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理财成长记#

01导读

涉及到经济学的原理,我希望你们可以进入了一种思维的境界模式,把经济理解为一种能够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的工具。这些原理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它们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政策和社会结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深入了解它们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从个体决策到市场交易,再到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原理贯穿于整个经济学领域。通过理解它们,我们能够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并更明智地进行决策。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探讨每个原理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



02经济学的基石: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在《宏观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和《微观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中提出的,这些原理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框架,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People Face Trade-offs)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五.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The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a Country’s Production)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就会上涨(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通货膨胀)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菲利普斯曲线)

03解读十大原理

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

这是是一条基本原理,它强调了资源有限的事实以及人们必须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权衡的现实。这意味着在追求某种利益或目标时,必然会放弃其他可能性。例如,一个政府必须在军事支出和社会福利项目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个人必须在工作和休闲之间做出选择。这个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决定时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即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因此,权衡取舍的问题是经济决策中不可避免的核心考虑因素,它影响着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

当一个政府决定在教育和医疗保健之间分配资源时,就面临着权衡取舍的问题。例如,政府可能面临着增加教育预算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或增加医疗保健预算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的选择。然而,由于预算有限,政府可能不得不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做出权衡取舍,决定投入更多资源到哪一个领域。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个人面临的权衡取舍。例如,一个专业人士可能需要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之间做出选择。他可能面临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以提升职业发展的决定,但这可能会导致与家人相处时间的减少。相反,如果他选择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那么可能会牺牲一些职业上的机会。

这些例子突显了权衡取舍原理的实际应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权衡利益并确定最优的行动方案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某种东西的成本并不仅仅是指其货币价格,而是指为了获得它所放弃的其他东西。换句话说,成本包括了机会成本,即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学生在周末要决定是去兼职工作还是去参加一次户外野餐。如果他选择去兼职工作,那么他放弃了与朋友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以及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放松。这里的成本并不仅仅是他从兼职工作中获得的工资,而是他放弃的与朋友相处和享受自然的机会。

同样,如果一个公司决定将资源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那么它可能会放弃将这些资源用于现有产品的改进或市场营销活动。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新产品开发的费用,还包括了放弃的其他投资或发展机会所带来的损失。

假设一个国家政府要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包括修建道路、桥梁、机场等,而社会福利项目可能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等。

政府必须权衡投资于这两个领域的成本和收益。假设政府决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交通和物流,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将这些资金用于社会福利项目的机会,例如提高医疗保健的覆盖率或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不仅仅是建设本身的费用,还包括了放弃的社会福利项目的机会成本。政府必须权衡投资于这两个领域的收益,以确定哪一个领域的投资将带来更大的整体效益。

因此,以上例子展示了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政府在决定资源分配时必须考虑到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到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边际量指的是额外的或增量的效益或成本,即做出一项决策后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正在考虑是否在多购买一杯咖啡。他可能已经享受了一杯咖啡的愉悦,但在考虑是否再多买一杯时,他会考虑到额外的咖啡对他的愉悦度是否值得。如果他认为额外一杯咖啡带来的满足感超过了它的价格,那么他可能会决定再多买一杯。然而,如果他觉得额外一杯咖啡的价格超过了他从中获得的满足感,那么他可能会放弃这个购买决定。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例如,一个企业在考虑是否增加生产量时,会考虑到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额外成本。如果额外的收益超过了额外的成本,那么企业可能会决定增加生产量。但是,如果额外成本超过了额外收益,那么企业可能会停止增加生产量。

又例如:假设一个人正在考虑购买第二本书。他已经购买了一本并且已经读完了,现在他在书店看到了另一本他感兴趣的书。在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时,他会考虑到额外一本书对他的满足度以及其价格。如果他认为额外一本书的价格低于他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他可能会决定购买。但如果他认为额外一本书的价格过高,超过了他从中获得的满足感,他可能会选择不购买

在这个例子中,这个人在考虑购买第二本书时,会根据额外一本书对他的满足度以及其价格来权衡决策。这体现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企业在考虑增加生产量时。假设一家面包店在一天内售出了100个面包,并且他们有能力增加生产量。他们会考虑到每增加一个面包所带来的额外收入和额外成本。如果每增加一个面包的额外收入高于生产一个面包的额外成本,那么他们可能会决定增加生产量。但如果额外成本高于额外收入,他们可能会决定维持当前的生产水平。

因此,理性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边际量来权衡额外的收益和成本,以最大化他们的利益。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企业和政府层面。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在面对激励时的行为反应。这意味着当激励改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地改变

假设一家公司决定为员工提供绩效奖金,奖励表现优秀的员工。这个奖金计划可以是基于个人绩效,比如销售额或客户满意度等。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奖金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更高的奖金。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会对激励做出反应。那些希望获得更多奖金的员工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绩效。他们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更积极地寻找新的销售机会。相反,如果奖金计划不够吸引人或者奖金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员工可能会减少工作量或者不太积极地完成任务。

这个例子展示了人们在面对激励时的行为反应。在微观经济学中,了解人们如何对激励做出反应对于理解个体和企业的行为以及市场的运作非常重要

五.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

微观经济学中,“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这一原理强调了自由贸易的益处。贸易可以使每个参与者都受益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和专业化。

假设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农业发达的国家,另一个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农业国家生产农产品的效率更高,而工业国家生产工业品的效率更高。如果这两个国家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彼此之间进行商品交换,那么每个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农业国家可以将其农产品出口到工业国家,从而获得更高的价格和市场需求。而工业国家则可以从农业国家进口廉价的农产品,以满足本国消费者的需求。由于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贸易获取他们无法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获得的产品,因此贸易能够使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得到改善。

此外,即使在国家内部,贸易也可以带来好处。例如,农业国家的农民可能会因为能够将农产品出口到国外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从而改善其生活水平。同样,工业国家的消费者也可以因为能够购买到来自国外的廉价农产品而节省开支,从而提高其购买力

宏观经济学中,自由贸易同样能够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

假设一个国家开放了自己的市场,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通过自由贸易,这个国家可以进口外国生产的廉价产品,并且可以出口本国生产的优势产品。这种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进口廉价产品能够降低本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例如,进口廉价的电子产品、衣物和食品可以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种类的商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出口优势产品可以为本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当本国的企业能够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销售量,并且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可以促进企业的扩张和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

此外,自由贸易还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本国企业可以学习和吸收来自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能够通过降低消费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等方式,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

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这一原理强调了市场机制在资源分配和生产决策中的有效性和效率

假设一个国家的政府试图通过中央计划来组织经济活动,即政府控制并直接管理资源的分配和生产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会决定生产哪些产品、提供哪些服务、分配资源给哪些行业,以及设置价格和工资标准等。然而,中央计划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创新受阻等问题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采用的是自由市场机制,即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分配资源和指导生产决策。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根据市场信号做出决策,自由地选择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购买什么商品或劳务。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鼓励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举例来说,假设市场中的某个行业出现了供给不足,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在市场经济中,价格上涨会激发更多的企业加大生产力度,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也会吸引其他行业进入该市场提供更多的替代产品。这样,供给不足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市场恢复平衡

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整体经济福祉

假设一个国家的市场出现了外部性问题,即市场交易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超出了买卖双方之间的私人成本和收益。例如,某个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未能充分内化外部性的成本,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纠正这种市场失灵。例如,政府可以对污染物排放实施税收或收取排放许可证费用,以内化工厂生产的外部成本。这样,工厂将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从而鼓励它们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采取环保技术。

另一个例子是在市场出现垄断或寡头垄断情况下,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价格操纵和资源配置失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监管、反垄断法律或市场准入限制来干预,以促进竞争,降低价格,提高消费者福利。

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这一原理强调了经济产出和生产力水平对于国家整体生活水平的影响。假设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具有先进的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率的生产体系,能够生产出多种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效率较低,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种类较少。

由于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更强,它们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欲望。因此,发达国家的居民通常拥有更高的生活水平,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和其他公共服务,拥有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它们所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限,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尽管这些国家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但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居民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贫困率、较低的收入水平和有限的生活选择。

因此,这个例子突显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的原理。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能够提供更丰富和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就会上涨(通货膨胀)

这一经济学原理指出了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当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时,通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而货币供应的增加超过了商品和服务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假设一个国家的政府面临财政赤字,为了支付债务或者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决定通过印刷更多的货币来筹集资金。政府通过购买债券或直接印刷货币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然而,这种行为并没有伴随着相应的经济增长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随着货币供应的增加,人们手中的货币数量增多,但经济中的实际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并没有相应增加。因此,人们拥有更多的货币,但追求的商品和服务却没有增加,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当人们试图用更多的货币去购买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时,就会导致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减少储蓄的价值、破坏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等。因此,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一原理提醒我们货币政策的重要性,需要政府谨慎控制货币供应,以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政策制定中,有时需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权衡决策

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经济活动放缓。政府面临着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选择。如果政府选择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那么可能会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然而,这种货币供应增加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降低人民的购买力,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相反,如果政府选择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即减少货币供应量并提高利率,那么可能会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稳定物价水平。然而,这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失业率进一步上升,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临着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权衡的选择。如果政府更关注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可能会选择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相反,如果政府更关注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价格稳定,可能会选择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但这可能会加剧失业问题。

因此,在短期内,政府可能需要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做出权衡,根据当前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来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04写在最后


在经济学的世界里,这十大原理是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的基石。它们不仅帮助我们解释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还指导着我们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正是这些原理的贯穿和应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并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因此,当我们了解经济学的世界时,让我们牢记这些原理,并以它们为基础,不断深化我们对经济世界的认识,做好您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决策。

举报/反馈

万象正典

688获赞 281粉丝
我有一个月亮,它始终照耀着我前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