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979年生于新疆的李娟,曾跟随母亲、外婆在阿尔泰深山牧区生活多年,家里开着一个半流动的杂货铺和裁缝店,跟着羊群南下北上。她们还曾生活在哈萨克牧民的冬季定居点里,位于额尔齐斯河南面戈壁滩上的乌伦古河一带。虽然学历不高,但凭着对阅读的热爱、感受敏锐,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不可缺少的天赋,她成为了一名作家。由于在散文创作领域表现优异,李娟获得过包括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很多有分量的文学奖项。
李娟的散文口碑甚高。从专业人士到普通读者,喜欢她作品的人甚多。包括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说,李娟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有人说是因为她的文字真诚,但是真诚的散文并不少见。有人认为是她的散文写出了生活的坚强等等,但是描写生活坚强的书也比比皆是。但都没有李娟的书这么深入人心。为何如此?
《阿勒泰的角落》
喜欢李娟的读者,多读过《阿勒泰的角落》这本散文集。这本书是李娟在2004年左右写成,首次出版于2010年,是李娟的成名作。书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她所体验、观察到的阿勒泰牧场的别样生活故事,深受业内和广大读者认可、喜爱,有“现代版《呼兰河传》”之美誉。豆瓣评分高达9.1分,在微信读书app上也是“好评如潮”。
2023年4月29日,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被改编成的电视剧在阿勒泰开机,由于适、马伊琍等人主演。目前很多人期待这部剧上映。很多人因为看了《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还会在阿勒泰旅游按图索骥,试图在现实中找到书中写到的“喀吾图”小镇。
《我的阿勒泰》
在微信读书和豆瓣读书,关于《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持续有读者进行点赞、给予好评。“我被深深治愈了。没错,是治愈。自从读了李娟的第一本书《阿勒泰的角落》,就开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到处搜刮她的散文集,简直如饥似渴。”“李娟的文字有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我瞬间安静下来,哪怕心情再差,再怎么emo,哪怕是在嘈杂拥挤的地铁上,只要点开这本书,只要开始试着进入李娟笔下,那个贫瘠却又充满乐趣的世界,我就像一只被温柔抚摸的猫,瞬间收起了现实生活带给我的所有戾气和不安。”
距离《阿勒泰的角落》2013年首次再版之后十多年过去,它又再版了。2024年1月,《阿勒泰的角落》由新经典文化联合新星出版社推出最新版。收入书中的《一个普通人》《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我们的裁缝店》《尔沙和他的冬窝子》《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河边的柳树林》《坐爬犁去可可托海》等散文中,可以看到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随家庭不断迁徙的动荡生涯、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风沙肆掠的荒漠里喂养的金鱼……贫瘠、苍凉的生活,在李娟灵光闪闪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
李娟的散文得到众多普通读者的真心欣赏和长期喜欢。这种长期喜欢不是那种受青春期荷尔蒙影响,长大了就不喜欢的对青春文学畅销作品的那种喜欢。这种从读者处得到的待遇,不少写散文写了几十年的实力作家都没有得到过。写散文的作家很多,写边疆生活的作品也不少,为何李娟的作品让人念念不忘?
不走词句华丽和知识渊博路线
而是故事有趣+文笔诗意
李娟的文笔并不走繁复华丽的路线,也不以博古通今的学养取胜,仿佛就是一位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书写、记录自己的经历、过往、日常。
有人注意到李娟作品里表现的童心。“在童心的世界里,不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凡间缺点,唯有李娟写得坦坦荡荡,落落大方;再用俏皮的文字一本正经地表达出来,就会产生独特的儿童闹剧般的幽默效果。在这个俗而不装的角落里,所有的事都有莫名其妙的解决方案,且总可以莫名其妙地自圆其说。比如娟妈莫名其妙就从当地银行贷到了款。对此她们完美自洽:‘总不能因为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不好意思不贷给我们吧?’”
除了书中所记述的人物、故事内容独特、有趣之外,李娟受欢迎还跟她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关系密切。虽然李娟写的是散文,但她的很多句子都是诗。比如“每当我在深绿浩荡的草场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又突然地转身,总是会看到,世界几乎也在一刹那间同时转过身去……”“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我裹着被子直接睡在毡子上。没有床单,粗硬的毡子轻轻地扎着皮肤,又冷又硬。但身子却说不出地温暖安逸。夜晚真好!为什么夜里无论再冷再漫长却总是显得舒适宁静呢?可能是因为夜里再也不用干活了,不用四处奔波了吧。”“夏天真好,太阳又明亮又热烈。在这样的阳光之下,连阴影都是清晰而强烈的。阴影与光明的边缘因为衔含了巨大的反差而呈现奇异的明亮。”“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
“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空气似乎都刻满了清晰的划痕,这划痕闪闪发光。……”
细读李娟的散文,能体会到她有这样的特点:用轻写重,用幽默轻松写痛苦沉重,而不是以沉重写沉重,写得有趣、幽默。迁徙不定、孤独窘迫的生活,被李娟写得灵光闪闪,焕发着别样的温暖、平和与喜悦。也许是这份举重若轻、乐观活泼的调性深深打动了读者。
李娟曾和母亲、外婆三位女性在牧场深处相依为命,生活不易。但她把明明是辛酸、艰难的状况,写得笔调活泼可爱,让人读到会感到有一种忘掉了忧愁的喜乐的力量。比如在《阿勒泰的角落》,她这样写外婆,“我们无论去到哪里,都一定会带上外婆的。要不然怎么办呢?她快九十岁的人了,要是把她一个人撂在城里或内地的话,那多可怜啊。虽然我们生活也不好,在山里四处奔波的。连个像样的床也没法给她老人家支一张,也不能给她弄点好吃的东西。但一家人好歹都能在一起,无论干点什么,都放心。我妈的理由则是:有老人在嘛,出去玩的时候嘛,就有人看商店了嘛。可惜这个算盘没打好。别看外婆年龄大了,人还灵醒得很呢。又刚刚从内地来,看到什么都稀罕极了,玩心比谁都重。一听说我们要出去玩,就不声不响一个人悄悄地换了衣服和鞋子,戴上草帽,拄上拐棍,早早地站到路口等我们了。”
用深邃的思考写出轻盈的文字
以举重若轻的幽默打动人
用散文体裁写的牧场故事为何写得如此好并深受欢迎,李娟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我从小在城市长大,至今仍然依赖城市生活。大约因为经验上的反差,才会对乡村生活有特别的体会。同样,大约也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于喜悦……当然,所有这些只是‘大约’,只是非得有说法时才想到的借口。有时候想想,写作是多么神秘的事!为什么是我写而不是身边的人写,为什么写成了这样而不是那样……只能解释为‘命运’了。”
李娟写得有趣童心,活泼可爱,并不代表她本人就是十足的儿童,一点都没有成年人的忧愁(这不可能),事实上从她的自序或者谈自己文章的稿子可以看出,她的思考很深刻很严肃。也就是说,真正的儿童是写不出来有童心的文章的。得是有足够的童心,有足够高质量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写出有童心的文章。她的文章看起来好像是轻轻松松毫无思考的痕迹,好像没有经过私下琢磨直接就写出来的。经常有读者评价她的笔触“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但其实她是精心努力刻意追求才抵达的艺术境界。
比如有很多读者善意地劝告李娟,“你一定要保持你的纯真与朴素,千万不要被城市和现实所污染……”对此李娟在书中写她“只能苦笑。况且,刻意地保持纯真,这本身就不是一件纯真的事吧?而真正的朴素也用不着去保持的。至于城市与现实的污,我不相信还有人能避开这个时代的印记。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不是穿越而来。”
对于写作,李娟充满感恩,“写作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慢慢地,就成了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同许多写作者一样,我通过不断地写作来进行学习、寻求舒适。……漫长过程中,一点一滴贯穿其间的那种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平衡感,也许正是此时全部希望生活的根基与凭持吧。让我觉得很踏实,觉得自己的写作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