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有用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咨询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且为他们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很多人觉得出现心理问题,只要自我调节就可以解决,实际上自我调节“理论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心理问题,但只是理论上,能真正做到的人屈指可数。
心理咨询是否有用,在于我们需要知道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也叫心理治疗,在西方也被称为谈话治疗。「心理咨询」不止是和来访者聊聊天,说几句宽慰的话那么简单。
如果把谈话做一个区分,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叫做社交型谈话,而「心理咨询」里的谈话,叫做治疗型谈话。
「心理咨询」中的交谈,是紧扣治疗目标来展开的,并且通常咨询师的话很少。
对来访者来说,一次咨询的开始是随意的,也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从哪开始就从哪开始。
有些来访者可能会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疗愈”,会试着和咨询师寒暄;也有的来访者会先表达自己的不信任,询问咨询师:“你这么年轻,能解决我的问题吗?”或是:“你有孩子吗?如果你都没有养过孩子,怎么解决我孩子的问题?”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咨询师并不会“接话”,接话就会更像一种社交型回应,咨询师会关注来访者开启一场谈话的方式背后,是在表达什么,呈现了一种怎样的人际关系模式。
例如上面的两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在质疑咨询师,但实际上这种“质疑”很可能是来访者在恐惧自己的问题被解决。这么说似乎难以理解,我们把自己代入,当你要去面对一个陌生人,并且要和这个陌生人去探讨自己的深层困扰,是会感到不安和紧张的。
表面在问“你行不行”,实际问的可能是“我能不能”,也就是:“我能不能安全的敞开自己,你会不会伤害我”。
以上的例子,只是「心理咨询」工作中非常细节的一部分,这样的细节还有许多,咨询年限越长的咨询师,越擅长用丰富的经验,“疗愈”来访者。
「心理咨询」如何保障
来访者的体验?
「心理咨询」会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来保护和保障来访者的服务质量,这也是咨询不仅仅是谈心的一个证明。
首先,经历了挑选咨询师、预约等步骤,会来到咨询时的重要步骤:初始访谈。
温纳心理咨询会根据情况,对来访者做2~3次等次数不定的初始访谈,访谈会围绕来访者想要解决的议题、来访者的情况介绍展开,并在访谈中咨询师会跟来访者协商咨询的频次、时间,告知价格等等细节。
相当于一次双向评估,咨询师评估来访者目前的状态在什么程度,来访者的问题是否超过了自己能处理的范围;而来访者则会评估自己对这个咨询师的感受如何,喜不喜欢,想不想继续等。
除此之外,初始访谈里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向来访者普及「心理咨询」的种种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1)保密原则:这是设置里最重要的,咨询方会严格遵守咨询伦理,不暴露来访者的案例资料、隐私等,如果需要使用案例要先征求来访者同意,并且将隐私部分模糊化处理;
(2)关系原则:咨询师和来访者不发生双重关系,也就是除了咨询关系外,不做朋友、不闲聊,咨询师不暴露自己的隐私和生活,这是为了确保咨询关系的单纯和空白。
(3)时间原则:时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约定时间内展开咨询工作,另一个是约定好了每次咨询的时间,如60分钟一次,不迟到、不超时等。
咨询里的种种设置,是为了给咨询关系开辟一块只属于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的时间与空间,在一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只属于来访者,咨询师将自己的一些功能外包给来访者使用,帮助来访者达到治疗目标。
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咨询」是有效的,它能帮助我们改善焦虑抑郁,走出生活困境,收获安全感与自信心,但这个过程就像“种一颗树”,从埋下种子到生根发芽,再到茂密成荫,需要足够的耐心与充足的经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