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位宝妈说:

她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到了看书的时间,就催孩子看书;到了运动的时间,就催孩子运动;到了写作业的时间,就催孩子写作业....

这位妈妈最后感叹:我已尽力了,再没有其他办法了。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用尽全力控制,孩子越和你唱反调。

事实上,我们希望孩子自律,不能靠强迫、催促。你越强迫,越催促,孩子越不能自律。

孩子的自律,不是父母逼出来的,是从他开始爱这个世界,从他开始喜欢自己,从他开始认同一件事养成的。

有研究表明: 3-6岁是孩子形成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想培养出一个高度自律的孩子,要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

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促使一个人集中注意力,主动地探索与研究。

兴趣,能让一个人更好地抵制住玩乐的诱惑,也能让一个人长期坚持下去。

任何人一旦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当中,都会全力以赴,并且乐在其中。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的苏翊鸣,他4岁开始,在父母的影响下练习单板滑雪。初次滑雪,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因为喜欢滑雪,他开始接受专业的训练。

在训练中,曾多次受伤,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最终站在了冠军领奖台上。

我们希望孩子坚持做某件事,那就要让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事情。

作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找到他感兴趣的事情。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一位妈妈在网上说:

“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我就给孩子立了一些规矩,让他按照这些规矩去做:

回家第一件事是洗手;然后写作业;每天写一篇日记……

可是让她生气的是:孩子不按照这个规定去做。”

我想这样的事情,一定是比较普遍的。

下面,我讲一个陶行知先生用米喂鸡的故事,你看完这个故事,心中就会有答案。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时,特意带了一只公鸡和一把米。

他掏出一把米,撒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公鸡吃米,公鸡只叫不吃。

接着,他用力掰开公鸡的嘴,把米使劲往它的嘴里塞,公鸡还是拼命挣扎,不吃一粒米。

之后,他主动往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公鸡反而主动吃起了米。

我们教育孩子就跟拿米喂鸡一样。

如果我们总是强迫孩子这样那样,他是不情愿的,反而会产生负面情绪。

每个孩子都有对自主、自我的渴望。

我们只有放弃对孩子的各种控制、命令和催促,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才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总是强迫孩子去做事,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还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蒙台梭利博士说:

“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制定家庭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自律的,孩子自律的起点是父母的他律。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则(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更容易去执行)。

比如,每天吃多少零食?每天看多长时间手机?一个月只能买几个玩具?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阅读多长时间等等?

制定这些规则以后,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坚定地执行。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打破。

慢慢地,孩子就会有规则意识。

规矩和爱》中写到: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了敬畏;

孩子在不断地遵守家庭规则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养成了各种良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一生。

儿童期,是一个人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监督、控制上,不如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事实上,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能力,而是孩子从小养成的各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年少时,就被父亲要求力争第一,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勇往直前。

就连坐公交车也不许坐在后面,遇到任何事情,不能说“我不行”。

也正是因万事争第一的想法,撒切尔夫人成为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这一辈子,种下什么样的习惯,便会享受什么样的人生。

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就能成就自律的孩子。

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珍惜自己。”

剩余33%未读
立即解锁专栏,阅读全文
举报/反馈

心理咨询师李涛

45.1万获赞 11.7万粉丝
你身边的情感专家!
电商达人
关注
所属专栏
父母必学的亲子心理课

作者:心理咨询师李涛

专栏简介: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度剖析2000多个家庭实例,给孩子健康幸福的童年

199元 立即购买本专栏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