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保证其顺利开展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
随着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重要文件的深入实施,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心理健康服务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强化的短板”。郭桂义说。
背景|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这一代大学生的父母大规模外出务工和工作压力大,隔代养育成为常态,家庭教养环境的不完善和社会网络文化的熏染,再加上基础教育带来巨大的课业负担和压力,导致这一代大学生出现心理和精神发展跟现实环境不匹配的现象。”郭桂义说,同时又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个人成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过大等诸多因素交织叠加,学生在入学适应、集体生活、人际交往、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近年来,相继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教育部等17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是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郭桂义认为,时代新人必须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均衡问题严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本科生有 16. 54%存在轻度抑郁风险,有 4. 94%存在重度抑郁风险。有 38. 26%存在轻度焦虑风险, 有 4. 65%存在中度焦虑风险,有 2. 37%存在重度焦虑风险。在今年56.5万名大学新生心理测评中,有潜在心理困扰的占比15.8%,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占比16.8%,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占比7.8%。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艰巨而繁重。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多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密切相关,与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就业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需要家校协同,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郭桂义说,目前,学校和家庭在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发力的教育宣传视频、教育宣传课堂等资源共享通道还没有打开,这加大了学校单向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
通过调查走访,郭桂义发现,我国教育系统每年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以高等学校为例,心理健康教育经费10元/人/年,但是囿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各地区、各高校的投入不均衡问题严重,比如2021年,北京某3.9万全日制在校生的双一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是1000万元,14位专职咨询师;另一所3.4万全日制在校生的双一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经费是300万,10位专职咨询师。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受财政拨款收入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仅满足10元/人/年的最低要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日常活动开展,还有专家督导、专业培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场地规划等更是高额支出,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难以维系。
建议|按照1:500的比例为大学生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更关乎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郭桂义建议,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郭桂义认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发展规划中,明确任务清单,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系统协调推进。划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强化对综合实力薄弱高校在人财物上专项支持力度,对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基础薄弱学校予以政策倾斜,促进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能力和实力大幅度提升;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学校心理咨询室设施设备的配置,保证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沙龙等活动的正常开展;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按照1:500的比例进行完善落实,并保证其进行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顺利开展;加大职称晋升、专业学历进步,以及常规心理健康教师专项业务培训的支持力度。
同时,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等,能独立在社区、村部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常识的传播和教育,心理健康“祛病化”“去耻化”,加强全民对心理健康维护的关注,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构建大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机制,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连续发展,做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早教育、早引导,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处置,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