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是一名八年级女生,为家中长女,妹妹2岁。母亲全职在家带妹妹,父亲脾气暴躁,心情不好时爱发脾气,甚至辱骂母亲和阿欣。阿欣对父亲怨恨已久,与父亲冲突加剧,父亲对她有辱骂和动手行为。开学后,阿欣情绪低落,对生活中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与父亲经常为琐事争吵,并爆发激烈冲突,争吵被打骂后情绪无处释放,便在胳膊上划出一道道口子。一次阿欣母亲无意间发现了她胳膊上的伤痕,便带着她来到了咨询室。
阿欣成绩虽然一般,但并没有因为成绩而焦虑,生活中主要压力来自父亲的粗暴管教,自述对父亲充满怨恨,甚至想过轻生,这样就能完全释放了。她在网上搜索过轻生的多种方法,但对每种方法都有顾虑,也舍不得妈妈和妹妹,因此并未实施。当前情绪呈现出明显的对立态势。遇外界变化时反应过于激烈,无法自控,自伤行为频繁。睡眠困难,正常生活也受到较大影响。
不同的孩子面对外部变化时,反应程度和应对方式会有所不同,阿欣人格中有倔强好强、脾气暴躁、自我倾向的特点。这种人格一方面加剧了她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导致阿欣生活中遇到负面事件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克服角色混乱是青春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如果能得到正面的反馈和评价,就会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反之,就容易自我混乱、迷失彷徨,甚至自暴自弃,通过惩罚自己或惩罚别人来表达对周围环境的不满。阿欣的父亲性格暴躁,在孩子青春期出现逆反心理后,一味压制打骂,过度贬低,阿欣在心中埋下恐惧与怨恨,感受不到亲情的支持和家庭的温暖。
不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加上压力生活事件,使阿欣开始了自伤行为。因为心理发展不成熟,而无正确的应对机制,便用自伤的方式“呼救”,身上的疼痛转移了情绪上的痛苦,这种转移进一步强化了自伤行为,自伤行为渐渐由自愿的变成习惯的。
阿欣与母亲和妹妹关系良好,对母亲有较强的依赖,内心有较强的想长大后好好照顾妹妹和母亲的意念。也希望妹妹以后不再经历她所经历的痛苦,这是她内心的重要支撑和力量。
母亲性格温柔,为了阿欣开始在学习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学及亲子沟通的知识,对阿欣的很多想法虽然不全认同,但可以做到不干涉,尽量理解,包容性很强。
阿欣:我一想起父亲打我的样子,我就害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父亲,为什么他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为什么要生下我,还要这样对我?
我:我能感受到你的恐惧和无助,这不是你的错,我会和你一起面对想哭就好好哭一场,把那些委屈都哭出来。
我: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划伤手臂?
阿欣:每次跟父亲吵完架之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使劲敲门,有时还用力摇,我就特别崩溃。把胳膊划出一道道口子,我才会好过一点。我其实没有那么想轻生,我就是太痛苦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我:所以,伤害自己只是你应对痛苦的一种方式。你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帮到自己。有没有哪一次你情绪特别糟糕的时候,没有划手臂?
阿欣:好像有一次是我跑下楼,在小区里转了一圈。还有一次是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出去了,去外面吃了顿饭。
我:看来你也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平复自己的情绪,离开当前环境冷静一下,吃美食转移注意力都是不错的方法。还有其他喜欢做的事情吗?
阿欣:我喜欢看动漫,也喜欢画画。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欣找到自身的优势及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记忆重组干预帮助阿欣从小的目标开始改变,逐渐树立自己具体的目标,重拾生活信心,对未来有所憧憬。
在阿欣的家庭系统中,母亲能理解、陪伴她,她的自伤行为和对生活的失望无力感主要源自父亲粗暴的管教方式,当父亲愿意改变教育方式,阿欣重新建立与家庭的情感联结,她才能尽快走出危机和困境。
阿欣父亲认为阿欣不听话,处处和他反着来,太倔强又脆弱。我向他讲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并进行了家庭指导。告诉他,严厉的打骂只会让她越来越逆反,当父母能和善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耐心地陪在她身边时,她才能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家庭也才能给予她动力支持。
阿欣的自伤与叛逆是她向外界的呐喊与求救,若父母仅仅把她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用打骂压制的方式去对待,只会一步步将她逼入绝境。家庭是青少年栖息的港湾,如果在家庭中她感受不到温暖,那只会对生活和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用自己稚嫩的方式反抗这个世界。阿欣的父亲因为爱她而愿意为她改变,虽然父亲偶尔仍有情绪管理失败的时候,但阿欣也有了自己的应对方式来保护自己。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欣离开咨询室的时候,手臂上的印子差不多都消失了,现在虽然跟父亲偶尔还是会争吵,但情绪反应没那么激烈了,过后也能与父亲沟通,告诉他的表达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父亲变化挺大的,这是她之前没想过的,虽然他尚未完全理解她。但阿欣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责怪他了,也不抱有过高的期望了,她知道未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好。阿欣的母亲反馈说,她精神状态好多了,上课不像之前总睡觉了,基本能认真听讲,作业也尽量在完成;笑得也更多些了,和同学相处也不错,情绪也稳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