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道士一直是神秘而令人神往的存在。他们修炼内丹、通灵驱邪,与神仙为友。道士的形象在人们的印象中,通常是穿着道袍,头戴道冠,手持法器,神情庄严的老者,或者是清心寡欲,隐居山林,与世无争的仙人。那么,这样的道士,他们可以结婚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道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宗教体系,而是有着多种流派。不同的道教派别,对于道士的结婚问题,有着不同的规定。现代道教的派别主要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正一派,一是全真派。正一派的道士,是可以结婚的,而全真派的道士要遵守戒律,不可以结婚。
道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当时的道教是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以黄老之学为主流,以神仙方术为辅助的一种宗教形态。
这种道教并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也没有专门的道士,而是由一些志同道合的修道者自发地结成团体,进行修炼。这些修道者,有男有女,并没有统一的服饰和称呼,也没有严格的戒律,他们的目的就是追求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这样的修道者,他们是可以结婚的,甚至有些修道者,认为男女之间的交合,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可以增加自己的灵气和功力,这就是所谓的“男女双修”。
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道教派别,就是天师道。天师道是由张道陵创立的,他自称是老子的后裔,被尊为天师,他的子孙也都继承了这个称号,形成了一个世袭的道教教主。
天师道的道士,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他们都是可以结婚的,不过只能娶天师道的女道士为妻,以保持血统的纯正。天师道的道士,除了修炼之外,还负责为百姓施行符水,驱鬼治病,收取香火钱,享受着很高的地位。
魏晋时期,道教出现了第二个重要的道教派别,就是上清派。上清派是由杨羲和鲁修静等人创立的,他们主张以《老子》为根本,以《黄庭经》等上清经为主要教典,以内丹术为修炼方法,追求心性的净化,成为上清仙人。
上清派的道士,是以个人为单位的,他们明确的规定能否结婚。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上清派的道士,除了修炼之外,还注重道教的理论的发展,创作了大量的道教经典,对道教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元明清时期,道教出现了第三个有影响力的道教派别,就是全真派。全真派是由王重阳创立的,他自称是吕洞宾的弟子,被尊为北五祖之首,他的门下有七位杰出的弟子,被称为七真,他们都是全真派的重要传人。
全真派的道士,是以出家为原则的,穿着灰色的道袍,戴着黑色的道冠,遵守初真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全真派的道士,除了修炼之外,还积极参与到社会中来,与蒙古人和明朝的统治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享受着很高的社会地位。
到了现代,道教的发展受到了很多的影响,道教的派别也有了很多的整合,目前,道教的派别主要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正一派,一是全真派。正一派是以天师道为核心,吸收了上清派和其他一些道教流派的内容,形成了一个以南方为主的道教派别。全真派是以王重阳为祖师,继承了北五祖和七真的教法,形成了一个以北方为主的道教派别。
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教的修炼上有很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道士的结婚问题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正一派的道士,是可以结婚的,他们认为结婚是人的天性,也是修道的一种方式,生活方式比较灵活和自由。全真派的道士,是不可以结婚的,他们认为结婚是红尘的牵绊,也是修道的障碍,他们必须出家修行,不能有家庭,生活方式严格遵守道教戒律。
而在各派别中,他们除了有共同遵守之戒,也有各派自制之戒。根据规则的严松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戒条的多少,有五戒、想尔九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军佑帝君十戒、老君二十七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等等。比如正一派四不食:牛,鲤鳝,鸿雁,犬。忌食五辛:生葱,韭,大蒜,小蒜,葫荽。
当然,这两种道教派别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社会的变化,正一派和全真派在道士的结婚问题上,也有了一些调整。正一派的道士,虽然可以结婚,但是也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不能随意娶妻离妇,不能贪图美色,要保持道德的清白。全真派的道士,虽然不可以结婚,但是也有一些例外,一些有特殊贡献的道士,可以获得特许结婚,但是要保证不影响自己的修炼,也要尊重自己的配偶的意愿。
可以看出,道教是一种相对灵活的宗教,它不强求道士的结婚问题,而是尊重道士的自由选择,只要道士能够坚持修道的目的,遵守道教的原则,就可以在结婚与否的问题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