3. 精神科医生跟心理咨询师各自单打独斗,没有建立合作关系

精神科医生会看病,但是不会做咨询,咨询师做心理咨询,不懂医疗,甚至盲目反对药物治疗,二者割裂,不能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患者治疗效果差,社会功能难以恢复,丧失劳动能力。

4.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项目在公立医院的收费问题

心理咨询是一种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一对一或团体进行对话、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增进自我认识、改变问题行为、解决内心冲突、应对挑战、增强自尊和建立健康的应对策略,这些项目的合理定价是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前提,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一次心理咨询的费用在200元到2000元之间,但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医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项目的收费价格还在延用几十年前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市级三甲医院心理咨询每次约 32 元,心理治疗每次约 52 元,导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开展艰难,成为制约精神心理学科发展的一大原因。

解决办法:医保参与,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项目上,鼓励医院制定出合理的收费标准。

5. 社会偏见和歧视

精神病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病,并且重者则与社区严重脱节,失去在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更有反社会型的情绪失控者,会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给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做好精防工作是确保社会、社区稳定和谐不可缺失的一项工作,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这可能导致患者不愿意寻求帮助以及难以融入社会。

解决方法:在提高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方面、预防精神疾病方面加大投入,鼓励公立医院的医生做科普宣传。

6. 精神心理领域信息化水平不高

建立精神病专科化联盟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远程看诊、会诊、咨询、教学等,可以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共享和放大,为更多的基层医院提供服务与支撑。通过专科联盟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将各个专科医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医疗网络。不仅提高了基层医院的治疗水平,也能够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完善社会化工作体系,强化“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方式,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提高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和改善精神病人生存环境为重点,以实现精神病人生活小康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精防康复工作的内涵质量,实现精神病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中国城市网)

举报/反馈

人报融媒深度观察

20.7万获赞 13.7万粉丝
人报融媒关切民生民意正确引导舆论的融媒体
人报融媒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