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800多亿吨,年产生量近120亿吨,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地区以“无废”为主线,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李志浩
威海鸟瞰(资料照片)孙大伟摄 / 本刊
一座城市,一天会产生多少固体废物?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每天产生近2.6万吨生活垃圾,人均每天约1.2千克,如果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输,这些卡车连成一串,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加上各行各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体量更为惊人。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绍,目前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800多亿吨,年产生量近120亿吨,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如此巨大的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和年产生量,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杜祥琬说。
目前,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1/4的城市缺少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城市垃圾不合规处置时有发生。近年来,为了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我国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认为,“无废城市”理念与“双碳”目标高度契合,两者从不同的切入点整合经济体系中的资源流与废物流,减少原材料使用和废物产生,降低环境风险。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将有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超百座城市建设“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指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9年,生态环境部确定“11+5”试点,即在深圳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开展改革试点。
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明确了31个省、区、市在本区域内“无废城市”的目标城市。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上榜,还包括山东威海、河北石家庄、吉林长春、安徽铜陵、陕西西安、甘肃天水、青海玉树等,“无废城市”建设拓展至113个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
业内人士认为,“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倒逼机制。
一方面,“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内在要求。
固体废物与废气、废水在污染环境及其治理之间存在着“三重耦合”关系。
首先,未经处理的固体废物因雨淋、蒸发、风蚀、自燃、化学变化等作用而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其次,在废气、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有害物质被转化成无害或稳定状态,大部分污染物则被转移到固相并以固体废物的形式进入环境,例如脱硫后的石膏、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等。
再次,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同样存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的风险;处理的最终形态还是固体废物,例如固体废物利用、填埋和焚烧过程及最终产物。
试点实践表明,“无废城市”建设为系统解决城乡固体废物管理提供了路径,成为城市层面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固体废物的有力抓手。
以山东威海为例,威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威海各类固体废物每天产生量高达2.65万吨,固废治理需求迫切。威海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将各类固体废物本地无害化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由原来的每日2.2125万吨,提升到目前的每日3.185万吨。
另一方面,“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吝涛认为,随着“无废城市”建设,城市产业、消费和末端处理以及周边地理生态环境之间将会形成良性互动,推动高效、循环、集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技术创新,并辐射城市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相关领域,催生新型绿色产业。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也有助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对固废产生、转运、处理等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最终提升整个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化”减污降碳协同增长
废除纸质门票,启用一码(证)通票务系统,游客只需凭身份证和二维码即可游览全岛;在游客中心等地设有饮水设施或供水点,有效减少废弃矿泉水瓶、饮料瓶……在威海市刘公岛景区,记者能处处感到这里透出的“无废”理念。
“刘公岛景区门票电子化,每年就可节约纸张2吨,如果把A4纸堆起来达15层楼那么高。”威海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陈志刚说。
近年来,我国“无废城市”建设地区以“无废”为主线,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首先,以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为着力点,推动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
——推行工业绿色生产。将碳排放控制纳入清洁生产审核,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
比如,江苏省徐州市明确“鼓励产业园区间、企业间进行工业固体废物承接利用,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
——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
作为一座典型的旅游城市,自2019年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海南省三亚市已实现生活垃圾等固废产生总量负增长,重点打造以旅游行业为引领的“无废”文化氛围,已创建三批共38家“无废酒店”和13个“无废景区”。
——促进农业绿色化生产。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强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治。适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渔光一体、鱼菜共生等多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模式,推进渔船渔机节能减排。
寻山集团有限公司是威海市荣成市一家以海珍品种苗繁育、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该公司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改变以往单一养殖海带或贝类等现状,实行藻类、滤食性贝类、投喂性鱼类混合养殖,养殖按照7︰2︰1的比例进行搭配。
“这种模式形成了养殖生物间的相互促进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对降低二氧化碳总量、控制沿海近岸水域富营养化、改良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寻山集团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运营经理卞大鹏说。
其次,以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原料化、能源化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冶炼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在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建材、筑路、生态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
——强化生活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生物柴油、沼气、土壤改良剂等产品。
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名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记者看见一台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吞”进餐厨垃圾在设备内经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及自动分拣装置,一会儿就能“吐”出废油脂、餐桌剩余食物和杂物。
“废油脂经过深加工可作为航空用油和生物柴油的原料,餐桌剩余食物经过杀菌、祛臭及节能脱水无害化处理可以作为海洋生物等杂食动物的饲料原料。”该公司董事长周本留说。
——深入推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提升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水平,强化秸秆焚烧管控。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应用。推动在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等领域大量利用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以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为关键点,协同减排温室气体与污染物。
通过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协同推进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和碳减排工作。
在威海市荣成市固废综合处理与应用产业园有限公司,一辆辆垃圾运输车正将从市区各地收集来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卸料平台卸至垃圾池内。“这些垃圾先在密闭的垃圾贮坑内发酵脱水,再被送到焚烧炉内焚烧。”该公司经理王晓明介绍。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经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入大气,各项烟气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王晓明说,“产生的炉渣经处理后,可作为路基填料或建筑材料加以利用。”
“近年来,威海已实现全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威海市住建局城管中心总经济师宋吉江介绍,目前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800吨/日,能够保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日产日清,做到无害化处理率、焚烧处理率均达100%。
北京智能垃圾分拣系统助力打造“无废镇”。图为工作人员在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心检查垃圾除臭设施工作状况(2022 年 4 月 28 日摄)李欣摄 / 本刊
应对三大挑战
“无废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无废社会”。下一步,“无废城市”建设需应对三大挑战。
——完善系统性解决方案。固废处理处置体现在源头减量化、分类回收、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等多个环节,相互衔接、分工明确,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但现实中,有些地方“无废城市”建设仍缺乏固废处理处置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整体规划,固废综合利用率较低。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温宗国建议,全面调研城市各种固废产生的来源、种类、流动方向及如何处理处置的现状;
把“无废城市”的理念按照指标体系制定成明确的可量化的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无废城市”重点领域和指标体系制定规划并实行,对不同类型的固废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从固废产生、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全过程,全面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回收处理模式、商业化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按照城市特点因地制宜、按照固体废物属性分类施策,形成“无废城市”建设系统性方案。
——探索多元融资方式。固体废物硬件设施齐备、管理水平高的城市,要在优化提升方面下功夫,向精细化管理方面迈进;硬件缺口大、管理水平比较低的城市,需加快补齐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短板,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司副司长温雪峰认为,有效投融资模式是“无废城市”建设的发动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难题,避免增加地方债务,还可以拉动地方投资、补齐固废基础设施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可以国开行政策性银行支持为重点,探索多元融资方式。”温雪峰举例说,徐州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与国开行合作,以循环经济产业园2200余亩起步区建设为试点,创新性提出统筹建设内容、统筹还款来源、统筹增信方式“三统筹”融资模式,探索“走出去”推广复制路径,获得20年期、45.5亿元授信贷款。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近年来,国家、省、城市上下联动,各省市也加强了对本区域“无废城市”建设的指导帮扶工作。
例如,浙江省开展“无废城市”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山东省威海市矿坑废墟再现绿水青山之“华夏城模式”;江苏省开展“无废运河”“无废园区”建设;湖北省开展磷石膏污染全链条治理;重庆市进行锰渣污染防治系统治理;云南省推广农业有机废物收运处一体化多元利用“顺丰洱海”模式。
下一步“无废城市”建设,除了发挥国家和各省市相关部门作用,实现精准指导与帮扶,还需鼓励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如鼓励行业协会承担“无废城市”建设共性问题的探索;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挥平台作用,解决地方有项目但缺少技术、资金等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科学评估机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综合办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段立哲建议,探索科学评估机制,依托“无废城市”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定期评估进展,总结经验和问题,不断优化我国“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的实施路径。
(《瞭望》2024年第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