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要不要换一份工作呢?在做出辞职决定之前,你不始先试三招,这三招不行,再考虑换工作也不迟。
第一招,试着自己掌握工作节奏。你的大部分烦恼,都是因为失去了掌控感。天天开会,却看不到结果。每天汇报,却没有创新的权限。你发现自己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试着把这种掌控感夺回来。以你的生活为指南针。你需要一份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让你的老板跻身《福布斯》富豪榜。
教你一个小窍门:这世界上80%的活儿,只要做到80分就已经够好了。这可不算躺平,能做到80分,你依然是优秀的员工,但不用再像过去那样拼命,这样你才能重新找回人生的掌控感。可以收,也可以放;可以取,也可以舍。别人操纵不了我,我是为自己活着。很多职场新人之所以感到累,就是因为总有一种完美主义情结。试试看调整一下节奏,让自己放松下来,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第二招,试着从局外人的视角看自己的工作。2009年,一位印度裔经济学家巴苏应邀担任印度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从学者到官员,他感到很不适应。印度政界的官僚作风可是太有名了。怎么办?巴苏想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因为欧洲战火回不了国,于是在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群岛上待了三年,观察和记录当地居民的生活。巴苏想:我为什么不能也像一个人类学家一样,花三年时间观察官员的行为呢?
你可以做个角色扮演。比如你可以设想自己其实是一个卧底。当个卧底比当个员工更刺激吧。为什么你要到这家公司当卧底呢?因为你要搜集关于这家公司的所有情报。那你就不会只关注自己眼前的工作,而是试图从全局理解公司的业务。陷入了麻烦,你也不会马上抓狂。你会想,有意思,他们怎么会搞砸呢?我得琢磨清楚,回头把这份报告写出来。这份报告是要给谁的呢?是汇报给你自己的。冷眼旁观,你才能看得更清楚。这多好啊,换个视角,你就会觉得,这家公司里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是为你演出的,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第三招,要锻炼自己的旷野生存能力。我说的旷野生存能力,可不是让你像贝爷一样吃昆虫,喝从大象粪便中过滤出来的水。所谓的旷野生存能力,说的是如果离开了现有的平台,放弃过去的荣光,从头再来,哪怕你一无所有,在旷野之中,还能不能活下去,还会不会有人追随?
怎样锻炼自己的旷野生存能力?当然是从现有的工作、现有的平台入手。如果你去的是一家大企业,那大企业能为你提供更广的视野、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大平台上锻炼才干,速度会更快。当然,大平台也有缺点,那就是能人太多,内部关系太复杂,想脱颖而出没那么容易。如果你去的是一家小企业,好处是更容易独当一面,试错的成本更低,也更容易了解到真实的社会,学习到更多的民间智慧、街头智慧。当然,小企业的缺点是过于封闭,接触不到更广的世界和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知道自己在哪个平台上,认清不同的平台能够提供的机会,你就能更主动地提升自我。不要问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要多问问企业能为你做些什么,有哪些机会是你能善加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