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运动并发症之一。帕金森病是以运动迟缓为主的运动减少性疾病,而异动症往往相反,它是以运动增多为主,这种运动增多又是难以控制的不自主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头、手、足、肢体、躯干等部位出现难以控制的不自主异常晃动。一般来说,患病5年的异动症患病率为14.5%-30%,10年为55%-59%。
如果我们把患者对左旋多巴的药物反应作为观察目标,就会发现药物浓度的变化会带来两种效应:一种是开期效应,对应图中绿色的线;一种是异动效应,对应图中橙色的线。
我们可以把这两条线理解为药物出现相应效应的阈值。即当药物浓度达到或超过开期阈值时,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临床表现为开期状态。而当浓度继续升高,超过了异动阈值时,则出现过度开的状况,患者表现为活动增加,甚至出现异常活动,我们称为异动。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的异动常见于躯干和四肢,颌面部较少。轻微的异动仅表现身体轻微晃动,或肢体的轻微不自主运动,不影响生活,甚至难以觉察,我们称之为非致残性异动。严重的异动则出现舞蹈样、投掷样、大幅度不可控制的动作,也有的伴有严重肌张力障碍,造成的功能障碍明显,我们称之为致残性异动。
异动症发生机制
退行性病变的多巴胺神经末梢、血清素末梢释放的多巴胺、以及非生理异常处理的外源性左旋多巴,导致的纹状体多巴胺的过度波动。除了多巴胺能递质以外,还有多种神经递质参与了异动症的发病机制。这更说明了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并非异动症出现的唯一原因。
异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异动症的发生率与帕金森患者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在70岁发病的帕金森患者中约有16%发生异动症,而在40-59岁发病的患者中却高达50%,这类帕友更适合泰舒达、森福罗、罗匹尼罗、司来吉兰,雷沙吉兰等,起病年龄早是发生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患病时间越久,异动发生率越高。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异动症。可能是女性体重偏低,单位体重的左旋多巴剂量更高。每日服用左旋多巴剂量、尤其是单位体重的左旋多巴剂量,越高越容易出现异动症。这也是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还有,少数基因突变也会加重异动症的临床表现,比如:GRIN2B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SLCl8A2基因等。
了解了上面关于异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就可以做相应的预防,尤其要注意单位体重的左旋多巴剂量,尤其是女性帕友。
异动症的类型
根据患者病程、临床表现与服药的关系,一般将异动症的发作类型分为剂峰异动症、双相异动症和肌张力障碍。
1、剂峰异动症:多在用药后1~2小时,即患者感觉药效最好的时候出现,随着药效的减退,剂峰异动症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双相异动症:多在患者服药后、药效刚刚开始起效或者药效即将消失时出现,而在药效最好的时候却并无异动症发作,通常以下肢的异常晃动为主。
3、肌张力障碍:多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患者服药后随着疗效逐渐减退,伴发腿、足部位的痛性痉挛,俗称“抽筋”。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类型的异动症并非相互独立存在,不同发作类型的异动症可同时出现或交替出现在同一例患者身上。
近年研究显示,运动波动主要与疾病进展相关,而异动症和长期复方多巴类药物治疗关系更为密切。发生异动的帕友,往往合并有运动波动、剂末现象,因此在治疗异动的同时,还要兼顾运动波动。前者需要适当降低左旋多巴剂量,后者需要增加左旋多巴剂量,其间的矛盾难以弥合。异动症的治疗远远比运动波动棘手。
异动症的治疗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异动症的三种类型,有三种处理方法:
1、对剂峰异动症的处理方法
减少每次复方多巴的剂量,若伴有剂末现象可增加每日服用次数,每日总剂量不变,少用多餐;若患者是单用复方多巴,则可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加用COMTI;加用金刚烷胺或金刚烷胺缓释片(在众多国内帕金森药物之中,金刚烷胺是唯一一个治疗异动症的首选药物和基础选项);加用非典型性精神类药物氯氮平,氯氮平的药物靶点为5-羟色胺(5HT)受体,MDS综述认为氯氮平治疗异动症是有效的,但该制剂存在血液系统的安全问题(可能出现粒细胞缺乏症),需要进行血细胞计数监测;若在使用复方多巴缓释片,则应换用常释剂,应避免缓释片的累积效应。
2、对双相异动症的处理方法
若在使用复方多巴缓释片应换用常释剂,最好换用水溶性更快的西莱美,可以有效缓解剂初异动症;加用长半衰期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加用延长左旋多巴血浆清除半衰期、增加曲线面积的COMTI,可以缓解剂末异动症,也可能有助于改善剂初异动症。
3、对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
清晨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睡前加用复方多巴缓释片或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也可在起床前服用水溶性更快的西莱美。
关期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增加复方多巴的剂量和次数,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I或MAO-B的抑制剂。
开期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与剂峰异动症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若药物调整无效时,可进行DBS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难治性异动症的处理方法
可以使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凝胶制剂、STN-DBS和GPI-DBS手术治疗可获益,也可使用阿扑吗啡皮下注射。双侧STN-DBS、双侧GPi-DBS均能有效治疗异动症,MDS综述推荐临床应用。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溶凝胶治疗进展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改善进展期PD“关”期并延长"开"期,同时能治疗异动症。其机制可能是持续性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避免了口服左旋多巴间断脉冲式激活多巴胺受体。MDS综述认为该方法治疗异动有效,在特定监测下安全性可接受,推荐临床应用。该药在国外上市的产品称为Duodopa。目前国内尚无此产品。
唑尼沙胺在临床上治疗异动症也有一定的优势,原属于抗癫痫药物,长期应用安全,耐受性良好。该药一般是和左旋多巴或者其他抗帕药物联用,优势是异动症、幻觉等副作用发生率很低。该药的作用机制复杂,兼有抑制B型单胺氧化酶、钠离子通道,促进多巴胺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总之,对于早期轻度异动症,可以用金刚烷胺、降低左旋多巴单次剂量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严重功能障碍性异动,目前只有双侧脑深部电刺激术才有望获得理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