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作者:张晨阳、郑晓慧、史悠绮,数据:张晨阳、郑晓慧、史悠绮,设计:戚桐珲,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2月16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推出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震惊全球。

简单来说,人们只要向Sora描述一些场景,Sora就可以根据这些文字生成多种风格、不同画幅、最长为一分钟的视频,不仅画质高清,还有丰富的细节。

横空出世仅一周,Sora的资讯指数和搜索指数迅速攀升。不仅引起了科技圈大V们的关注,也引起了投资者、影视行业者、媒体从业者以及普通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中。

对比去年的ChatGPT,从2022年11月问世到在中文互联网引起大范围讨论,大概用了3个月。

除了关注技术的革新,围绕它的大众反应,也是值得关注的时代情绪。

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下中文互联网各大平台里对Sora的热门讨论,有以下几点发现:

  • 多角度的深度分析,主要集中在能输出长文字的平台;(微信、知乎)


  • 视频类、内容社区类平台蹭热点很快,但后续热度不高,观众也更倾向于玩梗;(抖音、快手、b站、微博)


  • 一二线城市的打工人,一边焦虑被技术取代,一边焦虑会错过赚钱的风口;(小红书)


  • 懂得利用/贩卖焦虑的人,已经靠贩卖教程赚到了第一桶金;(淘宝、闲鱼)


以下是各平台具体的分析。

微信、知乎:圈内人分析技术,圈外人讨论影响

在Sora走红后的舆论讨论中,微信和知乎承担了深度分析的角色,有大量的长文分析和丰富的细节论证。讨论内容主要分为两类:技术干货+行业影响。

AI圈内人大多走的是“技术流”分析,比如Sora的世界模型是怎样的?文本生成视频的难点是什么?

对技术没那么了解但又比较关注科技的KOL们,则更倾向于从行业角度分析“Sora可以改变什么”:小到Sora会不会代替剪映、让明星失业、怎么影响传统影视公司,大到AI如何影响世界、颠覆未来。

主流媒体如新京报、央视新闻、新华社,大多数保持了中立客观、态度温和,并且会提醒大家“Sora付费课爆火,小心被割韭菜”。

相对来说,知乎的回答带有更多“个人分享色彩”。

一些答主们的回答是基于自己的过往经验,比如:“快速看完官方发布的技术报告,我比较关心以下两个点”“说实话视频生成模型我以前也用过不少,比如之前大火的Runway,但Sora……”

此外,知乎答主不仅评价Sora,还关注大V们对Sora的评价,知乎热门问题中就包括“马斯克评OpenAI首个视频生成模型‘人类愿赌服输’,如何看待此事?”“周鸿祎称Sora对电影行业不是打击,如何评价他这一观点?”

微博:吃瓜群众聚集的辩论大赛

不同于微信和知乎的专业分析,在微博上,大家对Sora技术本身的讨论并不算多。相关热门话题中#Sora视频#等技术类话题,讨论量仅230条。

但是,围绕Sora技术的影响,微博用户们延伸出了不少讨论激烈的辩论题。

比起知乎式“如何看待”系列开放问题,微博的话题二元对立性更强,也更容易引起激烈辩论。

从#Sora出现是福还是祸#到#Sora是否把中美ai差距拉大了#这种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问题,随手拿出来一个,就足够打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而作为大家吃瓜主阵地的微博,Sora相关热门话题中,被热议的还有一则四川日报闹出的乌龙事件。

2月20日,四川日报官方微博发文称:Sora关键原材料之一来自绵阳。这一存在事实性错误的博文,随后被官方账号火速删文。

但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人们,还是玩出“这条新闻是openAI生成的”等调侃梗。

抖音:蹭热点的很多,但后续分析热度不高

作为超级流量平台,抖音上Sora的浏览量迅速增高。截至发稿日(2月23日),抖音上#Sora#的话题浏览量已经达到2.6亿。

不过,该话题下的高赞视频集中在2月16日当天、对事件本身的报道上,大多是简述发什么了+几句话简单评价。

视频开头通常用“Sora太可怕了、比你想象中还要颠覆”等情绪充沛的词,但其实后续内容比较简单。

在2月16日当天,甚至是直接放一个20秒Sora生成的视频,也能在抖音上收获7万点赞。

其实,抖音上并不乏达人对这件事进行深度的、持续的分析,但抖音用户似乎大部分只是“看个热闹”,这部分短视频的流量和点赞有明显下滑。

比如华大集团的CEO@尹烨专门出了一个合集“尹烨解读Sora”,第一集点赞高达26.8万,但到了第四集点赞只有2529多了,到了第5集点赞只有1611。

达人@老郑聊商业 也有相似的遭遇,在合集“老郑聊AI”中,他2月17日发布Sora视频点赞接近一万,但两天后的第二期点赞只有600多。

快手:不太关注Sora,只玩梗和表达情绪

同样是短视频平台,快手上Sora的讨论明显少于抖音。截至2024年2月22日晚上9点,快手上Sora相关短视频只有350个,对比抖音有999+个。

并且,即便是同样的短视频内容,在抖音和快手引起的评论也不太一样。

以林妹妹说财经发布的《Sora出世,颠覆还是镰刀为例》,这则短视频在抖音和快手的热度、讨论度都很高,分别获赞9万和4.8万。

但抖音的高赞评论大多数还是直接讨论Sora本身和普通人之间的联系:有什么影响?怎么用?去哪里下载?

快手老铁们的评论则集中在情绪宣泄和达人本人的状态,相当一部分老铁留意的重点是“过了个年,林妹妹胖了,脸上肉变多了”……

B站:翻译翻译,什么叫炸裂

虽然B站UP主们平时总是集吐槽和玩梗于一身,但是面对Sora,几乎是清一色的积极情绪。

至少从这几天发布的1000多条视频标题来看,“王炸”“颠覆”“炸裂”“震撼”是出现较多的高频词,“开年王炸”“效果惊艳”“令人震惊”也被各大科技、数码、知识和游戏区的UP主不吝使用。

这画面看起来,就像UP主们在化用B站播放量最高的电影《让子弹飞》里的经典台词:

“让我来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这(Sora)就叫惊喜!”

这也是一种少见的B站特色。

小红书:大受震撼、焦虑失业、思考搞钱

小红书上的打工人们,则在对Sora带来的技术震撼中,表现出了亿点点担忧。

小红书互动量最高的Sora相关笔记,是一条标题为:这个AI宣布“真实世界,从此消失”的视频。笔记主要内容是介绍Sora的基本功能、呈现效果以及与以往AI视频呈现效果的对比。

视频本身基本上是在“就事说事”,没有引导焦虑,但评论区里,“失业”排进了高频词TOP5。同时小红书用户们还在担心Sora技术的革新,是否会导致公司倒闭、技术被用于诈骗、假新闻泛滥等问题。

甚至AI是否终将代替人类,也成为小红书人们在震撼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结合小红书Sora相关笔记的受众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的用户占比近三分之一。焦虑的打工人,害怕“伟大发生,而你却无法加入”。

这种焦虑情绪直接带来了一些人的行动。在“Sora是个赚钱的机会吗??!”笔记评论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求拉。”

淘宝、闲鱼和微信小程序:Sora还没开放,就有人用上了,甚至赚到钱了

有人分析、有人焦虑,就自然也有第三方抓住机会,向焦虑的人贩卖工具,由此赚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从贩卖教程、试用账号到推出国内仿制的小工具,这个路径和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时如出一辙。

在淘宝和闲鱼上,有不少店铺迅速上线了Sora相关的使用教程、内测账号、以及相关的AI教程等。

这些店铺售卖的资料价格便宜,有的甚至只要1元,吸引了不少人付款下单。

比如一份只要9毛钱的Sora视频提示词,就已经卖出600份了。

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Sora,已经有Sora AI智能视频、Sora内容生成工具、魔法AI视频等相关可以输入文字生成视频的“简易(陋)版”小工具。

写在最后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从百度搜索指数和资讯指数来看,当Sora引起人们惊呼和关注的同时,中文互联网对《热辣滚烫》的关注是更高的——即使《热辣滚烫》的整体热度也在逐渐回落。

以虎扑为例,在Sora刷屏的一周里,虎扑老哥们对Sora的新增讨论帖只有30个左右,对《热辣滚烫》的新增帖则有260个左右,几乎是前者的9倍。

尽管有一部分虎扑老哥也对Sora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分成了“Sora会解放生产力” VS “Sora只是在生产垃圾视频和垃圾艺术品”两派;但更多人还是集中火力争辩“《热辣滚烫》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电影”,且大部分人都认为不是——《热辣滚烫》在虎扑影视里的评分只有3.1分。

在严肃讨论和娱乐并行的互联网,从来都不缺热点。 即使是像Sora这样的技术革新,人们的危机感可能也是短暂的,并在层出不穷的热点中逐渐淡忘。

在Sora真正走入更多人的现实生活之前,人们还是更倾向于讨论那些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事物。“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商业观察(ID:DTcaijing),作者:张晨阳、郑晓慧、史悠绮,数据:张晨阳、郑晓慧、史悠绮,设计:戚桐珲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举报/反馈

虎嗅

190万获赞 80.7万粉丝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虎嗅APP官方账号,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