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付出巨大的努力,我才能修复我破碎的人生。”——《生命暗章》节选2008年,年仅29岁的哈佛女学霸李怀瑜,在经历了一次英籍15岁男孩的性侵后,历经五年时间,成功走出了阴霾,创作出了她的首部著作《生命暗章》。

在被问及创作过程时,李怀瑜曾公开表示,写作过程是充满痛苦和煎熬的。

李怀瑜,一个在八十年代初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女作家,虽然家庭背景不错,父母都是美国著名企业的员工,但仍然遭遇到了种族歧视。

她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直到四十岁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然而,一次临时决定的户外旅行,却让她的人生跌入深渊。

网络上的谩骂和侮辱,使她陷入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甚至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多年后,当她终于从阴霾中走出来,用《生命暗章》记录下自己曾遭遇过的事情,她才发现,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

为了女儿受人尊重的教育,李怀瑜的父母选择了严谨的私立贵族学校。在这种严格的环境中,她一直上学到高中,后来考入了美国顶级的哈佛大学。

尽管在许多人眼中,这样的家庭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在李怀瑜看来,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她计划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心爱的人共度一生。

然而,贝尔法斯改变了这一切。她在那里看到了美丽的森林风景,这也成为了日后她患病时嘲讽自己的工具。

李怀瑜对自然的热爱如痴如醉,她喜欢在林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那份宁静的氛围。当她看到贝尔法斯时,心中的憧憬瞬间燃烧,想象着自己在森林里漫步的场景。

于是,她决定把这个旅行的梦想告诉父母,虽然已经29岁,但她还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李怀瑜的父母非常支持她的全球旅行计划,加上她曾经学习过一些拳脚功夫,他们相信她能够照顾好自己。

同年4月,得到父母的赞同和肯定后,李怀瑜独自踏上了前往贝尔法斯的旅程。抵达后,她立即前往森林,终于见到了她一直心心念念的自然景色。

她漫步在林间,看着阳光穿透树叶,洒在地上的枯叶上,听着周围鸟儿的鸣叫,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

李怀瑜陶醉于宁静的森林时光,浑然不知邪恶的目光正紧随其后。这是一切不幸的开始。几个小时后,她带着伤痕累累的身体来到警局,摒弃了第一时间去往医院的念头,她选择维护自己的尊严,要让伤害她的那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警局,面对众多审讯警员,她重新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她告诉警方,当时她正在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魔力,突然一个男孩出现在她面前。

男孩告诉她,他是外地游客,不小心在游玩中迷路了,询问她是否知道出去的路,可以带他出去。

李怀瑜起先抱着一丝戒备,但她还是为男孩指了一条路,没有选择与他同行。男孩表示自己只有15岁,对这里的环境感到害怕,希望能得到李怀瑜的帮助。

男孩诚恳的眼神使李怀瑜心生怜悯,尽管自己比男孩年长一倍,甚至男孩身材高大,但她并未多想,放松了警惕,决定带男孩离开。

一路上,两人交流甚多,男孩透露自己来自一个游牧社区,一家人住在一辆房车上,四处漂泊。李怀瑜对他的境遇深感同情,她的家庭和睦,生活稳定,心中总是充满阳光。

因此,在这段旅程中,李怀瑜不断鼓励男孩,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长。然而,她并不知道的是,在给予男孩鼓励的同时,她也透露给了对方许多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出生地,以及此次独自一人来森林旅行的消息。

在李怀瑜的旅行中,她以为一位男孩的离开只是一个小插曲。然而,她并没有预料到的是,那个男孩一直默默尾随在她的身后。

当她在阳光明媚的树林中前行,男孩炽热的眼神让她总感觉有人在窥视着自己。虽然她回头寻找,但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她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所以没有在意。她穿过了丛林和溪流,来到了人烟稀少但景色最好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是男孩准备行动的地方。

“他掐住我的那一段,为什么我会那么难过?因为我以为我就要死了......”——《生命暗章》节选李怀瑜在警局里,反复做着心理疏导,说到更详细的地方,她忍不住哽咽起来。

李怀瑜在一次意外中被陌生男子撞倒,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被对方压制,男子企图脱去她的衣物,并对她进行殴打,甚至死死掐住她的脖子。

虽然李怀瑜学过一些拳脚功夫,但在那一刻却因为恐惧而忘得一干二净。这场痛苦的经历,对她来说仿佛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幸运的是,李怀瑜身上并没有财物被拿走,她能够立即联系到当地的朋友,得到他们的帮助,并报警求助。然而,她噩梦并没有因此结束,因为在警局她遭遇了公共镜头带来的恐惧。

为了能够找到足够的证据,她必须承受难以言表的痛苦。她被迫在灯光下展示自己身上39处伤痕累累的伤口,甚至还要在全身赤裸的情况下,承受陌生人对她的侵犯。

尽管她的自尊被一遍遍地践踏,但她为了抓住凶手,只能忍痛接受这一切。最后,只有在完成了艾滋病检测后,她才能清理掉身上所有的痕迹,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

第二天,她回到伦敦,再次向警察讲述自己的经历。然而,为了能得到预防药物,她不得不重复之前在本地警局所说的所有内容。

而她之前在本地警局所经历的一切,她也必须在伦敦警局再重新经历一遍。最后,她疲惫不堪,自尊全无,才能得到接受阻断预防的投药(PEP)。

这种药物副作用强烈,本来就情绪崩溃的她,在服药后,更是出现了剧烈呕吐的症状。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下去,只为了能够为自己的正义而战。

她每天都在抵抗着恶心与内心的恐慌,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天两次,连续四个星期。而为了获取这样的药物,她不得不反复回忆那三次被侵犯的场景。

回到美国后,李怀瑜被严重的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困扰,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踏出过房门。每天她都会紧闭窗帘,所有能引起她回忆的照片都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

“我不在这里,我已经隐形了。”这是李怀瑜书中主人公薇安被侵犯后说的一句话,这可能也是当年李怀瑜的真实感受。

长时间的自我封闭,最受伤的无疑是她的父母和那些深深爱着她的人,他们在李怀瑜的门外安慰她,尊重她的选择。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终于让李怀瑜接受心理治疗,也让她开始慢慢放下心中的阴影,走出那间自我封闭的小屋。

然而,李怀瑜依然无法跨出家门与陌生人交流,她的家人也无力逼迫,只能用更多的关心来支持她。“……如今,这就是我的生活,每一刻都充满了悲痛和羞愧,坐在法庭上让大家看到最真实的我。

……”——《生命暗章》节选,在亲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李怀瑜逐渐从阴霾中走出,也逐渐意识到人生不应该只是活在当下。

她曾经有无数的向往和目标,大家的开导她都听在心里,在自我否定的道路上,李怀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然而,就在她思想日益成熟的时候,贝尔法斯当地的警局通过电话联系了李怀瑜一家,他们告诉李怀瑜犯人已经找到,需要她出庭确认。

这是案发后的第一次见面,李怀瑜永远无法忘记对方曾经带给她的身体和心灵的伤痛。

在法庭上,她竭力陈述着对方的罪行,那些曾经遗忘的记忆如今又被她一一唤醒。然而,对方律师的一句话“是李怀瑜先诱惑了一个15岁的男孩”,让她构筑的自尊和希望瞬间崩塌。

多么荒谬的一句话,只因为受害者是个15岁的男孩,施暴者就能反咬一口,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站在法庭上。接着,对方律师又用“李怀瑜躺在树林里,过河脱鞋露出脚腕,独自一人出现在荒郊野岭”这样可笑的借口,说她是故意勾引这个未成年人。

于是,歧视和偏见的眼光开始投向她,网上的人们开始对她进行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甚至私信诋毁她的社交账号。更有人因为对方的未成年身份,竟然向法院提出,让李怀瑜以侵犯未成年人的罪名坐牢。

李怀瑜在遭受诋毁攻击后,信心荡然无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加害者,而对方才是受害者。她的父母在得知她的想法后,立刻联系了心理医生,结果却得知她可能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环视陪审团、旁听席和新闻记者,感到他们都是在看一场角斗士赛,而她则必须在这样的舞台上战斗并活下去。

这是她在《生命暗章》中的一段话,而当时的薇安也正处于类似的困境中。她内心充满了挣扎,一方面要抑制自己因疾病带来的罪恶感,另一方面又要在法庭这个舞台上战斗。

对方律师一次次重复李怀瑜的过去,让她一次次陷入痛苦的记忆,试图击垮她脆弱敏感的内心,以此增加他们胜利的可能性。

然而,无论对方如何让李怀瑜绝望,都无法阻止她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男孩承认了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这是他们应得的惩罚,但李怀瑜内心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却让她没有感到任何解脱。回到家后,她在未来的日程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叉,仿佛过去的生活向往都成了她的笑柄。

李怀瑜又恢复了被侵犯后的状态,再加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她为送对方进监狱而感到自责,但短暂恢复后,却又开始痛恨自己当初的不作为和妥协。

为了生存,她失去了尊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清洗自己的身体,但每次洗完,还是觉得不够。

经过五年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李怀瑜在她的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开始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她的心理医生鼓励她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故事,通过文字反复思考自己的生活。

李怀瑜从小就热爱写作,在大学时期,她凭借写作取得了许多校园成就。在2013年,她逐渐从伤痛中恢复过来,决定以笔为武器,写下困扰她的所有阴霾。

她用笔记录下自己曾经的遭遇,以及社会的各种歧视和暴力行为对自己的侮辱。同时,她也从施暴者,那个男孩的视角,来写下了他的心理活动。

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自我救赎。尽管她曾尝试通过警方来获取男孩的身份信息,但由于个人隐私的原因,她的请求被拒绝了。

这是一种社会歧视与侮辱行为,但李怀瑜并未对此过于在意。她依靠回忆与男孩的对话以及新闻报道,逐步构建了书中的角色。

2016年,李怀瑜的首部作品《生命暗章》获得了SI Leeds文学奖第二名的好成绩。2017年,她凭借《生命暗章》赢得了“非布克奖”。

李怀瑜走出过去的伤痛,笑容再次恢复了当初的明媚。在记者的采访中,她能大方地谈起过去发生的事。这件事甚至使她看透了生命的真谛,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帮助受害群体。

李怀瑜带着她的书四处演讲,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女性被侵犯事件的重视,不能因为罪犯年龄小、有精神疾病等理由就任其胡作非为。

然而,尽管如此,仍有阴谋论者怀疑李怀瑜被侵犯的事,甚至说她的所有伤害都是自己编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销售书籍。

举报/反馈

何着辽说历史

1119获赞 76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