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有一句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难得的是同理心。
说让人舒服的话,做让人放心的事。
最高级的修养,就是善良。
子禽问老师墨子:“为什么不能多说话?”
墨子答:
“蛤蟆叫个不停只会招人烦,没有人听它;
公鸡只在黎明时啼叫,可天下人都因为它的叫声而起床了。
说得多有什么用?重要的是说的话要对。”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说话要有分寸
藏族有句俗话:
“说一句话,要看在场所有人的脸。”
真正的智者,说话特别有分寸,既不会让人难堪,也不会落人口实。
黄渤做客《鲁豫有约》时,被鲁豫问:“你现在觉得自己特别火是吧?”
黄渤立即回答:“都来《鲁豫有约》了,能不火吗?”
言下之意是,《鲁豫有约》本来就很火,能够登上节目的自己,也是火的。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夸了,四两拨千斤,令人叹服。
说什么都会先考虑别人的人,是真正把他人放进心里,很难得。
二、说话言之有物
有时候,话多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废话连篇。
麻雀叽喳千遍,也不如雄鸡啼叫一声。
鲁迅先生说过:
我是爱读杂文的一个人,而且知道爱读杂文的还不只我一个,因为它“言之有物”。
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特别钟爱短小精悍的杂文,文章越短,越能见其犀利。
真正的智者,说话都干脆利落,一针见血。
不遮遮掩掩,不拐弯抹角,每一次发言都极有分量。
三、说话无优越感
西晋有一年发生了饥荒,许多百姓活活饿死。
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大为不解,问:“何不食肉糜?”
这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使他成为千百年来的笑柄。
晋惠帝的优越感或许是因为无知,可大多数人的优越感却是源于攀比。
肖晓曾在《奇葩大会》上提出:
“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朋友的不如意和负能量,才是支撑你走下去的那一点正能量。”
而伤人的话,就在不自觉中脱口而出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每个人都要用好言语这把双刃剑。
褚洪望说过:“做人让人感动,做事让人放心。”
一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让人对你放心。
一、要守住底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底线,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最低标准。
撒谎骗人的话绝不说。
出卖朋友的事绝不做。
利用亲人的心绝没有。
铭记恩人的情绝不丢。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底线,不仅是为了做对事,更是为了守住立身处世的尊严。
人生天地间,只有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才能守住尊严,守住明天。
二、要心怀责任
余秋雨说过:“一个男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懂得承担责任。”
有担当,够负责,事事靠谱,才能让人对你放心。
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待学有所成时,不顾美国方面的阻挠,坚决回国。
他的回归,把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美国人评价他,“可以抵得上三到五个师的兵力”。
而钱学森是这么说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一个人的责任感有多强烈,他就有多大的抱负和能量。
三、要德才兼备
古语有云:做事先做人。如何既做好事又做好人,还是那两个字:
一是“德”,二是“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方堪重任。
主持人董卿一直是人们心中的“才女”,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临场发挥从不逊色。
而在《开学第一课》上,董卿为了照顾轮椅上的许渊冲老先生,选择了跪地采访。
董卿这一跪,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和传统美德。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德有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是最高级的修养
读过一个小故事。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主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来,猪害怕地一直嚎叫。
绵羊和奶牛讨厌猪的叫声,于是抱怨:
“我们也经常被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回答道:
“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的。
以包容的心去了解他人的失意、挫折与伤痛,学会换位思考,这种品质十分难能可贵。
在一场话剧发布会上,胡歌的所为得到了一致的称赞。
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上前合照,立刻帮忙移开了椅子。
被另一位阿姨叫住的他马上停下了脚步,由于舞台太高,更是半跪下来有礼貌地问阿姨什么事。
得知阿姨的妈妈也是自己的粉丝,但因为患癌无法到现场观看时,胡歌直接趴在舞台上,用心地给阿姨妈妈写下祝福和鼓励的话语。
一个人的善良与修养,就藏在点滴细节中。
《孟子·梁惠王上》有这么一句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治国之道,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不仅要尊老爱幼,更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方得人心!
能感受他人的难处,是关怀;
能体谅他人的不易,是宽厚;
能饶恕他人的错误,是大度。
《增广贤文》中也说到: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苛责他人,不放任自己,对自己负责,也是让他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