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随着新疆公布地区经济数据,31省份2023年主要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策叔梳理发现,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前四,四川赶超河南跻身第五。增速上,17省份跑赢“全国线”5.2%,12省份增速达到或超过6%,西藏、海南分别以9.5%和9.2%的增速领跑全国。
2023年还有哪些省份表现亮眼?一起来看。
01
粤苏鲁浙稳居前四
8省份总量迈上新台阶
先看经济总量。广东一马当先,成为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13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5年领跑全国。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继续稳居全国前四位。
同时,前四名省份与其后省份的总量差距逐渐拉大。2022年,浙江领先第五名河南约1.6万亿元;而2023年,浙江与第五名四川相差的数字扩大到了2.24万亿元。
位居第三的山东,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策叔注意到,山东的“万亿城市”阵营也增添了新成员,烟台成为山东省继青岛、济南后的第3座“万亿城市”。目前,山东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仅次于江苏的5个和广东的4个。
“稳增长”和“提质效”是山东2023年经济工作的两个关键词。稳增长方面,山东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支撑性项目,1.5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8万亿元。提质效方面,山东是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三种经济”一起抓,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四川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且排位上升1位,跃升至全国第五,总量超越河南省1000亿元。四川也成为西部第一个迈上6万亿台阶的省份。
2023年第一季度,四川多项指标增速低于全国,二季度逐渐上升,半年追平、三季度反超,表现出十足的韧性。
策叔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2023年四川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2023年初,四川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超7400亿元。2023年全年,四川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1463个。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得益于这些重大项目投资,2023年,四川项目投资增长12.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6%,工业投资增长22.3%。由此拉动六大工业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分别增长6.6%、11.9%,成为全省工业的新增长点,也为四川的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充足空间。
除广东、山东、四川外,还有多个省份的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浙江突破8万亿元;湖南超5万亿元;辽宁、重庆、云南三省“你追我赶”,携手迈上3万亿元,且三省之前差距不足200亿元。
综合来看,31省份经济总量可分为5个梯队:
超过10万亿元的第一梯队是广东、江苏;10万亿—5万亿梯队有7个省份;5万亿—4万亿区间是4个省份;4万亿—3万亿梯队有5个省;3万亿元以下的是13个省。
这也意味着,已有9个省份的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18个省份超过3万亿元。
02
西藏、海南增速领跑
17省增速跑赢“全国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的全国经济增速为5.2%。
策叔梳理发现,有17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跑赢 “全国线”,北京与“全国线”持平。
具体来看,西藏经济增速达9.5%,领跑全国。紧随其后的是海南,以9.2%增速位列榜眼。
农业“稳”、工业“强”、服务业“快”,是海南2023年经济的主要特点。
工业上,海南的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制造业增长21.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80%。
服务业上,得益于2023年全国旅游市场的复苏,海南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比增长49.9%。目前,海南正全力建设自贸港,2023年进出口在2023年维持两位数增长,全年累计恢复和新开境外客货运航线50条,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至36.7%。
内蒙古以7.3%的增速,位列探花。内蒙古统计局表示,全区经济运行呈“准”“快”“稳”“优”“进”“活”六大亮点。
2023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2位,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6%,规模以上发电量保持全国首位,增长14.3%。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0%,首次迈入万亿元大关,服务业也贡献了地区生产总值的41.4%。
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也有新亮点,吉林增速为6.3%,辽宁增速为5.3%。其中,辽宁经济增长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是十年来同期首次超过全国水平。
过去一年,辽宁出台稳经济27条、巩固增势20条政策举措。深入推进15项重大工程,徐大堡核电1号机组、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10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同时策叔还观察到,西部地区增长势头明显。增速在6%以上的12个省区市中,有7个位于西部地区,占到了一半以上。
除经济增速领跑全国的西藏外,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增速也都超过了6%,宁夏更宣布各项经济指标为历年最好;四川、重庆的高增速,使两省市携手迈上了总量新台阶。
03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超30万亿元
多个区域引擎齐发力
策叔梳理发现,2023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合计已超过3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2%。增速方面,江苏、浙江、安徽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上海增速达到5%。
与2022年相比,长三角经济总量合计增加了约1.47万亿元,相当于一年时间又增加了一座“万亿城市”。在长三角41市中,常州市正式官宣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是长三角第9座“万亿城市”,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长三角是全国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特别是长三角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的一大亮点。
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居全国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提高到41.3%和49.9%;
安徽省汽车产量增长48.1%,达249.1万辆,产量从2022年的全国第七跃升至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0.5%;
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867亿元,增长10.1%,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同长三角齐头并进的还有京津冀、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
先看京津冀。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为10.4万亿元,三地规模以上工业都有较好增长势头。其中,北京止跌回升,装备、电力、汽车行业合计上拉工业增加值增速4.1个百分点。天津逐季加快,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9.8%。河北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长8.5%,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再来看珠三角。在广东,珠三角9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广东的80%以上,而其中又以深圳和广州为最,两市的总量占到广东省的近一半。
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增速位居四大一线城市首位,总量则稳居全国第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双第一”,出口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
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重回“第四城” 。工业、外需和消费是广州增长的主要支撑。
在广州,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部分产品快速产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风力发动机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80%和38.2%;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
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超1万亿元,出口6502.64亿元,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2.62亿元,增长6.7%。
最后看成渝地区。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成渝双圈,2023年经济总量接近8万亿元。同时策叔还注意到,川渝双圈在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又面向未来制定了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届时两地的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2万亿元。
2023年已经收官,各省份都交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成绩单”。这背后是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多方面合力促进的结果。这些数据和取得的突破,都充分体现了各地经济的活力与韧性。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各省都在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拼经济”的新征程上,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全国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来源:决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