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杰出的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伯芳同志,因病于2024年2月4日21:5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朱伯芳院士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水电开发作出了卓著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水利水电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朱伯芳院士,深切缅怀朱伯芳院士。

朱伯芳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24年2月22日上午9点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接受亲友吊唁、送别。

特此讣告。

朱伯芳院士治丧办公室

2024年2月6日

朱伯芳院士治丧办公室联系方式:

电话:010-68781720,13810020317,

010-68781631,18101150400

传真:010-68412598

邮箱:zhubofang_mianhuai@iwhr.com

朱伯芳院士生平

朱伯芳院士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1948年考入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1957年在水利部治淮委员会工作;1958—1969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69—1978年下放至三门峡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1978年调回后一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伯芳院士长期致力于筑坝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贡献卓著。建立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的理论体系,发展了混凝土徐变力学,提出并证明了非均质弹性徐变体的两个基本定理。建立了拱坝优化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主持开发了拱坝应力分析和优化软件,实现了拱坝体形优化和合理体形确定,可节省5%~25%的工程量。创建了混凝土坝仿真分析的整套算法,解决了混凝土坝温度裂缝控制问题,提出的结束“无坝不裂”历史的策略和技术,已在中国不少大型工程中实现。提出了混凝土坝数字监控的新理念,将仪器监测与仿真分析相结合,全程监控大坝施工及运行期的工作性态,为高坝工作性态仿真、安全评估与智慧管控指明了发展方向。朱伯芳院士提出的多种计算方法和设计准则,已纳入中国重力坝、拱坝、船坞、水工荷载、水工混凝土结构等设计规范。朱伯芳院士一生发表论文250余篇,著书10余部,为我国现代筑坝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奠定了重要基础,突破了制约瓶颈,形成了核心技术。

朱伯芳院士从事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始于1951年参加我国第一批混凝土高坝设计。他自幼历经战乱,发奋图强,坎坷求学,学业一直名列前茅。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原希望毕业后从事都市规划和建设。然而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治淮工程建设掀起高潮。当时国内水利工程师奇缺,按国家分配,1951年尚为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朱伯芳中断学业,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治淮工程,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开启了他70余年在水利水电行业自学成才、不断创新的奋斗之路。至1957年,他先后参与了我国第一批3座混凝土高坝——佛子岭连拱坝、梅山连拱坝、响洪甸拱坝的设计。由于没有技术资料可供借鉴,在三年大学学习课程的基础上,他系统自学了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课程,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力学功底,也为后续的科研攻关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边摸索、边学习、边设计的过程中,他提出了根据不同应力水平的坝体混凝土标号分区法、变厚度支墩坝应力的弹性力学解法、有热源水管冷却解法及浇筑层水化热温升理论解。为我国从无到有掌握现代混凝土坝设计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治淮功臣和安徽省先进工作者。

1958年,朱伯芳因才华优异被点名调入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进入了人生科研奋斗的第一高峰期。至1966年,他在国内率先开辟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研究领域,凭借治淮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提出了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一系列算法,并系统地研究了混凝土重力坝、拱坝及各种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和物理力学特征,提出了防止裂缝的合理途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科研工作倍受冲击的背景下,朱伯芳仍坚持科研,矢志不移。1969年朱伯芳全家被下放到河南省三门峡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无论在木工班劳动,还是在条件简陋的设计院工作,他都自信乐观,千方百计坚持学习、思考与开展科研不放松。在三门峡的10年,他与合作者致力于将有限单元法引进到国内工程界并加以推广;编制了我国第一个不稳定温度场程序,第一个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程序,第一个弹性厚壳程序等5个有限元程序;进行了中国第一个混凝土坝有限元仿真计算(1972年,三门峡大坝底孔坝段)。他所著的《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一书,是我国在有限元方面出版最早的专著之一,迄今已出版第四版,为设计、科研、工程、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78年,朱伯芳重归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迈向其科研发展第二高峰。他如鱼得水,厚积薄发,满怀热情投身于改革开放、科学复兴、水利水电建设高速发展之中。他的研究选题特点突出,总是“源于工程,用于工程,以解决工程问题为目的,并且研究成果要高于工程实践”。他要求成果出来之后,一定要形成生产力,去推动整个坝工技术的发展。他提出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拱坝体形设计,带领研究团队建立了实用的拱坝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内力展开法等一整套高效的优化解法,提出了考虑地震荷载的拱坝动力优化算法;主持编制的拱坝应力分析和优化程序ADASO,首次实现了拱坝体型设计自动化,已成功应用于110余座拱坝的设计。朱伯芳院士提出的有限元等效应力法及相应控制标准,解决了高拱坝有限元设计和分析的世界难题,并被纳入了规范。

朱伯芳院士对筑坝工程技术问题既具深刻敏锐的洞察力,又有勇于攻关的坚韧性。国内外混凝土坝“无坝不裂”是长期困扰水利水电界的一个挑战性难题,他对此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研究并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他先后提出了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材料抗裂性能、提高大坝抗裂安全系数、严格控制基础温差和内外温差、加强混凝土施工期及运行期表面保护等全过程控制思想。作为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他五次去三峡、三进中南海,为解决三峡工程的温控防裂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施工措施,先后经过江口拱坝、三江河拱坝、三峡工程等的应用验证,已写入我国混凝土坝设计和施工规范之中,广泛应用于我国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是享誉国内外的重要大坝技术成就。

朱伯芳院士一贯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几十年如一日 “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三勤”成为伴随其一生的工作习惯与生活乐趣。2008年,年满80周岁的朱伯芳院士在“八十自述”一文中写到,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但自己讲“人生八十仍可为”。2009年,81岁的朱伯芳院士提出了混凝土坝数字监控的新理念。他建议将数字仿真计算与仪器观测相结合,预测大坝从施工期到运行期的应力状态和安全系数,对大坝的安全进行实时监控评估。这种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中国的小湾、锦屏一级、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特高拱坝,显著提高了大坝安全监控的水平。之后朱伯芳院士还提出了混凝土坝耐强烈地震而不垮的机理及混凝土半熟龄期等新的理念。2008—2012年,朱伯芳院士撰写发表了51篇论文,并分别于2009、2012年重新修订出版了《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第三版)》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第二版)》。2012—2013年,朱伯芳院士将其专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翻译成英文(《Thermal Stresse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of Mass Concrete》),2014年由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和Elsevier在美国出版。接着又在2016年出版《朱伯芳院士文集》,2018年在90岁高龄时完成了《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一书的英文翻译(《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in Civil, Hydraulic, Mechanical and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由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和John Wiley & Sons在美国出版。2023年还计划系统总结数字监控技术成果,同时着手《结构优化设计原理与应用》一书的再版。高速运转,永不停歇,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贡献到老。这就是朱伯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朱伯芳院士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水利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学会理事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以一个科学家、工程专家的真诚、执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为工程献计把关,为国家建言献策。

朱伯芳院士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潜心钻研,孜孜不倦,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在1982年以“水工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8年以“拱坝优化方法、程序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0年以“混凝土高坝全过程仿真分析及温度应力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伯芳院士曾先后十余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伊朗、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瑞士、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讲学,获得国际坝工界高度评价。2007年在圣彼得堡获得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朱伯芳院士把毕生奉献给了水利水电事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将其一切成就归功于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他是享誉国内外的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是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拱坝优化、混凝土坝仿真与数值监控理论及方法的创建者和工程建设实践应用的奠基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筑坝技术从落后到引领世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赞誉为一代宗师。

朱伯芳院士千古!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举报/反馈

鲁中晨报

828万获赞 49万粉丝
专注鲁中地区新闻发布
鲁中晨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