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2499 字,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 刘胜军

笔者在“从3000到2800: 逻辑重构下的A股” 中指出,稳股市的关键在于“稳经济”,其他方法难以奏效。

如何稳经济?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初心”。幸运的是,从1929年大危机和大萧条,到日本失去的30年,再到2008年次贷危机,我们已经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借鉴。

动物精神与凯恩斯主义

宏观经济学开创者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一个概念: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与古典经济学对“理性的经济人”假设相反,凯恩斯认为,人类的经济决策,并不是由基本理性与知识而决定,这些决策“只能被视为是动物本能使然”,来自人们“不由自主的行为冲动”。

明斯基(Hyman Minsky,1919-1996)在“动物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不稳定假说”,认为动物精神会驱使债务周期从“套期融资”走向“投机融资”、“庞氏融资”,最终以“明斯基时刻”爆发危机结束。2008年次贷危机,让明斯基名声大噪,“雷曼时刻”成为经典的“明斯基时刻”。

“动物精神”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人的情绪。情绪并不一定总是理智的。最典型的就是“羊群效应”(Herd mentality):即人们受到多数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动影响。想一想吧,当大多数都恐慌的时候,你会不恐慌吗?当大多数人都乐观兴奋的时候,你会不莫名激动吗?从众心理是一种动物本能,是“心理舒适区”的体现。

因此,虽然大家都知道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赚钱法门“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但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要克服动物精神本能,需要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坚定信念。这是逆人性的,谈何容易?

动物精神,会导致企业、个人在恐惧和贪婪之间徘徊。这种恐惧和贪婪,会放大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导致过度的投机或过度的萧条。

在贪婪阶段,大家都很乐观,更愿意消费和投资,经济和金融表现就会更好,人们会挣到更多钱。挣到更多钱,就会更加乐观和贪婪。这就是经济的“正反馈循环”。

反之,在恐惧阶段,大家都捂紧钱包、现金为王,这样一来经济就会更加糟糕,于是人们收入下降、财富缩水。没钱了,人们就更加保守。这就是经济的“负反馈循环”。

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市场就会在动物精神驱动下“大起大落”。最为典型的就是1929年大危机和30年代的大萧条。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虚假繁荣(也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和投机热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口头禅,人们都被繁荣冲昏了头脑,政府也未能保持清醒。

经济学家多恩布什说得精辟:

• 危机到来所用的时间比你以为的久得多,然后它发生的速度又比你以为的快得多。

在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无为”的态度,任由动物精神主导市场,结果酿成了空前的大萧条。当时,人们对市场经济普遍失去了信心,甚至憧憬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美好。

痛定思痛,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主义主张自由放任态度,认为失衡都是暂时的,“就长期而言”市场总会自我调节,政府没必要干预。凯恩斯认为这种想法是很天真的,人民会因为经济萧条及失业而受苦,进而导致政治极化——希特勒就是这种背景下于1933年成功上台执政的。凯恩斯说了一句名言:

• 如果从长期上来看,那我们就都是死人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民不聊生的大萧条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在经济萧条期间,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此时动物精神导致“市场失灵”,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不能靠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而必须靠国家的干预。换言之,当需求不足时,政府要创造需求。这种政府干预,可以缩短动物精神导致的经济周期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波动”。

当下正是凯恩斯主张干预的经典时刻

当下的中国经济,正是急需政府出手,阻断负反馈循环之时:

——当优秀的企业看到身边的企业陷入困境之时,即使有能力投资也会选择自保,推迟投资计划;

——当消费者看到楼市、股市下跌、就业不稳等迹象时,即使有钱,也会捂紧口袋。

——企业和消费者的悲观,会加剧经济下行,而经济下行会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悲观预期,步入“负反馈循环”通道。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当下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1、产能利用率下滑。疫情退出后,供给侧(企业产能)修复相对容易,而需求侧(消费)则受到疤痕效应的影响很明显。

2、供求决定价格。CPI和PPI的下滑,是供给大于需求的体现。对经济增长而言,温和的通胀最有利,通缩和高通胀一样危险。

警惕通缩风险

PPI的下降,会引发债务通缩效应(debt deflation)。欧文·费雪认为,由于通货紧缩,使债务的实际值上升,导致人们拖欠其消费贷款和按揭贷款。由于违约和按揭品价值的下降,银行资产又缩水,导致银行出现大量资不抵债、进而减少放贷,导致社会支出也减少,经济衰退。

PPI走势

3、2023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4.42万亿元。居民存款的显著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失灵”——降息也难以刺激需求。

4、虽然消费对2023年贡献率高达82.5%,但消费信心指数却一路下滑,显示居民消费意愿较低。

5、受地缘政治影响,外部需求也不能抱有过高期待。

出口同比增速

该出手时就出手!

政府应果断出击,聚焦消费和房地产这两个痛点,阻断负反馈循环,避免悲观情绪的蔓延。但是,在基建投资严重下滑的今天,政府创造需求不应继续沿袭“铁公机”的固有模式,而应转变思路,大力提振消费。

不稳定消费,产能过剩严重,企业就会亏损,更加不愿意投资,负反馈循环加剧。

几点建议:

1、以10万亿规模消费券拉动消费,快速稳定经济大盘;

2、修复开发商资金链,全部取消限购,并允许一些地方通过“房贷利息抵扣个税”,以快速稳定楼市;

3、启动新一轮改革,推出更多提振民企信心的实质性举措。

阻断负反馈循环,这是一场紧迫的决战,速度至关重要。

刘胜军@呼伦贝尔大草原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举报/反馈

经济观察报

904万获赞 95.3万粉丝
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经济观察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