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公鸡就是农夫最好的“天然闹钟”,不需人为设定,它便能凭借生物钟准时报晓,当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时,公鸡的鸣叫声便会准时响起,提醒着人们该起床了。

那么,公鸡是如何做到每天准点报时的?母鸡会像公鸡一样打鸣吗?

一、早前对公鸡打鸣的一些猜测

公鸡每天早晨的鸣叫声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其背后的原因却一直充满神秘色彩。

早期,人们普遍认为公鸡鸣叫是对阳光的本能反应,就像其他一些动物会对光线非常敏感一样,公鸡也被认为是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受到阳光刺激而发出叫声。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早期科学家的认可,科学家们观察到,有些昆虫只要一感受到阳光就会躲进自己的巢穴,直到天黑才会重新出现。

他们推测公鸡也属于这类对光线高度敏感的生物,每天早上它们发出的鸣叫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应激反应,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但是,进一步观察发现,公鸡的叫声往往会在天色还未全亮时就已经开始了。

它们好像拥有某种预知天亮的能力,准确地在黎明前不久就开始鸣叫,而不仅仅是对阳光的反应,这导致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公鸡鸣叫的原因

此外,许多科学家也发现,同一群公鸡中的不同个体,其鸣叫时间也存在一定的自然波动,这种个体差异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为了得出可靠结论,科学家们对公鸡打鸣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二、公鸡如何做到准时打鸣?

2013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他们首先将公鸡分成几组,每组4只,并将其中一部分公鸡放置在一个全天候保持黑暗的房间内。

结果发现,这些公鸡在最初的两周内,每天仍然会固定在一个时间点集中打鸣,但在之后的两周里这种规律渐渐消失了,这说明公鸡的打鸣节奏不是由外界环境驱动的。

接下来,科学家又将其他公鸡置于12小时明/12小时暗的环境中,这次公鸡的打鸣明显集中在每天的“黎明”前后,这进一步证实了公鸡体内存在着大约24小时的昼夜节律。

也就是说,公鸡拥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会根据时间自主调节身体状态。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采血分析发现,公鸡在黎明前两三小时,体内睾酮激素水平会明显升高,这正是它促使公鸡打鸣的重要因素。

从这次实验来看,公鸡看似随意的打鸣,实则是由体内先进的生物钟精准调控的结果。

这种生物钟不仅让公鸡保持正常的昼夜节律,也使它能在黎明前准时发出招牌的叫声,为新一天的到来打响第一声号角。

三、生物钟对公鸡有何影响?

在动物体内,有一个神奇的“定时器”,它能精确地控制动物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生理活动和行为,这就是生物钟。

生物钟像一个设置好的闹钟,会在特定的时间唤醒动物的某种生理机能,比如,每到黄昏时分,笼子里的鸡就会自动回窝睡觉,每到黎明时分,公鸡会准时打鸣报晓。

这说明动物能准确把握时间的流逝,做出规律的反应,但动物并不真正“知道”时间,这更像是一种本能的生理节律。

生物钟形成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获得者通过研究发现,生物钟是由一批特定的基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杂网络。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约24小时的循环节律,不断调控动物体内代谢、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动物的各种生理特征。

这种节律性的生理变化每天会按时上演,比如,白天时,动物的体温、心率、血压会较高,而到了夜间这些生理指标就会降低。

每天清晨,公鸡的松果体里会大量分泌一种能令公鸡亢奋的激素,所以公鸡才会在黎明前打鸣。

虽然生物钟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它的存在对动物来说至关重要。

正是生物钟的调控,使动物能够适应地球的昼夜交替,从而得到充分的休息,使各项生理机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可以说,生物钟是动物体内那个神奇的“定时器”,它默默地把守着动物生命的秩序,同时也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我们可以想象,在没有电子钟这类精确计时工具的古代,公鸡的打鸣对人类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生物闹钟”,古人就是通过公鸡的叫声判断时间变化,安排农事活动的。

如今公鸡已经由野生动物转化为我们的家禽,但它体内那精妙的生物钟仍在发挥作用,让这种看似简单的鸟类,成为自然界中时间管理的大师,也让它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可是公鸡为什么必须要打鸣呢?

四、公鸡为什么打鸣?

在遥远的东南亚丛林深处,当第一缕阳光照射进密林,你就能听到一阵清脆嘹亮的鸡鸣声划破黎明的静谧,这就是野生公鸡在向同类宣告自己存在的方式。

公鸡原本生活在东南亚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郁郁葱葱的植被给它们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但也使它们难以看清彼此。

为了保持群体之间的联系,公鸡便逐渐养成了吃完早饭后集体打鸣的习惯,随着晨曦的到来,公鸡会飞上高处的树枝,张开红色的鸡冠,发出响亮的鸣叫声

这种鸣叫既是向同伴表达存在感,也是宣示领地范围,警告其他鸡群不要入侵。

在鸡群中,公鸡严格遵守等级顺序鸣叫,身为鸡王的首领公鸡会最先发声,其余公鸡则依次响应,没有鸡王许可,它们是不能擅自打鸣的。

鸡王的鸣叫响亮洪亮,体现了它的地位和权威,如果有公鸡想要挑战鸡王,就会在鸡王之前鸣叫,表示不满和反抗。

公鸡的耳朵异常灵敏,它们可以通过鸣叫声的音调、力度、节奏等辨认出每一只同伴的身份。

如果有不熟悉的公鸡入侵领地,公鸡们会立即警戒,发出短促急躁的鸣叫作为预警,当真的爆发冲突时,公鸡会展开翅膀,跳起来互啄互打,以争夺鸡王之位。

随着人类开始驯养公鸡,这种打鸣行为被保留了下来,我们常说的“报晓”就是公鸡在黎明时分打鸣的习惯。

野生公鸡喜欢站在高处鸣叫,因为这样声音可以传播的更远,宣示自己的存在和地位,人类将公鸡圈养在鸡舍时,公鸡仍会在破晓时分飞到高处鸣叫,以宣告新一天的到来。

即使在现代化的养鸡场里,公鸡也保留着它们的社会等级体系和打鸣习性,当头公鸡在天亮前发出第一声清亮的鸣叫,其余公鸡就会立即排好顺序响应

这种亘古不变的自然定律,伴随着人类千百年,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活力,就像公鸡打鸣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一样,它象征着黑暗过后,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在白天,公鸡也会不时打鸣,特别是在成功交配后。这可能是公鸡在向母鸡示威,表达自己的优秀基因,当捕食者入侵鸡群时,公鸡也会大声鸣叫,警告群里的母鸡和小鸡逃跑。

可以说,公鸡的打鸣声对它们的生存有重要意义,它是公鸡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帮助鸡群防范外敌,尽管打鸣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但公鸡仍然保留着这一习性,足见其利大于弊。

五、母鸡会打鸣吗?

母鸡会像公鸡一样打鸣,这一现象在古代就有记载,《尚书·牧誓》中就提到“牝鸡司晨”的故事,意思是家里的母鸡在清晨打鸣,预示这个家即将落败。

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生理机制,往往会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是对公鸡权威的冒犯和侵犯。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母鸡打鸣并非什么灾难的征兆,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母鸡属于序列性雌雄同体的动物,它们的体内存在左右两套性腺,左侧是卵巢,右侧是雄性性腺。

平时,左侧卵巢会分泌大量的雌性激素,这些雌性激素会抑制右侧性腺的发育。

但是,当母鸡的左侧卵巢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损伤,或者母鸡进食了过量的芳香酶抑制剂等激素抑制剂后,它左侧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的能力就会大幅下降。

此时,数量剧减的雌性激素就无法继续抑制右侧性腺的发育了,右侧性腺趁机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并逐渐发育壮大。

在这些雄性激素的作用下,母鸡的身体就会开始发生“变性”的过程,首先,它的鸣管会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和公鸡类似的鸣叫声,这就是母鸡开始学会打鸣的第一步。

在完全变性之前,母鸡仍保留一定的生育能力,可以下蛋,但是与从前相比,它的产蛋量会大幅减少。

当母鸡最终完全变性后,它的右侧性腺就会发育成为和公鸡一样的睾丸,里面充满了雄性生殖细胞。

这时的母鸡会具有公鸡的部分特质,如显著的领地意识、频繁的骑跨行为等,但是,它的两套生殖细胞都处于不成熟状态,既不能产卵,也不具备受精能力,已经完全失去了真正的生育能力。

所以说,母鸡打鸣并非是什么可怕的不祥之兆,而仅仅是一种激素失调导致的生理学变化。

六、结语

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尚待我们去探索和理解,公鸡的打鸣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无数自然现象有待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加以审视,我们要保持谦卑和好奇,以求知和探索的心态去认识这个神奇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要牢记,自己只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切不可肆意妄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样我们人类社会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举报/反馈

福晶图诶

179万获赞 2.5万粉丝
每天更新纪实故事!欢迎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