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传珍
爱情,是最原始的冲动,也是最高尚的情感,可以实现最直接的结合,也可以附加无限的条件。于是,有了爱情异化,酿成了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有多少成年男女,就有多少爱的经历或畅想,但是,本该令人神往的爱情,却又令人生畏,乃至远离、拒绝,“恶意独身”。
一个有灵性的生命来到世上,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才能成为“人”。有些能力的提高,有些心智的进化,有些情感的升华,是需要学习的。关于爱情,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说:“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要追求爱情,首先我们自己必须富有爱的情感。”在需要爱情的人间,需要一门高雅、高级、高尚、高远的爱情课。于是,他把需要爱情这门课的男女,带到文学聚光灯下,以十部外国小说经典为标本,用审美方法,借助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十八般武艺”,以忠直、谨慎、深邃、幽默、宽厚的语言,让有缘读到《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的男女,在隔岸观爱、灵魂历险、艺术沉醉中,领略了爱情的简约与复杂、创伤与再生、选择与投入、成功与失败、纠结与释怀。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梁永安 著
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解析爱情难题,为什么不选用实有案例,而借用文学作品呢?我猜想,或许梁永安认为当事人的亲历,无论是悲是喜,都只能有限公开。那些渲染爱情甜蜜或哭诉因爱受伤的文字,都经过了当事人的处理。惊天动地的原版爱情,大多隐入尘烟。但是,文学家笔下痴男怨女的心绪和命运,在揭示爱情真谛的审美信息上,大于事实爱情的总和。
梁永安选取的十部长篇小说,以悲剧结局为主。导致悲剧结局的,有性格因素、选择因素、误解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也有情感表达的错位,甚至突发灾害的降临。十部小说中的男女,都没走寻常的婚恋之路,因为错误选择和时代推搡,他们收获了深刻或尊严,却没有享受婚姻的幸福。梁永安立足作品,深挖了爱情美学和社会动力之间的关系,映照当下的爱情难题。
梁永安既把《苔丝》作为富矿深挖,更作为一个向周边眺望的高台,以此为坐标,看爱情,看社会如何扭曲人心,在剖析苔丝的命运与社会不公的关系时,探索“女性如何在爱情中走出独立的精神之路”,进而指出表现悲剧文学在促进社会演进中的贡献,为失败的追求赋予价值。
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了苦不堪言的婚姻,梁永安指出了形成的原因:“狭窄的生活造成人狭窄的性格、狭窄的理念、狭窄的情感、狭窄的愿望,使人的内心所有的美好都扭曲变形,变成毁灭性的能量。”他提醒读者思考:在爱的领域,个人和环境,谁是主角?谁主导谁?谁服从谁?
毛姆的《面纱》虽然写于一百年前,却是中国白领剩女婚恋困境的一面镜子。梁永安评论道:“幸福是撩开,苦难也是撩开,但只有撩开之后,我们才有真正的生活。”
《走出非洲》中的凯伦属于婚恋失败者。梁永安指出:“以往的很多小说,女人一旦遭遇丈夫的‘不爱’,生命立刻变得空白,变得尖锐而痛苦,酗酒啊,歇斯底里啊,甚至与人私奔。总而言之,不是毁灭,就是脱轨。但是,《走出非洲》探索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写出了一个女人在忘我的投入中获得了新生命”,这就是收获大地。
理查德·耶茨的《革命之路》,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都是“革命”题材。梁永安提醒:“在爱情和婚姻中,有一个常见的糟糕现象,那就是想改造对方,让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婚姻不是愚公移山,不是重建山河,而是自自然然地相处,是天设地造的相融。”
梁永安在解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的过程中,启发读者追问:到底是最坚硬的社会河床限定年轻人的情感,还是最柔软的内心之爱决定生命的走向?
川端康成的《雪国》讲述传统力量生成的人文环境制造的爱情悲剧。但是,在揭示传统力量对人心的牵拉上,每一笔都聚焦人性,一针见血。小说委婉地写了“姐妹之情”的复杂与脆弱,写了女性的专情,“而男性大为不同,很多男性的情感可以兵分两路,对前任充满爱怜,对现任疼爱有加,兼容并蓄,泾渭合流”。
梁永安说:“《包法利夫人》聚焦于女性的内心情感,激荡着女性对世界一切新鲜事物不可控制的欲念,还有女性情感深处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新感觉。同时,这部小说又展现出女性空前放大的生活欲望和女性现实生活的有限性对撞,又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痛苦。”
“你不想在爱情里受的苦,梁老师都懂”,他以穿越文学经典的方式说出来,恋爱中的男女,读了必有裨益,拥有稳定婚姻的人,读后会在反思中提升爱的品质。如果把这本书中分析小说的文字拿掉,只留下作者的引申,当是一部温暖的哲理随笔。没有全部读过这些小说的读者,领教了梁永安的剖析,可能会生出读一遍的冲动;冲动之后却又放弃阅读,也会因领略了这些小说的筋骨、分享了人物的悲欢而心智强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