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第一个案例。
门诊上一个男孩,7岁,因“反复抽动,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1年余”来门诊上就诊。
1年前,孩子家长发现他频繁不自主眨眼,挤眉,歪嘴,老师经常反映上课不专心,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小动作多。
平素胆小,易受惊吓,晚上精力旺盛睡得很晚,半夜还会醒,二便尚调。舌质偏红,苔 薄白。
西医诊断:儿童抽动症共患多动症
中医辨证属于肝亢风动,治以平肝熄风,宁神定志。
开方:柴胡、白芍、茯苓、首乌藤、白蒺藜、钩藤等。
患儿在我这里综合调理三个半月,抽动症状消失,恢复正常,注意力能够集中,可以按时完成作业。随访至今一切正常。
首乌藤归心、肝经,《饮片新参》中讲它既可“补中气,行经络,通血脉,治劳伤”,又能“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
多动症和抽动症患儿,常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夜寐不安、梦呓、磨牙等,而首乌藤能补养阴血,安神助眠,故适用于多动、抽动患儿伴有睡眠不佳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首乌藤又兼具通络止痉之功,对于肢体抽动明显的患儿,更为切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首乌藤不可久用。
再来看第二个患儿。
是个北京的小男孩,8岁。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因“四肢抽动2年,加重2个月,伴有多动症”就诊。
患儿6岁时,出现过不自主眨眼,之后又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伴嘴角抽动、咬牙、扭颈等动作。
从上学开始,就发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自己玩自己的,跟他说话就当没听见一样,坐不住,好动。
近2个月来,四肢抽动频繁,在外院一直服硫必利、妥必治等治疗,疗效欠佳,现在还觉得喉中有痰,睡眠欠佳,夜间磨牙,胃纳可,二便调。舌尖红,苔白。
这个孩子属于风痰上扰,兼心经有热,治以祛风化痰,养阴止痉。
开方:生地、白芍、葛根、蒺藜、僵蚕、石菖蒲、志远等。
调理三个月,期间调方两次,患儿诸症皆消,体质调理好了,最近一次感冒也未见复发。
治疗多动症或抽动症患儿,只要是注意力不集中明显,必用石菖蒲、远志。
这两味药配伍始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加龟甲、龙骨、茯苓、茯神、人参等,“治多忘、令人不忘”“常服令人大聪”。
石菖蒲归心、胃经,《神农本草经》记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更阐明:“不但能开窍顺气,且能益精养神也”。
远志归心、肺、肾经,《神农本草经》记载“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本草新编》:“乃通心肾之妙药”。
这两者合用,可以益心智,养精神,强志聪明,对于多动症孩子的注意力涣散、健忘等,就非常适宜。
抽动症共患多动症,家长要重视但不必过于焦虑,不要认为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
中医根据孩子症状轻重、体质等辩证开方,针对个体情况调理,临床上治好的患儿数不胜数,家长要对中医有信心,对孩子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