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建投资定义及构成

1、什么是基建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扩大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新建、扩建工程及有关工作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基本建设规模和建设进度的综合性指标。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并列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项,据统计,三项合计占固定投资比重超过80%,其中基建投资占比约为25%,房地产投资占比约为24%,制造业投资占比约为33%

政府可以通过基建投资的方式对宏观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在经济下行周期里扮演稳定器的作用。

2、基建投资构成

狭义基建投资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个行业的投资额构成。统计局公布的基建投资数据为狭义基建投资数据。

广义基建投资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行业的投资额构成,三者各自占比约为35%、20%、45%,合计100%。(按照市场惯例,Wind口径下的广义基建投资数据和统计局口径下的狭义基建投资数据都可以使用。)

广义基建投资进一步还可细分为:公共设施管理业(39%),道路运输业(23%),电力、热力以及供应业(13%),三者约占整个基建投资的75%,另外水利管理业(5.8%)、铁路运输业(4.6%)也占一定比例,合计在10%左右。

公共设施管理业:最重要的是市政工程投资,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

道路运输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公共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辅助活动等,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主要是城市公交系统、出租车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等;公路旅客运输和道路货物运输也会产生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道路运输辅助活动主要是道路修补养护。

电力、热力以及供应业:电力生产主要来自各种发电站、变电站、高压电网电路的建设,电力生产包括火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其中火电占比最大。

水利管理业:主要包括各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水资源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等。

铁路运输:主要来源于铁路的建设,车辆的购置,车站建设等。

以上可统称为“老基建”或“传统基建”,从2018年开始,国家提出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就现阶段而言,新基建更多的是决定基建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体量,目前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比较有限。

二、分析基建投资的两个维度

基建项目一般需要经历申报和审批、融资、施工、运营等几个阶段。申报和审批环节往往和政府意愿有关,融资环节和基建的资金来源有关,施工环节则直接反映在基建投资上。对基建投资的观察,可围绕基建项目投入运营前的各个环节展开。

1、政府意愿

基建投资由于投资大、收益率低且回收资金成本时间长,所以基建投资基本由政府主导。政府意愿是基建投资的初始驱动力。

如何观察政府意愿?最关键的是要密切关注年内重大会议以及关键的政策文件,并通过相关措辞,把握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以及稳增长的重要性。财政政策越积极,稳增长的地位越高,基建投资扩张的可能性就越大。

1)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即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一般在每年3月,持续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主要关注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定调。

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中共中央每个月月底都会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但只有4、7、10、12月的会议以经济为主题。在这几次会议上,一般是先总结各季度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然后制定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其中7月底的会议会对下半年经济政策走向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年底举行,会议一般持续3天时间左右,是最高规格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一般是总结全年的经济工作成绩,并制定明年的经济工作目标以及发展重点,是判断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最佳途径。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会议后往往都会发布会议新闻稿,媒体往往会做专业解读,体察细微的政策变动。

除了通过财政政策的视角来判断政府投资意愿之外,还可以参考发改委项目批复数据和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计划投资额来判断投资意愿。发改委批复数据可以在发改委官网上公开的批复文件找到,地方政府重大项目计划,一般由各地政府在年内陆续推出。

2、资金来源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加总,就可以得到基建资金来源

具体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基建资金来源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截至2017年,五类资产占比分别为16.1%、15.6%、58.6%、0.3%、9.4%。趋势上,自筹资金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呈上升趋势,国内贷款占比和利用外资部分占比则呈下降趋势。利用外资占比很低,一般也不去分析,主要分析其他几项的变化即可。

三、观察基建投资的几个指标

1、建筑业上市公司新签订单金额

基建施工领域的集中度较高,很多基建项目都是由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承包。通过观察上市公司新签订单情况,可以辅助判断基建投资状况。

2、建筑业PMI

建设业PMI指数发布时间要早于基建投资发布时间,因此可以将其看作基建的领先指标,但是建筑业PMI指数不仅反映基建的情况,还反映了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房建活动,因此只有在地产投资相对稳定或者方向明确的情况下,才适合拿建筑业PMI来讨论基建投资。

3、挖掘机销量

基建是挖掘机的主要下游产业,很多基建项目在施工阶段都需要挖掘机作业,典型项目如公路、轨交等。因此基建施工、投资的加快,往往也会伴随着挖掘机销量的提升。问题是,挖掘机销量回升往往滞后于基建投资增速,因为只有当基建投资增速提高到一定程度,调动了市场的乐观预期后,企业才会加量购置挖掘机。

4、水泥价格指数

建筑业是水泥的主要下游,其中基建大约占水泥需求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供给端因素,水泥价格的上涨部分地反映了基建投资的加快。

5、螺纹钢价格

螺纹钢也是基建施工中的常用价格,所以用螺纹钢价格来判断基建投资的逻辑和用水泥价格判断基建投资的逻辑相同。不过螺纹钢需求中的地产占比会更高一些,所以当水泥价格和螺纹钢价格出现背离时,一方面可能和产业自身逻辑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反映了基建和地产走势的背离。此外,螺纹钢价格也会受到供给端因素影响。

6、石油沥青的表观消费量、装置开工率

石油沥青有70%左右用于道路施工,公路、市政道路的建设加快会显著拉动沥青消费量。

四、我是小结

基建投资的意愿由政府决定,其本身是政府托底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政府部门的重大会议,以及工作文件是把握财政政策基调的重要信息来源。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方面,近两年城投融资、非标资金监管力度较大的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了分析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关键变量。

举报/反馈

关注实时热点

1.9万获赞 7599粉丝
关注实时热点,领略全国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