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芳吟传继 志存高远——赵志刚传承尹派收徒仪式”在豫园·海上梨园举行。各界艺术家、越剧爱好者共同见证了12位尹派艺术传承、传播者加入越剧尹派大家庭。弟子中既有上海越剧院、宁波鄞州越剧团的专业演员,也有来自江、浙、沪、闽、京的业余爱好者。
这既是一场拜师仪式,也是一次感恩和追忆。舞台上,当赵志刚率领才收入门下的12名弟子,向越剧尹派创始人、恩师尹桂芳深深鞠躬,台上和台下的人都湿润了眼眶。那把空空的太师椅,承载着对越剧的热爱和对后辈的无限期待。
尹桂芳,用一生的情写就尹派的辉煌;也将这份情深深植根于每个“爱越人”的心中。仪式现场,赵志刚动情说道:“我愿与情相伴,一生求索无悔。”这既是对学生的叮咛,也是对老师的承诺。
“情”之一字:画在掌心,烙印心田
2024年是越剧一代宗师,尹派创始人尹桂芳先生诞辰105周年。选择在3月1日收徒,对赵志刚而言意义非凡。按说,收徒是喜事,但现场的氛围却带着一丝伤感,因为24年前的这一天,恩师尹桂芳永远地离开了。
那天,赵志刚正赶往上海广播电台录制新版《红楼梦》的直播节目,听到噩耗的那一刻,他难以抑制悲伤,如孩童般在车内放声痛哭,久久不能停下。那日的直播,都靠别的嘉宾圆场,他心绪难平说不出一句话,就怕一开口会再次嚎哭。
直到节目临近结尾,有尹派戏迷打进电话,特为关照要为久未露面的尹桂芳老师带去祝福,希望她永远身体健康。那一刻,他再也绷不住,泪洒当场。在主持人的建议下,他便通过电台宣布了这一消息。电波那头的戏迷听众,同样无法平静。等他赶到华山医院时,医院门口、走廊都已被挤得水泄不通,闻讯而来的戏迷纷纷赶来送尹桂芳最后一程,那情那景让他至今铭记。
由尹桂芳创立的越剧尹派艺术在尹派数代弟子的传承、发扬下,已成为当今越剧舞台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时至今日,问赵志刚传承尹派,传承的是什么?只一字“情”。他永远记得,2000年排演尹袁版《红楼梦》,他带着几分忐忑来到尹老师家中。当时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右手也已不能动弹的尹桂芳颤巍巍地用左手食指在他的掌心写下一个“情”字,“我知道,老师在鼓励我,要用心、用情演好贾宝玉。”
“情”之一字,画在掌心,烙印心田。今天的赵志刚,也收了许多学生,当了别人的老师,但他依然会说:“在恩师尹桂芳面前,我永远是一名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越剧艺术面前,我永远是一名学生。”
推广尹派:芳吟传继,生生不息
此次拜师的尹派传人共12位,其中男小生7人,女小生5人,年龄最小的庄泽宇今年12岁,是赵氏艺教小花班学员。5位专业弟子分别是来自上海越剧院的王清、郭茜云、张杨凯男、冯军和来自宁波市鄞州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的刘婕。他们中既有剧团骨干力量,也有冉冉升起的越剧新星。7位业余弟子则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各行各业。
王清2000年起就跟随赵志刚学习,已有24年。如今,她已是国家一级演员,越剧院中生代主力,拥有许多“粉丝”。她表示,拜师是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既感谢老师多年教诲,也展示了我愿意将一生奉献给越剧尹派艺术的决心。”
教学相长,相比于专业弟子,7位业余弟子更是来自社会各界,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大家。比如范邵平、陈雪梨,他们在抖音上的粉丝量比赵志刚还要多,他说:“台上,我会将自己对尹派艺术的探索理解倾囊相授;台下,我也有很多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尹派艺术的推广,不仅仅是舞台上唱腔、表演的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赵志刚收徒,看重学生的艺术天赋,更看重内在的品德,最重要的是——对尹桂芳先生艺德人品发自内心的崇敬,对艺术不掺任何杂质的热爱与奉献。
收徒是形式,推广尹派艺术是目的。这次拜师的学生中,12岁的“越剧小花”是赵氏艺教小花班的学生。办学三十余年,“小花班”结业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跨度在3岁——15之间,上越的王清、吴群、王柔桑、陈慧迪等都是小花班结业进入专业剧团的。未来,赵氏艺教会加大少儿越剧的普及力度,教孩子们学戏、为孩子们排戏,赵志刚说:“越剧要从娃娃抓起。无论他们长大后是否专业唱越剧,我都希望这段学习经历可以成为他们青少年时代美好的回忆,也让越剧之美以多元的方式传承、传播下去。”(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举报/反馈

新民晚报

4133万获赞 195.6万粉丝
阅读上海的第一选择,你在上海的生活助手
新民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