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成长的路上,很容易迷失自己。尤其在现实不如意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明明心里有一个努力想要成为的自己,现实却让你不得不接受另一个自己。面对变动,如果不接受当下的现实,你会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如果接受了,你又觉得那不是本来的自己。
如何在进退两难间找回那个迷失的自我呢?
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重新找回自己》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作者陈海贤是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不但著有畅销书《了不起的我》、《爱,需要学习》,还是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家庭关系21讲”“自我转变50讲”的主理人,有超过30万用户订阅。
作者通过丰富动人的咨询案例,用智慧豁达的文字,讲述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并给出了如何应对它们的实践方法。
这是一个突破种种困境,找回自我的过程。
1、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无限可能
人们做事都有个内在动机,那就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人们天生就有探索世界、接受挑战的冲动。但当安全感缺乏时,这种动机很容易就被破坏了。
从我们出生,我们就生活在各种关系里。同时,也被各种关系里的评价所环绕。
“这孩子真乖!”
“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了不会有出息!”
这些或表扬或批评的评价话语,会给幼小的你带来不安,把本是享受挑战的快乐,变成了与人比较中落败的恐惧,变成如果自己不够好,会不会被接纳的疑虑,让人陷入防御心态和过度的自我关注。
在心理结构中,“自我” 像是一个维修包。
当一切运转良好时,我们会把生命能量投射到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自我在这个互动中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但当我们感到不安时,就会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本身,如同打开维修包里的探测器,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问题。
前者通过挑战获得成就感的动力,后者通过克服这种不安全感来避免失败。它们背后是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在你受挫需要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时,僵固型思维通过“此事是什么”来解释情绪获得安慰,它更强调困难以及不能改变或做不到的理由,回避挑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证明自己行不行上;而成长型思维通过“此事怎么办”走进现实,通过处理事情来获得改变,它更强调出路,迎接挑战,寻求更多的可能性,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的成长上,它通过进入真实世界,与人互动、接受挑战来创造和改变自身。
比如,考研失败。僵固型思维的人会说,考研时自己在发着高烧,影响了发挥;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说,有些方面自己没复习到,下次考研前要把这些知识补上。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决定着我们会如何看待挑战、失败、努力、批评.....·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和幸福。
2、别让匮乏感消耗掉你的生命能量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地方的村民生活地非常贫困,有一年种出的蔬菜卖不掉,面临着烂掉血本无归的风险。村民求到做生意的远亲家。
亲戚有心帮忙,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按当时市场价收购这些菜;另一个是教给村民做腌菜的方法,只是他们需要自己购置各种腌菜的坛子,并且等到冬天出售。
所有的人都选择了第一个方案,拿着卖菜的现金开心不已。冬天来临,那家亲戚将当初腌制的菜卖给外地客商,没想到销路特别好,腌菜销售一空,大赚了一笔。
村民听说后,都后悔不已,甚至还跑上门指责他们当初收购价格太低,被坑了。
他们当中许多人本有机会小赚一笔,甚至有机会摆脱贫困,但却为了保住眼前利益,放弃了。
为什么会这样?是贫穷带来的匮乏感造成的。
匮乏感,其本质是缺乏生命能量,陷入僵固型心智模式。其核心是,太想脱离匮乏的情境,导致人们对匮乏的资源过度焦虑,这让人们失去了做更理智、更长远的规划的能力。
实践证明,长期的资源匮乏会导致大脑的注意力被稀缺资源俘获,人就会失去理智决策所需要的认知资源,这种认知资源叫作“带宽”。
“带宽”的缺乏会导致人们过度关注当前利益而无法考虑长远利益。一个穷人为了满足当前的生活,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而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也不得不被那些最紧急的任务拖累,没有时间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怎么破解呢?
通过练习体会局部的丰盛,来消除贫穷所带来的匮乏感。比如,可以刻意练习感恩,通过不断提醒和感知我们的拥有,来改变我们头脑的匮乏模式,再深入扎根到某些事上,进而获得不断突破。
3、学会放弃,这也是一种接纳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虽然我们总期待它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只能在各种变化中努力去适应。
甚至觉得是自己生活出了问题,想尽办法想要解决它,即使收效甚微,也会自然地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或者方法不对。
但有时越执着反而越糟:失眠的人会因为总想着要睡着而失眠,焦虑的人会因为总想控制自己而更焦虑,抑郁的人会因为责怪自己不积极而更抑郁……
身处悖论中的人总觉得,如果他们不做点什么,事情会更糟糕。结果,改变的企图和问题的症状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虽然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很难,但承认在某些事上无能为力,你所能做的,反而多了。
当我们平静的自我接纳,放弃防御,去接近和了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不是被自己的不满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的目标吸引着,默默耕种,耐心等着开花结果,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因为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舍弃我们对生活的过度控制,舍弃我们想要成为“完美自我”的想法,舍弃我们对“完美世界”的执念,因为缺陷就是我们生存的事实。
自我接纳意味着,我们要去直面生活的苦难和自我的缺陷。当经历原有秩序的破碎,经历艰难又深刻的顿悟,才能重新站上一块更加踏实广阔的平原上。
当我们终于找到那个新的自我时,也许你会发现,那个还没有因为受伤而害怕,能够投入做事,也愿意接近他人,还会天真地打量世界,跃跃欲试地想要开始冒险的少年;那个怀着初心,还没有背负那么多别人的目光的自己,就是你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