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抑郁检出率高达24.6%。社会、学业和家庭压力是主要原因。家长应给予情感支持、培养孩子独立性和社交技能、鼓励情绪表达和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发现孩子心理问题需及时与专业人士求助。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引发热议,每个相关话题都令人无比揪心: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前一堂课的老师还未离开,下堂课的授课老师已经站在门口;

流感频发的冬天,中小学生在医院里边输液边做题;

频发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如备受关注的15 岁的胡鑫宇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三年前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这意味着每4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经受抑郁情绪的困扰。而近期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则指出,青少年存在抑郁的风险,高于成年群体。

是什么压垮了孩子?

1.社会压力

社交媒体的普及对这一代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被置于一个不断比较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极大的社交压力。

通过网络,他们看到了看似完美的他人生活,而这种比较常常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自卑和焦虑。

努力追求完美和被社会认可成为了一种常态,而无法达到这种标准则让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

2.学业压力

学校的竞争压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同时,对成绩的过分强调,使得很多孩子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定义为分数和学业成就,而非个人品质和兴趣爱好。

这种单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剥夺了孩子们多样化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

3.家庭压力

家庭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学习、升学、就业、买房,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让孩子出人头地,就成为一些家长生活的全部意义。

他们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忙得像陀螺一样;严格规划孩子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吃饭、看动画片甚至洗手、上厕所,都有详细的规定……但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

与此同时,忙碌的家庭和缺乏沟通的问题也使得青少年缺乏情感支持和理解,无法找到倾诉的出口。

如何识别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1生理变化: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2.情绪变化: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3.行为变化: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4.学业变化: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5.人际关系变化: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一般来讲,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两周以上,家长就要正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情感支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情感支持。家长可以通过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种情感支持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

发展孩子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逐渐发展独立性。家长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手让孩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家长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与同伴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鼓励孩子情绪表达: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促进情感交流和理解。

学习情绪调节技巧:教授孩子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数数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挫折或紧张情况时,保持冷静并调整情绪。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何应对?

1.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2.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3.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4.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举报/反馈

精神科金文岚主任

5.1万获赞 8955粉丝
以心医人,成为患者的“知心人”
金文岚,精神卫生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