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宪教授。(受访者供图)
观点摘要
● 深圳的特点是,创新活动集中在创新链的中后端,具有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城市自身和周边有比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较强的制造能力和比较完善的供应链。
● 深圳的创新模式不可以复制,因为发展历史和亚文化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是,深圳的创新模式可以学习、借鉴。
陈宪教授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深圳新闻网2024年2月26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 吴素红)当广东“新春第一会”的号角在深圳吹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成为会议的关键词。
2月18日,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聚焦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深圳有何先发优势?在实践中,深圳又探索出了怎样的路径令二者“互促双强”?
2月24日,知名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和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接受深圳商报专访,从深圳创新模式的特点,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相互促进等方面探讨深圳这座城市的创新路径与前景方向。
深圳以企业主导的创新效率更高
深圳商报:深圳是一座以“创新”为名的城市。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创新发展模式有何独特之处?
陈宪:现在讨论各种有关创新的话题,一旦涉及具体城市,人们大多会提到深圳。从结果导向的角度看,深圳的创新实力确实强大。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9%,远高于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中,深圳的创新模式相对最优,这似无可争议。
讨论深圳的创新模式,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它的历史。在几近一张“白纸”情况下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在走过早期的贸易—工业—技术(简称)模式后,在21世纪初显露窘境,“贸工技”难以支撑深圳向更高水平发展。甚至有人撰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但深圳不仅没有被抛弃,反而是早于其他城市,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我将深圳创新模式的特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第二,科技型企业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第三,科技型企业打通并衔接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较好较快发展。
深圳商报:这样的创新路径,有何优势?
陈宪:由于初始条件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是沿着两个路径前行的。其一,科研机构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其二,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前者以“大院大所”云集的北京、上海为代表,科技创新需求主要来自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或“大院大所”,做出成果再寻求转化;后者以深圳为代表,科技创新需求主要来自市场,也就是来自企业自身。
在深圳,有个非常明显的“6个90%”现象: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
这也决定了深圳的科技成果绝大部分在企业内部实现产业化,不需要经过所谓的成果转化,有着高于其他创新模式的创新效率,也因此涌现了华为、大疆、迈瑞等行业龙头企业。
深圳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
深圳商报:2023年底,由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写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聚焦“产业创新”。经产业创新环境、投入、产出、绩效四个维度综合评估,深圳的产业创新能力在全球27座主要城市中位列榜首。
陈宪:课题组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了27座具有经济规模优势、产业引领能力、创新策源能力和辐射影响效能的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北京、深圳、赫尔辛基、伦敦、首尔等。
结果显示,深圳以综合39.05分居第一位,在产业创新产出、产业创新绩效两个分项指数上也位列榜首。我们发现,深圳在制造业、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存在规模优势,PCT专利申请量领先其他城市,高技术及ICT产品出口显著。
深圳的特点是,创新活动集中在创新链的中后端。比如香港有好大学、好的科研成果,到深圳落地转化,形成了大疆等优质企业。我们在调研深投控时了解到,他们在柏林、旧金山硅谷等地都建了孵化器,想将成果带到深圳进行产业化。
这就说明深圳在创新链上是处在中后端,具有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城市自身和周边有比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较强的制造能力和比较完善的供应链。
深圳商报:“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如何互相促进,产生良性循环?
陈宪:在创新链上,科技创新在前端,产业创新在中后端。产业创新是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任何产业创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基础。近些年来,深圳正在加快利用产业创新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二者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深圳探索出的路径是,通过产业创新聚集相当多的财富、税收,用以反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补足创新链前端的短板。深圳不断引入优质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建设深圳海洋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补短板的例证。
在深圳,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的打通,使产品和服务升级常态化,科技创新和产品制造、服务提供的效率都得以大幅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直接惠及了这座城市的居民。近年来,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显著快于GDP增速,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深圳创新模式无法复制但可以学习
深圳商报:深圳的创新模式可以复制吗?其他城市从中可学到什么?
陈宪:深圳的创新模式不可以复制,因为发展历史和亚文化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是,深圳的创新模式可以学习、借鉴。
因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可以学习借鉴的;一心一意服务于市场主体、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体制和政府治理是可以学习借鉴的;政府和社会营造初创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创新及产业生态的做法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倡导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城市发展氛围是可以学习借鉴的。来源:深圳商报
举报/反馈

深圳新闻网

109万获赞 60万粉丝
青春活力创新数媒
深圳新闻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