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余华,很高兴来到‘与辉同行’直播间。苏童就不用打招呼了。”
“我平时经常反驳余华。他说天气好,我都想反驳。”
直播伊始,“文坛段子手”余华和苏童幽默的对白成为全场焦点。网友纷纷留言,哪有沉默寡言的作家?只有三个相互拆台的老朋友。
2月28日晚8点,著名作家余华、苏童,《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齐聚“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以“好文学、好朋友”为主题,与董宇辉一起聊聊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收获》杂志和当代文学创作之间的故事。
直播的上架产品是2024全年4期的《收获长篇小说》,以及全年6期(双月刊)的《收获》,售价分别为184元和158元。
截至记者发稿,两个小时的直播获得1.7亿点赞,最高实时在线人数超过48万人,带动了超1240万元码洋销量,数据仍在不断增长,让我们再次看到传统文学直递读者的力量。
余华、苏童、程永新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
梦开始的地方,余华苏童曾为《收获》上过电视
1957年由巴金和靳以创办的《收获》,是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也是无数文学爱好者梦开始的地方。
路遥的《人生》、余华的《活着》、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莫言的《蛙》、苏童的《黄雀记》、金宇澄的《繁花》……无数文学经典都在《收获》首发,使之拥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写本”的美誉。
在直播中,苏童回忆道,早在1997年自己与余华曾一起参加《焦点访谈》节目,讨论的议题就是《收获》杂志是否应该接广告。
“巴金先生曾说,读者来《收获》是看文学的,不是来看广告的。”余华感慨,多年以来,《收获》坚守初心,坚持纯文学,从未刊登广告,这点尤为可贵。
在余华眼中,《收获》是中国文学“羊肠小道”中最拥挤的那一条,是中国文学的“道琼斯指数”和珠穆朗玛峰。
“这本刊物伴随着我们的文学成长,没有《收获》杂志,《在细雨中呼喊》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余华说道,自己与《收获》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四分之三的作品都在《收获》上首发。
苏童也表示,《收获》是文学青年心中的巅峰,“一面红旗要能插上去的话,不仅是到此一游,这是他在文坛的立足之本。《收获》和我们的人生有关,和我们一生的事业有关。”
余华、苏童在直播间交流
破圈突围,传统文学在互联网上找读者
一个月前,《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著名作家梁晓声、蔡崇达来到“与辉同行”直播间,成为首个试水直播领域的文学杂志。
“对《人民文学》而言,这场直播是一次寻亲。”直播间里,施战军深情地说道。当晚,《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99.2万册,成为传统文学的一次“高光时刻”。
而余华、苏童、程永新也在“好文学、好朋友”直播中吸引了无数读者。
从《人民文学》的线上“寻亲”,到《收获》的网上“交友”。我们欣喜地发现,在信息传播格局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学也在与时俱进,奋力突围。
去年开始,《收获》杂志开始与董宇辉团队接触。《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表示:“直播是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可能把文学好作品、好作家能够真正送到读者手中。如果这个方式被证明有效,那我们就有必要去尝试。中国的老中青三代的文学读者规模其实是惊人的,等待我们用各种方式去走近。相信只要走出这一步,未来的道路豁然开朗。”
相信随着《人民文学》《收获》等传统文学杂志积极走向读者视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将在互联网上“收获”硕果累累。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