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网络游戏是很常见的行为,但每天玩8小时以上,连续三天以上,并且影响了生活,这就属于游戏沉迷,称之为网瘾很多人对网瘾有误区,以为孩子思想有问题,但劝说又没有效果。这是因为没有搞明白游戏沉迷的心理原因。鞠门学术体系的心理咨询方法,是结合几个心理学派的方法干预。所以,所以先了解几个主流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它们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解释游戏沉迷的心理原因。

游戏沉迷的定义

游戏沉迷指的是到了网瘾的程度,也就是一天玩游戏8小时以上,持续三天以上,并且严重影响他的社会适应,比如不跟朋友来往了,社交急剧减退,甚至不去上学,这叫网瘾。如果只是喜欢玩游戏,不能称之为网瘾。 游戏沉迷是否到了不正常的程度,关键在于是否和环境适应不良。标志是影响了人和社会环境的适应。 在中国版《精神障碍诊疗规范》中,游戏沉迷成瘾,叫“游戏障碍”,和赌博障碍共同归类于“成瘾行为所致障碍”。“游戏障碍”患病率为5%。

游戏沉迷为什么劝说无效?

一个人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因为体验到了愉悦和快感,于是上瘾。玩游戏的时候会刺激前额叶,产生多巴胺、内啡肽和五羟色胺,这三种东西是让人开心、愉悦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性爱、赌博带来的快感,所以很难戒除。劝说、禁闭,基本是无效的。

为什么会产生多巴胺呢?网络游戏能够刺激大脑“奖赏系统”。大脑奖赏系统是一组与愉悦、动机和学习相关的神经回路,它可以调节我们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和偏好。当我们遇到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刺激(我们的基因本能最重要的是生存和繁衍),比如食物、性等,大脑奖赏系统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会带来强烈的愉悦(或“高潮”),以及重新获得这种愉悦的渴求,所以会上瘾。

游戏沉迷的三种心理学解释

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解释,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三个主流心理学派各种不同视角的解释。

01行为主义心理学解释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之所以出现某个状态,是由于得到了奖励形成。之所以某个状态萎缩,是因为受到惩罚才萎缩的。

行为主义对游戏沉迷的解释是:游戏沉迷的孩子大多是现实社会中,没有拿到奖励,所以到游戏上去拿虚假的奖励,网络有奖励所以又强化了游戏的行为。这就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02人本主义心理学解释

人本主义主要有两个观点: 第一,游戏沉迷是自我救助的一种手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自我完善、自我救助、自我保护的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呢,游戏沉迷是抑郁者自己救自己。是因为抑郁所以玩游戏产生愉悦减少痛苦。第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在现实中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在网络中寻求替代。人的需求除了生理需求,还有安全需求、交际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游戏沉迷是满足自我实现的一种形式;也可以获得尊重需要的和交际需要的满足。 很多游戏沉迷的人性格比较敏感,实际生活中交往胆子偏小,但在游戏里把被压抑的一面释放了。

03精神分析心理学解释

精神分析就是佛洛依德创立的那一派,它的观点是,人的很多行为、性格、反应模式都和潜意识有关,所以主要从潜意识分析。游戏沉迷者的出现概率较高的七种潜意识是:

1.安全感不足或有攻击性无法释放的一种替代反应。在网上打打杀杀,为所欲为替代。

2.有一种可能性——是对父母愤怒的替代。对父母非常愤怒但又不敢反击,于是就在网上发泄。

3.游戏沉迷有可能是通过玩游戏来惩罚父母。

4.可能是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家庭是孩子的全部依靠,潜意识不希望家庭破裂。父母争吵太多暗示孩子生存不稳,没有安全感。父母争吵不断,当孩子玩游戏不去上学了,父母注意力一下子在孩子身上,争吵少了。

5.游戏是成就欲的替代品。成就欲望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到,在网上来获取。在游戏里得到青铜、王者比在现实中拿到成绩排名第一要容易多了。

6.游戏沉迷可能是自我解救的一种方式,因为玩游戏提高体内的五羟色胺、多巴、内啡肽分泌,减轻抑郁。

7.游戏沉迷是满足控制欲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人控制欲、领导欲非常强,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法满足控制欲、领导欲,所以在网上寻找替代的满足。在青春期逆反时期,这种控制欲也会大大增加。总体来说男性控制欲天生比女性强。

以上是鞠门学术体系结合西方心理学和对中国人样本的心理干预案例和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游戏沉迷常常有很多误判,或者无效的应对。是因为没有找准真正的原因。了解真正的原因是关键。(心理安全岛,为安全感不足人群提供中国本土科研技术的心理咨询)

举报/反馈

心理安全岛

2960获赞 691粉丝
为安全感不足人群提供中国科研技术的心理咨询。
北京安全岛心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