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科技活动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此次上会,关注到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加强与推进。
“由于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和交叉融合,许多科学问题已超越单一学科范畴,需要多学科协同合作才能取得突破。”李向东介绍,传统科研模式以个体或小团队为主,难以应对大型科研项目挑战。有组织科研作为一种新型科研模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不同学科的科研力量,推动跨学科合作和创新,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途径。“但目前我省高校重大科技装置或研发平台较少或层次偏低,尽管在部分研究方向上具有优势,仍缺乏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重要支撑和抓手,难以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
经过调研,李向东发现,尽管有组织科研具有诸多优势,但我省高校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科研平台坚实度不足、合作机制不够顺畅、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有组织科研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高校内部科研资源分散,学科间壁垒较多,合作渠道不够畅通,导致现有科研力量难以形成合力。部分科研团队只是表面上的拼凑和组合,实际研究还是以个人兴趣为主,缺乏明确的主攻方向。”
李向东建议,为了推进我省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取得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服务我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妨在现有的江苏省物理科学研究中心、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我省基础科学中心的布局和建设。着眼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围绕科学前沿或产业前瞻问题,长期稳定支持高水平研究团队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研究。
依托我省优势学科方向,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重点投资,建设数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科学装置,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支撑学科处于国际研究的最前沿,吸引国际顶尖人才加盟;二是在科技基金项目设置中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研究,倡导解决“从0到1”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与此同时,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杜绝“唯论文”、“唯帽子”的倾向,强化质量导向,重视成果转化与应用,根据科研的总体目标建立科学的、个性化的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能动性。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明确团队中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保护创新成果。在国家和我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中充分考虑有组织科研团队的需求,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有组织科研提供人才保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