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有家长说:孩子上小学,有点内向,这学期插班转学到一所新学校,和我说应对新的人际关系有压力,该怎么帮助她?
孩子在成长阶段遇到一些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如何去解决。现在遇到问题,学会解决方法,再大一些,遇到更糟糕的人际关系,就不会茫然无措。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几个月网课之后,再回到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沟通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遭遇了人际关系障碍,压力很大,时常找理由请假逃学,想换个环境。
我发现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花5分钟给他做心理疏导、讲解社交技巧。儿子终于找到了和几个同学的共同兴趣,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他们一起早起去拍日出,一起探讨机器人、一起讨论社会热点、一起努力学习考上重点高中,在高中虽然没有在一个班,但是一起参加机器人社团,一起参加国际比赛,紧密交流。
所以,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一定能迎来转机。
01
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存在不太喜欢、也不太擅长和别人交流的情况,初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是陌生的面孔,心理的恐惧感更加强烈,不知道该如何打破人际关系的僵局,自然会感觉孤单无助。
孩子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说明孩子极力想摆脱困境,是积极向上的表现,值得欣慰。
我们可以先肯定孩子的表达,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通过面部表情或者语言给孩子传达心理压力。
因为,我们往往都会比孩子还紧张焦虑,认为孩子没有朋友就会受欺负,在未来不能自立等等。
要知道,暂时没有朋友,也并不可怕,人总要学着和自己独处。在一个很安静的地方,去阅读、学习、思考,或者做喜欢的其他事情,也是一堂必修课,也是一种能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
我们表情轻松、认可孩子,孩子就会放松下来,等待一个契机,享受一段过程。
02
不要简单粗暴的跟孩子说:你大胆一点啊,不能等着别人来找你。
我们认为是鼓励,孩子感受到的是否定,自己根本无法做到大胆,还是不知所措。
不必逼着孩子去交友,顺其自然即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朋友不是乞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防止孩子为了交友,放下自己的自尊去讨好别人,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取悦别人。孩子得到了朋友,却失去了自己,内心也不会快乐。
就像《热辣滚烫》的乐莹,凡事为别人着想,不争不抢,换来的却是妹妹的嫌恶、男友和闺蜜的背叛、表妹和教练的利用。
就让孩子努力做好自己就好了,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喜欢学习,就让成绩拔尖。有音乐、美术、手工等特长,就在班级里展示。运动能力很强,就在体育课上展现风采。哪怕没有特别之处,善于倾听和为别人鼓掌、喜欢微笑,也是一种别样的魅力。
当孩子某方面闪闪发光的时候,自然就有欣赏孩子的同学前来靠近,最终成为朋友。
如果特别喜欢一个孩子,想主动和他成为朋友,那就要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悄悄学习,努力和他拥有共同语言,瞅准时机聊到一起。
孩子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放下交友的包袱,反而能处理好人际关系。
03
孩子感觉人际关系有压力,特别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孩子不知道该怎么走出第一步,总是担心不被待见、担心无话可说。
行动是矮子,语言是巨人,我们可以带孩子进行实践,赋予孩子勇气和力量。
学校里总会不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像运动会、艺术节、社团活动、春游、研学等等,有时候需要家长一起参加,那就是给孩子做示范的好机会。
在活动时,先和周围的家长、孩子做好互动,让孩子知道该怎么打招呼、怎么具体交流、用哪些肢体语言更妥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通过观察和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发现社交也没有想象中可怕,心理恐惧就会大大降低,为以后的人际交往铺好道路,这就是一堂生动的人际交往课。
还有的家庭特别重视节日仪式感,会在孩子过生日时,邀请很多同学一起庆祝,为了缓解孩子的人际关系问题,一定要带孩子去参加。只有多接触孩子,锻炼孩子的胆量,才有更进一步的情感密度。
人和人之间不能成为朋友,往往是心理上有抵触,在一定辅助下,迎上去,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家长身先士卒,既能给孩子底气,又能教孩子方法,孩子在一系列实践中就会自然习得交友规则,克服心理障碍,收获好朋友。
写在最后:无论孩子性格如何,总能找到好朋友,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需要的是时间、心理状态和方法。只要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接纳自己,逐渐克服心理的恐惧,掌握正确的方法,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人,就不会缺少知己。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