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吴子敬的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厦门,在生机勃勃的花丛中,他笑容灿烂


▲厦门医学院纪念碑将铭刻“吴子敬”的名字

  台海网2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郑丽金 文/图)中国红十字总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字里行间代表着社会对这个家庭的敬意——“尊敬的器官捐献者家属:吴子敬自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恩泽患者,造福社会,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
  
  10岁生命在大爱中“无止境”。在生命接力的那一刻,10岁浙江男童吴子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2月22日凌晨4时30分,来自浙江衢州的吴立建和妻子,带着儿子吴子敬最喜欢的玩具和衣服,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儿子做最后的告别。
  
  清晨5点左右,吴子敬被推进了手术室,做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场手术——器官摘取手术。数小时后,吴子敬完成了肝脏、肾脏、眼角膜等器官的捐献,给世界留下了最后一份充满爱意和希望的礼物。略有遗憾的是,子敬的心脏和肺脏没有找到合适的配型对象,没能捐赠成功。“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小孩的肾脏、肝脏帮助了3个人,眼角膜可以帮助2个人,一共可以帮助5个人,给5户家庭带去了希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家人心里还是比较欣慰的。”昨日,吴子敬的父亲吴立建对导报记者说。
  
  吴子敬的遗体被捐献予厦门医学院。“他的遗体将用于厦门的医学研究事业,孩子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留在这个世界上,帮助更多的人。厦门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孩子的名字将刻在厦门医学院的纪念碑上。”吴立建说,接下来,他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厦门“看望孩子”。
  
  吴立建表示,孩子可以帮助这么多人也是一件好事,对家人也是种慰藉,“本来我们也想了解受捐者的情况,甚至考虑过为有家庭困难情况的受捐者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援助。但工作人员介绍,器官捐献有一条‘双盲原则’,不允许透露受捐者信息,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吴立建夫妇有个心愿:“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和受捐者见面,我们也会把他们当亲人看。”
  
  吴立建夫妇今天将按照浙江当地的风俗为吴子敬做告别仪式,并带着他的灵位启程回浙。在临别之际,他说:“在厦门的这几天,非常感谢厦门热心人士和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网友热议
  
  孩子以另一种方式在世间默默陪伴着你们
  
  浙江男童吴子敬在厦发生意外不幸离世,他的家人决定捐献孩子器官的事迹,深深触动了不少网友。2月22日,导报报道《10岁生命在大爱中“无止境”》见报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闽浙多地网友的热议,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为他父母大无私的爱心举动点赞。
  
  网友“Peggy1943”:“很伟大的父母,让孩子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这个世界上。”
  
  网友“岸懒人一枚”:“泪奔,心痛,但孩子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感谢他父母的大爱无私奉献。”
  
  网友“佛山泓迪啊华”:“为这样的父母点赞,你们的大爱无私太伟大了,愿小孩一路走好,愿得到帮助的人也有一颗大爱的心。”
  
  网友“Vita”:“安息吧孩子,从此天上又多了一位善良的天使。”
  
  网友“和平国72”:“父母签字的每一笔都心如刀绞!敬佩这么有爱心的父母!你们的孩子用另一种方式在世间默默地陪伴着你们!”
  
  链接
  
  为什么器官捐献需实行“双盲原则”?
  
  据厦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器官捐献流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信息的保密,即“双盲原则”,捐赠者和受捐赠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任何信息。
  
  为什么器官捐献需要实行“双盲原则”?福建典格律师事务所林毅彬律师分析,由于涉及到法律、道德甚至社会伦理等方面复杂的关系,所以“双盲原则”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一方面是杜绝器官买卖行为,另一方面是保护捐赠者和受捐者不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那么,秉着“双盲原则”,器官捐献者和受捐者是不是绝对不能见面呢?林毅彬律师认为,如果是双方都自愿,应该支持捐赠者和受捐者见面,有利于推动我省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福建省对这方面的限制没有那么‘不通人情’,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捐献者和受捐者双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可担任‘捐’和‘受’双方的联系人,传递关怀与爱,并做好大众宣传,鼓励大家献爱心。”

举报/反馈

台海网

4266万获赞 78.7万粉丝
这个世界需要细细品味
台海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