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梅报道)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新疆喀什市汉唐时期莫尔寺遗址等7个项目入围。
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图片均由吐鲁番市文物局提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论坛上揭晓的年度考古新发现被简称为“六大考古新发现”。相较于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标准被认为更偏向考古项目的学术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颁奖现场。
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北郊、火焰山南麓的一座丘岗,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2014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至2023年,中山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对遗址主体部分的岗顶发掘时,发现了一座结构比较完整、保存状况较佳的景教寺院遗址,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多次改建、增建、修缮,主要使用时期属高昌回鹘时期。除景教仪式建筑外,还包含厨房、酒窖、寝室等生活设施。
遗址发掘前全景图。
寺院由南北并排的3栋东西向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在结构上既具有中亚等地景教寺院的特征,又采用了吐鲁番当地的建筑技术。其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景教在传入吐鲁番后,与本地文化融合的现象。截至2023年,该遗址出土了汉文等文书残片、壁画残块及陶、木、铜、铁、织物等重要文物2000多件。
遗址出土的唐代风格壁画。
通过系统的考古发掘,确定“吐鲁番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时间跨度较长、形制与功能清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景教遗址,在世界早期景教遗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例证,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更是宗教中国化的生动教材,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独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早期景教遗址,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系统发掘,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多元宗教与文化交流、景教史、西域语文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刘文锁说。
遗址出土的布包文书册页。
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地区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东北直线距离约4公里的地方,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起,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
截至2022年,莫尔寺遗址发掘面积33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不仅在遗址中发现了分布密集的大型佛教建筑群,还发掘出土了1万余件陶、铜、铁、木和石膏佛像残块等珍贵文物。
考古发掘已经初步明确了莫尔寺遗址各类建筑的形制特点、功能、年代和废弃原因,逐步明晰了莫尔寺遗址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莫尔寺遗址所在地喀什,是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也是古代西域佛教中心之一。莫尔寺遗址又是喀什绿洲目前所见最大的独立佛教寺院遗址,因此,它在佛教传播史中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佛教寺院建筑和佛教艺术的发展演变、汉唐等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和宗教管理,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介绍。
相关链接
“中国考古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啥不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创办的评选活动,每年选出6个项目,被称为“六大考古新发现”,已经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重要奖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每个年度举行的评选活动,始于1990年,在全中国范围内评选本年度的重大考古发现,其评选标准要求符合国家文物局的报批手续,并保证发掘质量,发掘内容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为中国考古学科提供新的内容信息及新的认识。
在评选流程上,“六大考古新发现”是直接评选公布结果;而“十大考古新发现”过程则十分复杂,要经过初评、终评,最终评定入选项目。在此前历年评选中,新疆的尼雅遗址、小河墓地、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吉仁台沟口遗址、通天洞遗址、石城子遗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都曾相继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月19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进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的33项初评名单中。
举报/反馈

国际在线

1054万获赞 239.5万粉丝
国际在线_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