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家卫执导的,胡歌、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主演的,根据金宇澄创作的长篇小说《繁花》改编同名电视剧《繁花》在央视八套和其他电视台以及网络平台上播出。
一经播出,就引起很高的关注。批评的,支持的,质疑的,网络上有关电视剧《繁花》的热度暴涨,仅仅腾讯网上的热度就高达30000.
而豆瓣评分也达到8.5的高分。
在众多评论《繁花》的文字中,(因为有的观众发微博,或者微头条、百家号动态等),引起骂战的是李玫瑾的三条评论。
说到李玫瑾,大家不陌生。
她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
对于许多与教育和犯罪心理有关的案例都做过自己的点评。她的观点也是属于热度极强的那一类。
李玫瑾教授看来也是喜欢看电视剧的,当然,看完电视剧以后,也少不了点评一番,或者结合电视剧故事与人物来讲解与犯罪心理学有关的知识。
而且,作为上海人来说,这部反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上海的《繁花》肯定引起她的兴趣,让她能够比较投入的观剧,而且,因为她的工作性质,她可能没有时间完整地追剧,别说她了,就连做影视类自媒体的网友,谁不是在网络上以倍速追剧呢?
然而,她却追剧了,而且看了两遍
可是,她却很失望。于是,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发了这样一段文字。
“《繁花》通过两次连续看,看完了,演员非常努力,摄影画面每一帧堪称画报,有完美印象。但剧情有乱七八糟之感,多位演员有用力过猛、装腔作势之感。看完了,一句话的感受就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有的说乱糟糟)!就不打分了,本评论纯属个人真实感受,不喜忽喷,想夸回自己账号下去夸。”
李玫瑾这段话概括起来有两点:
第一,这部电视剧演员很努力,摄影画面很美,堪称画报,这是电视剧的优点。
第二,这部电视剧的缺点很明显,而且堪称硬伤,剧情乱七八糟,多位演员有用力过猛之感。(也就是演员很努力,但是努力过头了就成了装腔作势,还看到另一个版本上,李玫瑾说的是演员用力过猛,也就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这个多位演员用力过猛,装腔作势所激怒的肯定不是其中一个演员的粉丝,而是所有演员的粉丝。
因为,你不点名,谁知道你说的谁呀,是不是说我们爱豆啊。你点名,我们知道说的是谁,那么,与我们爱豆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我们也可以反驳。
可是,你不点名,只是说多位演员用力过猛,装腔作势,总感觉在说我们家爱豆,不反驳吧,心不甘,反驳吧,万一作者来一句,我又没有说你们家爱豆,你跳起来干嘛。
最后,李玫瑾总结了一句,整个剧给人的感受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的。
而这句话就直接挑起争执了,或者说直接点爆了所有观众的火药桶。
说剧情就说剧情,说演员就说演员,你直接说这部电视剧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的,这不是直接否定了这部电视剧吗?
谁是不正常的人,剧中的所有角色。
那么,到底原著本身写的就是一群不正常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还是原著中本来都是正常人,可是到了电视剧里边就变得不正常了,而他们的日子也从井然有序变成乱哄哄的。
这很重要,因为如果原著就是写的不正常人的乱哄哄的日子,改编成影视作品肯定不能改成正常人啊。
如果原著中都是正常人,到了电视剧里边就非正常了,那就是编导的责任。
还有,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编制内的人看待编制外的人,都觉得不正常,同样,编制外的人看待编制内的人也觉得不正常。
就像普通人永远不理解追星族的疯狂,恋爱脑的无脑一样。
就算这部电视剧里边的人物真的不正常,那么,观众就喜欢看不正常的人过着乱哄哄的日子,又能怎么?原因吗?第一,一直以来都看的是正常人过正常日子,从来没有看过非正常人过非正常日子。
第二吗?内心有一种补偿,虽然我的日子不咋地,但是,看到剧中的角色就像不正常的人过着乱哄哄的日子,自己内心平衡了一样。
李玫瑾也知道在网络上发言很容易成为网爆的中心,于是,在后面写了几句解释,第一,她说的是她的真实感受,不喜忽喷,第二,要夸电视剧到自己账号下面去夸。
只是,她没有想到,她写的这些完全不能为她阻挡枪弹,或者说,她以为网友最多给她发射子弹,谁知,人家直接扔手榴弹,根本挡不住啊。
于是,她继续发文解释,或者说出她的观点。
她这段话太长了,已经有截图,就不再转述。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王导,她对王导非常敬佩,但不是说不能评论他的电影,在王导的调教下,辛芷蕾的演技美感得到提升,然而,她喜欢的男主角却没有出现在李雪和孔笙导演那里的水准。
这都明白说的是谁了,依然没有点名,也没有批评,但却暗示这位主演的演技有些退步或者说他不适合在王家卫的电视剧中。
第二,就像明明一句话能够说明白,但非要说十句话让人头晕一样,许多演员并不是没有水准,而是被N遍拍摄失去自己的判断,一个情节反复拍摄的结果是演员失去灵性,找不到北,变成使劲演,劲用大了,造成乱哄哄的。
这点,我非常支持李玫瑾教授的话,许多导演喜欢在拍摄上精益求精,让演员反复表演一段戏,琢磨一个表情,然后反复拍摄,还把这种行为叫作敬业。
郁闷的是,最后发现,他们最初的表演更有灵气,于是,最终使用了第一次拍摄的镜头,这不是一种浪费吗?
而且,春晚语言类节目也是如此,不断修改,不断审查,有时候临场了,演员都得不到准信,或者直接枪毙了,让演员独自坐火车凄然回家。
过于复杂的打磨,反而让演员的表演僵化,缺乏灵气,甚至不如失误精彩。
第三,电视剧的细节不符合大上海的做派,比如,男主对爷叔的态度,汪小姐与范厂长分别时候的行为。
可以看出,李玫瑾的家教非常好,甚至她已经人到中年,而且离开上海多年,但是大上海家庭教养,女子的做派她非常清楚。
这一段很长的文字足以表达出她对《繁花》的喜欢,对电视剧主创人员的尊重,而且,也表现出她对电视剧有着独到的眼光。
如果她暗示的那位演员能够认真读一读这段话,肯定会有启发。
而我们的影视编导如果认真读一读李玫瑾的话,也能够得到影视创作的启示。
可惜,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是否看到李玫瑾的这段话,并且进行反思,我们不知道,只是知道,风波愈演愈烈了。
至于风波怎样,下面接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