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民族博物馆内,藏有一个庞然大物——“身高”虽只有1.43米,却重达400公斤。它就是获评国家一级文物的黔江唐钟,我国最早的八大唐钟之一。
▲藏于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内的国家一级文物——黔江唐钟。受访者供图
这件唐钟有多珍贵?就连它的复制品,都被收藏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
如此珍贵,只因为它的古老吗?并不。
2月27日,黔江区文物管理所副研究馆员宋发芳以自己多年对黔江唐钟的研究,发布《浅谈黔江唐钟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报告,首度揭开这件珍宝背后的故事。
黔江唐钟是战争的产物
回溯起唐钟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有名的“天宝战争”。这场爆发在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唐朝与南诏、吐蕃间的战争,成为这件唐钟诞生的最重要原因。
▲黔江唐钟以双连头蒲牢口衔宝珠作钮。受访者供图
“天宝战争”以唐军的全军覆没告终,却不想,这场失败的战争,却让一代名将来到了彼时的重庆黔江,他就是唐汧国公赵国珍。
宋发芳说,当时的赵国珍,被唐玄宗李隆基任命为黔州都督府都督,奉命征讨云南王阁罗凤叛乱。
赵国珍出任黔州都督府都督之后,强将增兵,重守边防,在北有中原“安史之乱”,南有云南“阁罗凤叛唐”的严峻形势下,“护五溪凡十余年,中原兴师,唯黔州封境无虞”,“天下方乱,其所部独宁”。
当时的黔江地处黔州边防要塞,为了一振军威,赵国珍下令开始铸造巨钟,并在钟身上铭刻下“大吉利、愿平安”六个大字、
▲黔江唐钟上的铭文。受访者供图
由此可见,赵国珍铸铜钟,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鼓士气、振威风,以固边防,阻止阁罗凤的骚扰,稳定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吉祥。
除了振军威,唐钟的铸造,也在另一个方面炫耀了赵国珍当时的权力和地位。这一点,也被清晰地铭刻在了钟身之上——“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
从这段铭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赵国珍身兼数职,既是黔州都督府都督,又兼黔中道最高长官,集黔中道军、政、法大权于一身。这说明他在军事上多谋善战,在政治上治国有方。
除此之外,铭文还显示赵国珍先后担任了“工部尚书”“黔府都督”、黔中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地位。同时他又是“金紫光禄大夫”“御史大夫”“汧国公”,具有很高的封爵,其地位之显赫,在当时是少有的。
古钟见证唐朝少数民族政策
赵国珍所铸唐钟,文字不多,仅44字,却十分珍贵。结合其他史料研究,可以从中反映出唐中央政权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进而可以窥视唐中央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
▲黔江唐钟上的铭文。受访者供图
赵国珍并非生于黔州,为何却能出任黔州都督府并身兼数职,管辖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黔州?除了赵国珍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还与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府州制有密切关系。
宋发芳说,所谓羁縻州府,就是外族附唐政权受到朝廷的册封而形成的州府体制,唐政府对依附于自己的周边少数民族在原各族首领所辖领域的基础上设置的州县,有别于普通州县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散布在广大边疆地区。
其中的都督和刺史均由原来部族首领充任,他们有觐拜朝廷、贡赋版籍、执行朝廷命令、出军从征和承办下达任务的义务,但他们的贡赋、版籍一般不纳入中央户部,而由他们自己管理,实际事务仍旧由自己掌握。
羁縻府州首领的产生是世袭和册封相结合。唐政府在羁縻府州内保留了原来部落首领、酋长的政治地位,所有的羁縻府州均由该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
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同时就是部落酋长,他们率领整个部落参加府州政权。这些酋长担任都督、刺史后,世袭制就变成天经地义的了。但这种世袭制必须经王朝审批册立方为合法,各个部落的酋长头目不能擅自立为王侯,更不能自封为都督、刺史,他们的官衔职务和名号爵位都须朝廷封赐册拜,一般还要派出使臣前往册封地方才有效。
显然,唐汧国公赵国珍就是这样一位世袭的少数民族地方首领。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80.4万获赞 6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