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消费主义陷阱,我们应该不会陌生。消费主义是如何诞生的,消费主义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法国当代哲学家鲍德里亚,可能是对消费主义陷阱洞察最为深刻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消费社会》是研究消费主义的经典作品。
接下来,我就会用一个系列的内容来介绍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鲍德里亚是著名的后现代理论家,说到后现代可能很多人知道福柯、德里达、拉康等哲学家,但是鲍德里亚也绝对是后现代哲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涉猎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消费社会、战争、恐怖主义、摄影、街头涂鸦、克隆、建筑、网络等多个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都有深刻的洞察。
他在1976年出版的《象征交互与死亡》也非常经典,被公认为后现代理论与文化研究的最重要、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还有《仿像与拟真》中呈现的场景被电影《黑客帝国》借用,在黑客帝国拍摄前,据说沃卓斯基兄弟就嘱咐主演基努·里维斯回家研读鲍德里亚的《仿像与拟真》,这本书的封面也在电影中出现过。后面我们就会结合这几本书的内容介绍鲍德里亚的思想观点。
在展开介绍他的思想观点之前,我们还是照例来介绍一下鲍德里亚的生平。鲍德里亚1929年出生于法国东北部的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母都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鲍德里亚青少年叛逆,资质也平平,高中与父母决裂,高考毕业之后甚至都没有考上大学,后来又在大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失意。
这和法国哲学家萨特和福柯这些年少成名的经历完全不同,1929年就在鲍德里亚出生的时候,萨特已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大学教师资格证,比他大三岁的福柯也是巴黎高师的高材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听起来是一所不怎样的大学,但是其实是一所类似我们清华北大的顶级学府。
鲍德里亚早年的各种失意可能加深了他内心,对当代西方主流文化的积怨,到了60年代初期,鲍德里亚在索邦大学学习德文,后来凭着自己在语言天赋在一个中学里教德语,但也正是在这个波澜不惊的时期,他开始受到马塞尔·莫斯的人类学观念的影响,并开始注意到巴塔耶的哲学。
1966年,鲍德里亚在高等实验学院参加罗兰·巴特的研讨課,同时在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伏尔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学博士论文;同年,他到巴黎第五大学担任助教,不久之后就转任教于巴黎第十大学教授社会学,并开始在哲学上崭露头角。1968年他出版《物体系》,之后他又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法国知识分子。
1986年鲍德里亚转至多芬大学任教,直到1990年自多芬大学辞职退休,不过直到退休,鲍德里亚都只是一个副教授。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边缘才是知识分子真正该在的地方,知识分子是否定性的承载者。
1986年被授予博士头衔后,他辞去了大学教职,开始专心写作和摄影创作,后来在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举办了摄影展,能举办摄影展的哲学家可能也只有鲍德里亚了。
2007年,鲍德里亚在法国巴黎去世。
鲍德里亚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他也是一位非常热衷于热门话题的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往往深刻而犀利,被誉为是理论刺客。他早期主要思想的形成受到了马克思、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等人的影响。
他的早期思想传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而70年代中期之后,他接受并发展了符号学,并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80年代以后,对当代场景中主体与客体之间新型关系的形而上学研究,逐渐取代了他对后现代性的分析。
鲍德里亚研究领域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其核心是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和后现性的分析是早期和后期思想的主线。
下一期内容,我们就开始正式介绍鲍德里亚早期的经典代表作《消费社会》,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点赞并关注我,我们下一期内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